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经济 > 发展综述
珲春市加快“三农”工作发展综述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9年06月05日    来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三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今年,珲春市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为目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拓展农民致富渠道,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战略,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打造农业强市增添新活力,力促农民增收。 

2018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为35000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为32000公顷。其中,水稻9400公顷、玉米15000公顷、大豆6400公顷、马铃薯600公顷、杂粮6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为3000公顷。积极推进耕地轮作,对地块进行科学监测,发展多元化种植。今年备春耕期间,全市共调入各种化肥2万吨、农作物种子1217吨、农药200吨、农膜150吨。备春耕资金投入2.3亿元,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特产业是珲春农业发展中的翘楚。今年,全市申报了3个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春季新增农田人参种植基地70公顷。全市棚膜经济发展迅速,新建温室79栋,大棚188栋,简易棚151栋,为两个棚膜园区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52万元。 

珲春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能力强、机制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形成互利互惠联合体,壮大农特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增效,为现代农业装上了“加速器”。 

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珲春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美丽乡村。 

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积极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把农村打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宜居、宜游、兴业的特色乡村。今年,全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重点村已确定5个,项目总投入215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补助资金208万元。各乡镇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共清理垃圾1.2万立方米、柴草垛424个、粪堆742个,拆除破旧建筑物213个、棚架161个,清理边沟7.7万延长米、河流两侧垃圾1306立方米,配备专兼职保洁人员143名,投入保洁经费45.7万元,全市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全市各乡镇、村屯积极活用多功能党群活动室,实现了“一室多用”、村干部“一岗多能”、为民办事“一站服务”的目标。实行各村屯两委班子轮流坐班制度,保证全天有人值班现场办公,为村民提供社会保证、政策补贴、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帮助,为群众提供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巾帼农村清洁工程”、“村屯环境专项治理月”等活动,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开展,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