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投资 > 投资环境 > 非洲 > 中非
中非经济发展情况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1年04月21日    来源:商务部网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位于非洲大陆的腹地,中非共和国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仍是个非常贫穷的国家,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67%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非也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从业人口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74%左右。工业基础甚为薄弱,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国民经济发展缓慢,80%以上的工业品依赖进口。钻石、木材、咖啡和棉花是中非经济四大支柱。
  20世纪90年代曾多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达成协议,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但因受外部冲突和内乱捆扰的影响,经济不断恶化。2002年10月和2003年3月的两次战乱使得困境中的国家经济再受重创,生产设施破坏殆尽,百姓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很大威胁,经济损失巨大。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干预和斡旋下,2005年举行了大选,博齐泽当选总统,新一届政府随之成立。
  由于国家造血机能的严重缺损,偷漏税现象难以有效遏制,国际援助恢复缓慢,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分析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除社会局势仍不稳定外还包括:
  1)地处内陆,无出海口,缺少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
  2)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
  3)政府行政职能不完备;
  4)基础设施匮乏,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相关服务成本高昂。
  尽管如此,为使国家的经济得以重新恢复,中非政府作了不懈努力,一方面致力于社会安定,稳定宏观经济,调整结构,加强税收征管,开源节流,重建基础设施,促进生产;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社会和地区性组织的联系以争取更多的外援和减免债务,为此政府制定了《减贫战略文件》。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中非加入"减贫促增长计划"并于2007年12月底达到有惠于重债穷国的决定点,这会有利于减轻债务,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国内秩序的逐渐恢复,使得中非的经济恢复初见成效。2007年世贸组织公布的对中非贸易政策审议报告认为,在经过数年混乱冲突后,中非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和结构改革措施,经济开始复苏,已重新回到了经济增长时期,2006年增长率是4.3%,而1998年到2005年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6%。但始于2007年末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严重影响到中非的经济发展,钻石、黄金、采伐等支柱产业严重萎缩,2008年经济增长率降为2.2%,2009年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为1.7%,这还归功于当年6月重债穷国完成点的通过使其大部分债务获得减免。
  2010年是中非大选年,如果政权能平稳更迭,现政权实施的宏观经济和结构性改革将有望维持并加强,预计中非经济复苏的过程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