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投资 > 投资分析
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2年04月23日    来源:中国投资指南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推出了“欧洲2020战略”,以图制止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保持欧盟在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全面提升欧盟国家经济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构成“欧洲2020战略”三大发展重点之一:智能增长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欧洲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简要分析。

  欧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欧盟委员会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欧盟经济地位,提高竞争力而推出的“欧洲2020战略”(Europe 2020 Strategy)的重要内容。欧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国家和地区水平差异较大的格局。
  
  一、欧洲核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明显

  (一)核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优势明显
  2008年,欧盟有约5万家高新技术制造企业,75.6万家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1、高新技术制造业
  具有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欧盟国家是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这四个国家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数量占整个欧盟总数的55%。
  2、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英国的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下称“高新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排名欧盟第一位,为14.4万家,几乎占到欧盟总数的20%,意大利和德国则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二)核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额优势明显
  2008年,德国高新技术企业营业额位居欧盟第一,其营业额和增加值比具有相同数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高出近一倍。2008年德国高新技术营业额达到约1280亿欧元(约合1882亿美元),占欧盟份额达到近25%。法国和意大利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其高新技术营业额分别为760亿欧元(约合1117亿美元)和500亿欧元(约合735亿美元)。增加值的情况与此类似,德国2008年实现了近410亿欧元(约合603亿美元)的增加值,法国和英国紧随其后分别实现了200亿欧元(约合294亿美元)的增加值。

  (三)各国高新技术服务业营业额差距明显
  2008年,欧盟约有75.6万家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其中33%在英国和意大利注册,分别为14.4万家和10.4万家。然而,在企业数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英国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创造的营业额、产品价值以及增加值几乎是意大利的两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高新技术服务企业的规模以及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之间的差异。

  二、欧洲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就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2010年,欧盟27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3400万,占总就业人数的15.9%;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为230万,仅相当于总就业人数的1.1%;高新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则占总就业人数的2.7%,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两倍多。

  (一)欧洲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就业占总就业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欧盟成员国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最低的国家是塞浦路斯和土耳其,仅为0.2%和0.3%,比例最高的是爱尔兰和瑞士,分别为3.1%和2.8%。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最高的国家是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冰岛、瑞典和丹麦,比例均超过4%,葡萄牙、波兰、希腊、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等国比例则低于1.9%。
  在提供数据的32个欧洲国家中,有18个高新技术产业就业占总就业比例高于欧盟27国平均水平,其中爱尔兰、芬兰、瑞士、丹麦、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均高于5%;比例较低的国家中,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均低于2.5%。

  (二)欧洲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就业受危机影响较小
  从制造业来看,受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2008-2010年期间,从欧盟层面上看,制造业部门就业人数以每年减少4.5%的速度迅速下降,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速度略为缓慢,为年均减少4.3%。
  从服务业来看,2008年之前,服务业就业人数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2008-2010年期间则陷入停滞。但高新技术服务业却对经济危机表现出了非常的抗性,2008-2010年期间,该行业就业人数每年增加0.3%。

  (三)欧洲各国高新技术就业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2008-2010年期间,欧洲各国高新技术就业市场表现各异,有的国家就业人数增长显著,有的却明显下降。
  高新技术制造业方面,在统计范围内的33个欧洲国家中,有23个国家就业人数出现下降,其中塞浦路斯、克罗地亚和葡萄牙分别大幅下降28%、28%和26%。就业人数出现增长的国家有以下5个:土耳其增长15%、瑞士增长3%、丹麦和斯洛文尼亚均增长1%以及爱沙尼亚增长0.3%。
  高新技术服务业的情况略好,有11个国家就业人数出现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高的3个国家是马耳他、塞浦路斯和英国,其降幅分别为16%、10%和8%。就业表现最好的5个国家为:土耳其、卢森堡、斯洛伐克、比利时和捷克,就业增幅分别为:27%、14%、10%、8%和8%。

  (四)欧洲高新技术产业就业性别不平等现象严重
  欧洲高新技术产业也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1、制造业方面
  欧盟27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中女性比例为29.6%,高新技术制造业中这个比例为39.2%。尽管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中女性比例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但仍存在较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现象。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女性比例超过50%的国家仅有5个:葡萄牙、斯洛伐克、捷克、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
  2、服务业方面
  与制造业的情况相反,高新技术服务业女性就业人数比例为30.8%,显著低于整个服务业部门女性就业人数比例54.4%。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女性就业人数比例达到50%或以上。其中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比例最低,仅为10.5%,荷兰和土耳其分别以21.3%和23.4%的比例紧随其后。女性就业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保加利亚,比例为43.8%,立陶宛和罗马尼亚以38.6%和36.0%分列第二和第三位。高新技术服务业女性就业人数比例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岗位特性决定的,如计算机编程、科学研究与开发、通讯以及相应的职业更受男性的欢迎。
  (五)欧洲国家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就业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欧洲各国国内地区间高新技术产业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首都或距离首都较近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往往较高。如英国的伯克郡、白金汉郡和牛津郡,其高新技术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约为9.7%,与伦敦接近,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西班牙、罗马尼亚、土耳其、法国、英国和波兰国内地区差异程度最大,爱尔兰、瑞士、斯洛文尼亚、荷兰和斯洛伐克国内地区差异程度较小。
  
  三、欧洲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价值位居世界前列

  2009年,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价值占总出口价值的16%,其中电子通讯、计算机办公设备产品出口价值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价值的63%。科学仪器、航空航天和制药产品出口价值占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价值比例超过25%。化学、非电力机械、电力机械以及军备武器加起来所占份额仅为10%左右。
  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占比21.6%)、欧盟(占比15.9%)和美国(占比13.5%,2008年数据)。中国香港以8%排在第四位;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2007年及以前一直保持全球第四位,但在2009年则以6.2%的份额降到了第六位;新加坡和韩国同以6.2%的份额与日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他国家或地区中,马来西亚、瑞士和墨西哥占比在5.3%到2.4%之间。然后是泰国、加拿大和菲律宾,占比在1.8%到1.1%之间。欧盟其他的主要贸易伙伴、以色列、印度、挪威、俄罗斯、印尼、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份额均在1%以下。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前21位的经济体所占份额达到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的98.6%。
  欧盟委员会为应对危机而推出的“欧洲2020战略”,为欧洲21世纪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设立了前景目标,确定了三大发展重点:实现以发展知识经济为主的智能增长、实现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实现以提高就业和消除贫困为主的全面增长。作为智能增长的重要内容,欧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将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发展的同时如何消除其中的不平衡现象,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和全面增长,将会是摆在欧洲面前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