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融合”二字,体现了城乡互融互促、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了处理城乡关系的解题思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空间。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筑牢乡村振兴基石,要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利用机制,加快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和排涝工程建设。率先在全省把所有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的现代化是全链条的,要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人参、鲜食玉米、梅花鹿等特色产业,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要健全种业“芯片”研发机制,依托农高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快培育优势作物品种,持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城乡融合要推动城镇化建设,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优化资源、促进产业互动、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县域与城区、开发区的结对合作,充分发挥市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县城连接城市、带动农村作用。统筹政策、市场、帮扶协同发力,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差异化打造一批农业强镇、工业强镇、文旅强镇。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实现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倾斜。
城乡融合要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的支持政策。通过严格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有收益、有保障。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依法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盘活利用,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鼓励农民参与棚膜经济、园艺特产、庭院经济、手工作坊等多种富民产业。特别是,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