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白城市 > 招商项目
白城市生物降解塑料袋加工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生物降解塑料袋是一种环保型的塑料制品,其材质主要由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这些高分子材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被分解,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从而避免了传统塑料袋对环境的长期污染。

“限塑令”的推出和绿色消费市场的扩大,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成为新一代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材料之一,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将迎来发展新契机。通榆县全县盛产葵花、蓖麻、绿豆、打瓜籽、玉米、高粱、谷子、杂粮杂豆、芝麻、蔬菜、棉花、辣椒、甜玉米及农作物秸秆,开发生物降解塑料袋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1.1.2 市场前景

(1)生物降解塑料市场现状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链上游为以淀粉、植物秸秆、甲壳素、功能性助剂、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的原材料及以塑料颗粒设备、造粒设备、吹膜机为主的塑料机械。产业链中游为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加工,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和化石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下游主要应用于零售、包装、农业等行业。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塑”已在60多个国家实行。据汇睿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规模约为57.3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约277.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73%。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各国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限制政策以及各行业对可持续发展材料需求的增加。包装、农业和医疗等多个领域对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市场的持续扩展。同时,技术进步也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更多企业能够采用这些材料,从而加速了市场渗透率的提高。

我国自2008年开始“限塑”,法规措施不断趋严。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分阶段(2020年、2022年、2025年)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行动目标与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塑料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计划,鼓励企业采用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具体举措包括禁限塑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包装、农业薄膜和一次性消费品等领域提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2015年吉林省“禁塑令”的全面实施,全省对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稳步增长。

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因素驱动下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国。2018年国生物降解塑料产量18万吨,2022总产量增长至79.54万吨,2023年总产量增长至100万吨,2018-2023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4.19%。

由于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生物降解一次性餐具等下游一次性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稳定发展。2018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的消耗量16.41万吨,2022年消耗量增长至65.34万吨,2023年增长至90万吨,2018-2023复合年增长率为42.98%。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包装、餐饮、农业和日用消费品中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加。食品外卖、物流包装等行业开始引入生物可降解包装,以减少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负担。2018年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规模40.56亿元,2021年增至91.00亿元。2022年增至160.49亿元。2023年,国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73.12亿元,同比增长7.87%

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主要包括快递包装、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及其他产品(例如农用地膜)。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一次性餐具市场较大,快递包装市场相对较小。2022年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市场规模114.75亿元,一次性餐具市场规模34.67亿元,快递包装市场规模7.54亿元,其他市场规模3.53亿元。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市场规模占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市场规模比重达到71.50%。

(2)项目市场预测

近年来,中国可降解塑料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PLA(聚乳酸)、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等生物降解材料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为可降解塑料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一些企业还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可降解塑料袋产品,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可降解塑料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包装、购物袋等领域外,可降解塑料袋在农业、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例如,在农业领域,可降解塑料袋作为地膜使用,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以减少农膜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可降解塑料袋将成为减少塑料污染、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可降解塑料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可降解塑料袋作为减少塑料污染的重要替代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本项目利用通榆县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开发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1.1.3技术分析

项目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

项目采用吹膜制袋的生产工艺,*为关键控制点。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广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重点在日用制品、农业地膜、包装材料、纺织材料等领域应用示范,推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性能,积极开拓生物材料制品市场。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充分考虑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完善相关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应用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广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重点在日用制品、农业地膜、包装材料、纺织材料等领域应用示范,推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性能,积极开拓生物材料制品市场。

2022年11月,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针对塑料包装、汽车等重点产品,研究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与评价方法,突破可降解塑料高效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发可降解塑料降解产物分析检测技术,研发固废资源化产品及原生产品的碳标签评价基准方法。

《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本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

2资源优势

通榆县耕地总面积661.9万亩,草原总面积169.45万亩,湿地总面积48.56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14.56万公顷。工业及建设用地充足。  

通榆县电力储备丰富。通榆是全省风能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风功率密度每平方米308瓦,年可有效发电时间高达3900小时以上,全县境内可开发风场面积达1643平方千米,可开发风电场容量1800万千瓦以上。光能方面,全县年平均日照时长超过2900小时,太阳辐射可达到每平方米5200兆焦以上,日照百分率为65%以上,年光伏有效发电小时可达到1700小时,是吉林省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3)产业优势

通榆县全县盛产葵花、蓖麻、绿豆、打瓜籽、玉米、高粱、谷子、杂粮杂豆、芝麻、蔬菜、棉花、辣椒、甜玉米及农作物秸秆。葵花最高年产量12万吨,是全国四大产区之一。蓖麻最高年产量6万吨,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绿豆和打瓜籽最高年产量分别为8万吨和5万吨。玉米最高年产量174.6万吨,高粱最高年产量15万吨,谷子最高年产量5.52万吨,杂粮杂豆最高年产量1万吨,芝麻最高年产量1万吨,蔬菜最高年产量5万吨,棉花最高年产量1.5万吨,辣椒最高年产量5万吨,甜玉米最高年产量2万吨。通榆县开发生物降解塑料原材料来源有可靠保障。

4)区位交通优势

通榆县交通区位优越。公路方面,全县100%的乡镇已通等级公路,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屯实现通硬化路。国道G334、G231、G503三条高等级公路在县城交会通过。铁科、嫩双两条高速公路在通榆交会,切实带动通榆快速发展。铁路方面,铁路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平齐铁路纵贯南北。齐通高铁、通榆通用机场已列入“十四五”规划。通榆县将逐步搭建起铁路、公路、动车、高速并驾齐驱,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5)人才优势

白城市有农科院、林科院、农机研究院、畜牧研究院、科研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87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6898人,中级职称人数为18409,初级职称人数为15566人。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是吉林省西部半干旱特殊生态区唯一的农业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吉林省西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最前沿、最主要的科研团体。白城市每年为社会提供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约有近万名各类实用技术人才毕业走向社会。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达产后,年产PBAT/PBT/PBS等各类生物可降解塑料袋1万吨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万㎡,总建筑面积4.5万㎡,建设生物降解柔性生产车间、库房、办公楼、物料间等建筑物,购置先进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线,并建设水电暖、地面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2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00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3000万元,利润4500万元,投资回收期7.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8.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的使用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项目的实施还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人员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通榆经济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通榆经济开发区

地址:白城市通榆县风电大路与新发街交叉路口往东北约50米

2.2 概况

通榆县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5年7月,2012年1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总面积3441万平方米,分为一个主体园区和三个区外园,其中主园区面积2194万平方米,铁西工业园区面积730万平方米,迎新工业园区面积346万平方米,胡家店工业园区面积171万平方米。已建成区面积占1049万平方米,建成区外面积占2392万平方米,尚有可利用土地面积209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开发区企业和项目共50家,其中工业企业42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三一、徽商、天意、大地燃气、加亿科技、万嘉供热、新洋丰、远景、付豪水泥、乾宇混凝土、益发合、天能),规模以下38家。开发区内企业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区内企业共带动就业约4300余人。

近年来,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实行重点项目“包保制”、审批服务“妈妈制”、行政执法“预警制”,以最好的环境、最快的时效、最优的服务贯穿项目工作从招商洽谈到落地开工到投产达效全过程。为全力服务项目建设,通榆县专门组建了项目中心,由县长亲自担任项目中心主任,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企业“零跑腿”。2018年和2020年,在全省60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县,也是白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榆县经济开发区

联系人:奚学慧

联系电话:+86-13596824167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城市商务局

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