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经济 > 民营经济
通化市民营经济撑起经济发展“半边天”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1年05月02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图为通化东宝集团生产厂区

  “十一五”期间,通化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实施《全市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目标,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政策、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促进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8.7亿元,年均增长23%,总量是2005年的2.8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提高到2010年的53%。

  ----财政收入贡献率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实缴税金35亿元,年均增长18%,是2005年的3.8倍,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5%提高到2010年的58%。

  ----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户数达到4999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0.64万户,分别是2005年的1.4倍和2.3倍;从业人员达35.1万人,为2005年的1.6倍,占全市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由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6%。

  ----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产值超亿元的中小企业达到61户,纳税超千万元以上的达到40户,分别比2005年增长50%和52%。民营企业开发建设超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50项,计划总投资400余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0%和3.1倍。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民营企业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市级以上新产品138种,产值160亿元,新增利税24.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66%、55%和51%。修正、万通、振国、东宝、益盛、紫鑫等医药企业的品牌产品,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巨大效能。

  ----外向型经济取得新发展。“十一五”初期,全市重点筛选了振国药业、中兴食品等13户企业列入全省100户出口创汇基地建设规划。截至2010年,已累计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1亿元,是2005年的2倍。

  ----成长型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十一五”期间,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后劲足的企业群体基本形成。2010年,全市亿元成长企业达到98户,比2005年多53户,位居全省第四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亿元、税金10.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倍和2.3倍。

  民营经济已成为通化市最富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因素、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和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为通化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