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投资 > 投资环境 > 非洲 > 刚果(金)
刚果(金)的经济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1年04月20日    来源:商务部网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由于民主化浪潮的冲击,90年代以后,扎伊尔政局长期动荡,经济政策失误,加之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制裁蒙政权,终止向其提供发展援助,国民经济连年负增长,通货膨胀率高达4位数。1996年的内战和1998年的冲突使国民经济雪上加霜,濒于崩溃。基础设施遭严重破坏,铜、钴、钻石等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产量大幅下降。东部和北部黄金、钻石、铌钽等重要矿产区以及木材和咖啡等主要产区落入乌、布、卢和叛军手中,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导致严重经济危机。老卡比拉从1997到2001年执政期间,推行过激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萎缩,商业萧条,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小卡比拉2001年底执政后,大幅调整经济政策,推行3年振兴计划;实行市场经济,实施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偷税漏税;鼓励外商投资,简化行政手续。政府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使之恢复了对刚果(金)中断了10多年的发展援助。由于小卡政府推行市场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较前明显好转,但经济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2年人均GDP只有不到100美元,在世界173个国家中排名第165位,可算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了。2002年虽宏观经济尚属稳定,通货膨胀控制在15—20%,但60%的国土(有很多资源)不在政府手中,绝大部分矿产品产量仍继续下降,财政有较大缺口,预算收入只占应完成收入的58%,用于偿付外债的支出激增,而用于投资的支出只占应该支出的7%,政府时常不能按时支付工职人员的工资,百姓生活极度困难。

  2002年12月17日刚果(金)各方签署了“全面的包容性协议”,今年一季度刚果金和平进程取得明显进展,刚有关各方签署了“过度期宪法草案”、“关于军队与安全备忘录”,2003年4月1日举行刚果人内部对话的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上述文件和“全会最后文件”。2003年6月30日成立过渡政府,目前过渡政府运作总体正常。国内政治氛围明显宽松,各派敌对情绪和言论明显减弱,逐步转入政治斗争阶段。刚与乌、卢、布等邻国关系有所改善。

  刚政府预计2003年GDP将达到53.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左右。人口从5490万增加到5640万,增长2.7%。小卡比拉总统致力于改善投资和经营环境,提出2002到2005年多领域紧急修复和重建计划,加强经济立法及行政、经济、税务等部门的改革。过渡政府成立以来,人员和货物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流动,刚郎也开始在全国流通,使得金沙萨的刚郎相对减少,从而使刚郎逐步升值,从上半年1美元兑换约430刚郎到目前的1美元兑换约370刚郎。前十个月通货膨胀率为1.03 %,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 %。此外,西方国家决定免除其90 %的债务,还承诺给其几十亿美元的援助,使得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宽松,宏观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2003年1到9月刚主要产品铜(7414吨,- 49. 5%)、钴(1772吨,- 55. 7%)、锌(193吨,- 39. 5%)的产量下降,钻石万克拉(2033.7,+ 31. 8%)、原油(772万桶,+ 10. 4%)、原木(33639,立方米,+ 205%)、水泥(26.1万吨,+ 21. 8)等产量有所增长,但是刚财政拮据,入不敷出,政府公务员已有半年多未领到工资,失业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首都地区社会治安也有所恶化,总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