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冰雪装备行业是指依托冰雪资源,以冰雪运动所需的各类器具和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冰雪装备主要包括大众运动装备、竞技体育装备和场地装备三大类。大众运动装备包括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鞋、单双板、滑雪杖等;竞技体育装备包括训练用的高速弹射系统、参赛用的雪车等;场地装备包括造雪机、压雪车等。
项目借助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依托查干浩特冰雪旅游市场及白城市绿电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引进和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大众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特色冰雪文化产品制造等冰雪装备企业,形成冰雪装备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1.1.2 市场前景
(1)全球冰雪产业发展情况
冰雪产业起源于19世纪中叶阿尔卑斯山区,至20世纪初,以第一届冬奥会为契机,在阿尔卑斯山地兴起了大规模的滑雪山区开发,瑞士、奥地利成为冰雪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随后,全球冰雪产业经历蓬勃发展阶段、全面扩张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升级发展阶段,现阶段产业呈现发展世界化、经营多元化、配套服务完善三大特点。
近十年来,全球冰雪产业成熟市场增长放缓,新兴市场逐渐发展,产业整体参与人数规模相对稳定。然而受疫情影响缘故,近几年滑雪参与群体规模有所下降,2020/2021年雪季滑雪参与人次因为高山滑雪场所的封锁下滑至2.0亿人次左右。与此对应,全球滑雪运动人口渗透率也有所下降,2020/2021雪季年约为2.58%。后疫情时期,全球滑雪参与人次渗透率逐渐回复至疫情前的时期,2021/2022年雪季滑雪参与人次回升至3.5亿人次,全球滑雪运动人口渗透率达到4.55%。
2014年至2019年,全球冰雪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全球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为13653.11亿美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冰雪产业规模下降至6621.75亿美元。疫情在2022年后有所好转,全球冰雪产业规模反弹。

(2)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情况
后冬奥时代,我国以“十四冬”成功举办为契机,通过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持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深入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充分利用北京冬奥遗产,进一步发挥冰雪运动带动冰雪经济效应,持续加大群众冰雪场地设施、赛事活动供给,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多措并举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真正做到了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
①单个冰雪季参与各类冰雪运动人数继续增长
后冬奥时代,“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得到巩固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冰雪运动参与情况调查统计分析报告》相关数据,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包括冰雪运动项目、民俗冰雪运动、冰雪观赏体验类活动、陆地冰雪活动)参与率为22.13%,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 3.13 亿人。其中,2023 年入冬以来即 2023-2024 冰雪季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18.68%,各类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2.64亿人。2023-2024单个冰雪季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继续增长,北京冬奥会后首个完整运营的冰雪季释放出更大的增长空间。
②单个冰雪季参与冰雪运动项目人次破亿
在参与冰雪运动项目方面,经综合测算,在2023-2024 冰雪季,全国参与滑冰滑雪、冰壶冰球等各类冰雪运动项目的人数达到 5735 万人,参与人次总计1.0953 亿人次。其中,滑雪运动项目参与人数达到3542万,滑雪人次达到5482万人次;滑冰运动项目参与人数 2193万,参与人次5471万人次。
③我国冰雪产业消费
2016年至2019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冰雪产业规模降低到3811亿元。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逐渐回温,市场规模达5788亿元,同比增长51.88%;2022年产业规模为6300亿元。随着疫情防控放开,我国冰雪旅游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冰雪旅游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2023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900亿元,2024年达到9700亿元,预测2025年将突破10000亿,达到10053亿元。

2016-2017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规模为1557元;2020-2021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降为1061元。2022-2023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达到2530元左右。冰雪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也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3)吉林省冰雪行业市场现状
吉林省位于世界黄金冰雪旅游带东北亚核心区,拥有优质的冰雪资源,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吉林省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从自然地理条件上看,吉林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冰雪积雪区,东部地区山地起伏,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山地条件。从水文情况上看,吉林省河流众多,全境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万公顷,省内流域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水源充足,河湖分布广泛,为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水源条件。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较长,为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较长的商业经营期。
吉林省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和重要的冰雪旅游目的地。75家滑雪场、超过1200公顷雪道总面积、350公里雪道总长度、8.9万个冰雪资源单体,冰雪市场占有率、产品综合销售额、市场承载力、重资产投资额持续领跑全国,北大湖、松花湖、长白山滑雪度假区接待人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各类校园冰雪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学生们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快乐。同时每年组织群众冰雪体育活动超过600余项次,形成了长春净月瓦萨国际滑雪节、查干湖冬捕节等一批知名冰雪活动。与此同时,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冰雪体育赛事,支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优秀运动员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互促共进。
让冰雪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吉林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随着一系列政策逐一落地实施,吉林冰雪高质量发展蓝图一步步被勾勒清晰。同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吉林省创新提出建设“冰雪丝路”的设想,把发展冰雪的目标定得更高更远,到2025年全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世界知名冰雪旅游胜地,到2035年冰雪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价值链全面迈向中高端,建成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吉林省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均刷新历史新高。“十四五”时期,吉林省已将旅游业确定为三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冰雪旅游将占据半壁江山。为实现旅游万亿目标,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用5年时间将冰雪旅游收入提升至5000亿元。
2023-2024 年雪季,吉林全省接待国内游客 1.25 亿人次,同比增长 1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2419 亿元,同比增长 140%,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省重点监测的 9 家滑雪度假区接待滑雪游客 405 万人次,同比增长 47.9%,实现滑雪接待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37.1%;全省雪场单日最大接待规模15万人次,同比增长 25%;冰雪乐园营业数量达158家,较上个雪季增长68%。吉林冰雪品牌的影响力、关注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吉林省冰雪文体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4)冰雪装备行业市场分析
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发展。2023年中国冰雪装备器材市场规模为220亿元,同比增长10.55%。2024年中国冰雪装备器材市场规模达到240亿元。

