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其发达程度不仅关乎社会物质财富和经济增长,更关乎能否以丰富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科技的不断前行,则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特别是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横空出世,无限拓展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天地。这样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举办的长春市文化产业招商活动中,长影集团不仅与深圳市来画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更发布了将联合打造长影AI京剧动画短片《火焰山》这一重磅消息。当时尚的AI技术与广受观众喜爱的动画片“水乳交融”,既彰显出“老牌劲旅”长影主动拥抱新时代,借力新技术拓展市场的创新意识;更展现出影视、科技企业双向发力,利用自主研发技术转化创新成果的决心与勇气,二者的“合体”也使“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若只是生硬地堆砌技术元素,忽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就会导致文化产品或作品“脸谱化”,很难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因此,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让相关科技融入文化。要做到这一点,还需多方发力。
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杠杆,激励文化、科技企业大胆创新。特别是针对积极引入新技术、研发新型文化产品的企业,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要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构建集政策扶持、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例如,长春市重点打造的影视产业聚集区——长春净月影视文化产业园,便是立足影视产业,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范本。产业园建成影视大数据中心,引进前沿影视技术后,将为长春的影视、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新引擎。
要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审时度势,根据时代发展、市场刚需调整、设立相应融合型专业,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之路,培养既深谙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又精通现代科技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