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这些添加剂可能是人工合成的,也可能是天然存在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食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价值或者延长其保质期。
本项目依托通榆县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药食同源的传统,开发甜味剂、抗氧化剂等各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应用于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
1.1.2市场前景
1.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分析
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能够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着色剂、香精香料等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凭借这些优势,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食品工业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数据显示,2015年-2022年中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产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3年产量增长至1611万吨。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口感、营养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促使食品生产企业更多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了食品添加剂行业销售额的增长。据统计,2023年中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销售额约1477亿元,同比增长5.35%。

(1)细分市场
1)甜味剂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物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甜味剂有数十种,包括天然来源的和人工合成的。我国批准使用的二十种,都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和甜蜜素等,都有长期安全使用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低糖、无糖食品需求的增加,中国甜味剂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23年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00亿元增长至225.69亿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16%至116.41亿元。从细分市场来看,2022年合成甜味剂占据市场份额的52.02%,天然甜味剂与糖醇类甜味剂分别以31.73%和16.25%的份额紧随其后。虽然目前合成甜味剂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天然甜味剂因其来源自然、健康影响较小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预计未来天然甜味剂的市场份额将持续上升,成为甜味剂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2)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作为一类能够抵御氧气不良影响的特殊化学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工业中,抗氧化剂以其独特的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食品的保质期和稳定性,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中国抗氧化剂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一定的波动性。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4.38%至31.65亿元。但2023年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恢复,抗氧化剂市场规模又逐步上升,同比增长8.69%至34.4亿元。

(2)食品添加剂市场品牌竞争分析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超过2400多种,各种食品添加剂在原料、技术、工艺等方面千差万别,每种食品添加剂的市场规模也相对偏小,因此,行业内参与竞争的企业多为小型企业,每种企业涉足一种或少数几种工艺流程相近或用途相似的几种产品的生产,产业整体集中度偏低,就单种产品而言,由于通常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则较高,因此,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呈现出总体上比较分散,中小企业众多,但是部分细分品种、细分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格局。

2.食品添加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的深入,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成分对健康的影响。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不含有害添加剂、防腐剂、人工色素和香精的食品,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天然绿色食品添加剂因其来源自然、生产过程环保、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等特性,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预计未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添加剂市场将向天然成分方向发展。
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以每年3%左右的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40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之势,预计从2019年的22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0%。这表明食品添加剂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1.3技术分析
天然食品添加剂来自于天然物,主要从动植物组织及微生物中提取。提取方法包括干燥、粉碎、分离、沉淀、提取、分解、加热、蒸馏、发酵、酶处理等。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符合绿色低碳循环要求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与生产”列为国家鼓励类的产品目录。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切实保障预制菜产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提出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20)》提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活动,加强食品生产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2)资源优势
农产品资源。通榆是有名的“杂粮杂豆之乡”“红干椒之乡”,弱碱小米、绿豆、高粱、藜麦、辣椒等农产品质优量足。通榆县葵花最高年产量12万吨。绿豆和打瓜籽最高年产量分别为8万吨和5万吨。玉米最高年产量193.2万吨,高粱最高年产量23.8万吨,谷子最高年产量16.3万吨,杂粮杂豆最高年产量1.2万吨,蔬菜最高年产量5万吨,辣椒最高年产量14万吨,甜玉米最高年产量2万吨。
土地资源。通榆县耕地总面积661.9万亩,草原总面积169.45万亩,湿地总面积48.56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14.56万公顷。工业及建设用地充足。
水资源。通榆县水的PH值为7.20—7.80,是最佳弱碱水质,是最适合人类饮用的上好水源。霍林河、额木太河(支流)、文牛格尺河3条季节性河流从境内流过,建有向海、兴隆、胜利3座大中型水库,还有百余个自然泡泽星罗棋布。近年来,通过全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使全县地表水充盈丰富,总蓄水量达到4.45亿立方米。
清洁能源。到2023年底,通榆县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容量501万千瓦,累计发电量107.22亿千瓦时,总产值达30.98亿元。其中,风力发电项目装机容量440万千瓦,发电量98.05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58万千瓦,发电量7.47亿千瓦时;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装机容量3万千瓦,发电量1.69亿千瓦时。
(3)产业优势
通榆县立足通榆农业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通榆县农业农村局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全县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县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2022年,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户,产值4.96亿元。2023年,杂粮杂豆面积74.96万亩,辣椒面积10.2万亩(其中大田5.4万亩、庭院4.8万亩)。全县从事杂粮杂豆加工生产的企业有1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有4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2022年,15家从事杂粮杂豆生产的企业总资产为13.67亿元,产值12亿元,销售收入7亿元。吉林通榆经济开发区晋升为2023年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4)人才优势
白城市拥有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专院校,并正在积极引进白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成后,计划每年面向全省、全国招收本科生2000人以上,4-5年后达到1万人规模。届时,与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形成师生总规模近5万人的“大学城”,可为项目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
(5)区位优势
通榆县交通区位优越。公路方面,全县100%的乡镇场已通达等级公路,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屯实现通硬化路。国道G334、G231、G503三条高等级公路在县城交汇通过。铁科、嫩双两条高速公路在通榆交汇,切实带动通榆快速发展。铁路方面,铁路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平齐铁路纵贯南北。齐通高铁、通榆通用机场已列入“十四五”规划。通榆县将逐步搭建起铁路、公路,动车、高速并驾齐驱,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达产后,年生产天然甜味剂、抗氧化剂系列食品添加剂1000吨。
1.2.2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000平方米,购置生产线设备,并配套建设生产车间、办公楼、研发中心、库房等其他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400万元,流动资金16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700万元,利润1000万元,投资回收期10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2.5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符合省委、省政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能够促进当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良性循环,使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工业品,形成产业联动,促进通榆县经济发展。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白城市通榆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通榆经济开发区
地址:白城市通榆县风电大路与新发街交叉路口往东北约50米
2.2概况
通榆县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5年7月,2012年1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总面积3441万平方米,分为一个主体园区和三个区外园,其中主园区面积2194万平方米,铁西工业园区面积730万平方米,迎新工业园区面积346万平方米,胡家店工业园区面积171万平方米。已建成区面积占1049万平方米,建成区外面积占2392万平方米,尚有可利用土地面积2093万平方米。随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央企中国船舶集团、东方电气、国企山东水发、知名民企牧原集团、通榆三一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天能塔筒、凡瑞重工、吉林化纤相继落户开发区。截至目前,开发区企业共54家,规模以上企业14家(三一、徽商、天意、大地燃气、加亿科技、万嘉供热、新洋丰、远景、付豪水泥、乾宇混凝土、益发合、天能、善能新能源、牧原肉食),规模以下及在建企业40家。开发区内企业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区内企业共带动就业约4300余人。
近年来,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为全力服务项目建设,通榆县专门组建了项目中心,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企业“零跑腿”。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在全省60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县,也是白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7200
联 系 人:奚学慧
电 话:+86-13596824167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传真:+86-436-3224565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