随着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快速增长,冰雪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冰雪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冰雪运动产业链不断完善,冰雪经济将释放出巨大增长动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贯通冰雪竞技与群众冰雪运动、连接冰雪运动各方参与者,其发展繁荣对提升冰雪项目竞技水平、推动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意义重大。本项目将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和赛事亟需装备,大幅提升冰雪装备的供给能力。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项目建立科研团队,针对市场需求,从冰雪装备的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研发创新。项目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冰雪运动技能、场地设施、器材装备、从业人员、安全规范等方面标准化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到,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与冰雪场地等用户单位联合开发冰雪装备,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运动器材装备、防护用具、设施设备、客运索道等冰雪用品企业和服装鞋帽企业发展。以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为契机,做大做强东北地区的冰雪装备制造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替代进口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冰雪用品企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4〕49号提出,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需要,发挥重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动研发一批运动员竞技、训练、测试、康复急需的装备器材,加快推动缆车等冰雪装备“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开发一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冰雪运动需求的装备器材。发布优秀冰雪装备器材产品目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引导和鼓励国外知名企业在冰雪装备器材领域积极开展对华投资合作。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吉林省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冰雪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聚集区。引进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智能冰雪装备,打造世界冰雪装备集散地。
(2)资源优势
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并形成了“西冰东雪”格局。东部是粉雪资源丰富的长白山雪经济区,西部是以松原查干湖、白城莫莫格等以冬捕文化为主的冰雪经济区,中部是拥有数量众多的雪场和冰场的长春、吉林两市组合的冰雪双能经济区。
白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域内有“一江七河”、8个“国字号”重要湿地,素有“湿地鹤乡”之美誉。洮北区拥有查干浩特冰雪大世界等众多冰雪旅游景点。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洮北经开区为核心,规划50平方公里,能够满足项目落地需要。
(3)产业优势
近年来,地处吉林西部的白城,依托广阔的湿地雪原、辽金捺钵文化、蒙元民俗风情等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特色鲜明的渔业生产,别具一格的民俗展示,仙鹤伴舞的近身体验,打造出与吉林东部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白城市抓冰雪旅游消费市场,重点建设查干浩特冰雪乐园、通榆县嘉禧冰雪乐园、洮南市洮南佳之冰场、镇赉县冰雪乐园、大安玉龙湖等冰雪娱乐场所,全力打造“冰舞鹤乡”文化体育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促进旅游、体育、文化相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冰雪活动的热情,推进冰雪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4)区位优势
洮北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交汇处,具体位置在白城市中部,东邻镇赉县、大安市,西、南与洮南市接壤。洮北区是连接三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较低。
洮北区交通便利,境内珲乌高速和嫩丹高速穿过,距离火车站仅1.5公里,距离白城长安机场20公里,可直飞北京、天津等地。
(5)人才优势
白城市有农科院、林科院、农机研究院、畜牧研究院、科研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87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6898人,中级职称人数为18409,初级职称人数为15566人。
2023年,白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人才工作的20条举措》,立足地域优势,最大限度盘活本地人才资源,加快推进专家型战略人才、实用型乡土人才、技术型蓝领人才3支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20万㎡,总建筑面积18万㎡,建设生产车间、研发设计区、检验检测中心、营销展示区、冰雪装备企业孵化器等设施。
项目主要研发生产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服、滑雪圈、冰上自行车、冰上脚踏车、冰爬犁、金蝉滑冰车等轻装备,造雪机、压雪车、索道、雪地摩托车等重装备以及体育运动器材、康复训练设备。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2000万元,流动资金80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6000万元,利润20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0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20.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冰雪装备产业是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冰雪运动广泛开展的重要保障。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冰雪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升了地方经济的整体水平。项目建成后,将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解决周边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当地财政税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合作方式
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洮北区项目服务中心
地址:白城市洮北区青年南大街14号
2.2 概况
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10月10日,地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三省交汇处,位于白城市区东北部,幅员面积65.6平方公里,是洮北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经济发展平台,是全省最年轻的经济开发区。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比较优势明显,得天独厚,在全省37个工业集中区综合评比中,洮北经济开发区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业集中区。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碳中和为主攻方向,以洮北经开区为依托,整合白城工业园区内的化工园区,打造绿色新材料、绿色冶金、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大数据智能管理、绿色食品及医药健康、绿色氢能、绿色化工等七大产业园区。“十四五”期末,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将打造成本地消纳的清洁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年供电120亿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产出规模达到200亿元的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成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洮北区项目服务中心
联系人:楚姜华、翟佳羽
联系电话:+86-436-3247740
电子邮箱:tbqjhj@126.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城市商务局
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