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无人机动力系统通常包括电机、电调、螺旋桨、电池以及相关的控制系统等。
电机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转换器,由定子、转子、铁心、磁钢主要部分组成。电机分为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无人机的电机主要以无刷电机为主,一头固定在机架力臂的电机座,一头固定螺旋桨,通过旋转产生向下的推力。
电调指电子调速器,其主要作用是将飞控板的控制信号,转变为电流的大小,以控制电机的转速。
螺旋桨是指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或升力的装置。
无人机上的电池一般是高倍率锂聚合物电池,特点是能量密度大、重量轻、耐电流数值较高等。
控制系统则是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大脑”,它根据飞行指令和传感器数据,精确控制动力源的输出和传动系统的运行。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电动机的转速或内燃机的油门,实现对无人机飞行状态的精确控制。
项目在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主要生产无人机动力系统,包括电机、电调、螺旋桨、电池以及相关的控制系统等,促进无人机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1.1.2 市场前景
(1)低空经济产业概况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应用场景区分,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场景(偏远地区的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救援、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低空经济产业构成分为四大板块,主要包括低空航空器制造(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低空航空器制造(飞行器制造)包括整机、飞控系统、动力系统、机载系统、材料、元器件、模具及零部件等;低空运营服务包括直升机运营、低空标准、无人机运营、低空物流、低空运营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飞行保障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低空规划、飞行培训、检测检验、地面保障等环节。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上游主要为构建中游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包括金属原材料、特种橡胶与高分子材料等)与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机、飞控、机体等);中游主要为低空产品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下游主要为运营和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旅游业、物流业、文旅业与巡检业等)。
(2)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及主要工业无人机区域发展格局
2013-2023年,全球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由93亿美元增长至近600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20.43%。在发展早期,无人机行业的应用基本在军用领域,2015年以来,随着民用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地理测绘、航拍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常态化,无人机行业中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占比份额也逐年上升,2023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占比达到44.02%。
目前,美国、东亚(中、日、韩)、西欧(德、英、法、意)是工业级无人机的三个主要制造市场。其中美国、中国、法国、德国、以色列五个区域研发创新能力世界领先。美国是工业级无人机最大的市场和投资最活跃的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级无人机产业链。西欧中德国、奥地利、瑞士汇聚了全球超过一半“隐形冠军”企业,将其制造业优势延续到了无人机领域,比如活塞发动机技术演进为汽油或重油航空发动机、飞行汽车和无人机实现共性发展等。东亚中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工业级无人机发展势头强劲。东南亚是当今全球人口结构最年轻、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中印尼是拥有超过1.4万个岛屿的群岛国家,无人机在这种水陆交通效率不高的区域优势凸显。
(3)无人机行业现状分析
无人机早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先后被用于靶机、侦查、情报探测、携弹打击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中国纷纷探索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2008年至2014年,受益于信息化、任务载荷、卫星导航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军事领域及工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2014年至今,随着无人机产业链趋于成熟,飞控与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具备了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条件,消费级无人机快速发展,工业无人机在巡检、安防监控、农林植保、测绘与地理信息等领域同时得以快速发展。
我国国内无人机的市场需求主要分为两类:
刚性需求市场。一般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国家能源型企事业单位,武警部队等国家机关;各类工矿企业、农林牧渔企业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科研教育单位等。国内无人机的研究发展在总体设计、飞行控制、组合导航、中继数据链路系统、传感器技术、图像传输、信息对抗与反对抗、发射回收、生产制造和部队使用等诸多技术领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
柔性需求市场。一般包括在商业航拍、测绘、电力巡线、环保、农情监测、农业植保等领域。自2021年来,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接连出台,利好无人机行业。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高速发展,让无人机等智能化交通场景不断迭代发展。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在电力、交通、水务、环保、应急和物流领域的应用规模将大大提升。
(4)我国工业无人机产业布局对比
从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代表性企业的业务布局情况来看,纵横股份的业务产品较为全面,产品链条广,涉及无人机系统、载荷设备、软件产品等;大疆的无人机以航拍无人机为主,开发二摄多焦段旗舰影像航拍机、一体化空中电影机、双主摄准旗舰航拍机、沉浸式无人机等多种无人机产品。极飞科技的工业无人机产品主要聚焦在农业板块,目前其业务已经从农业无人飞机衍生至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遥感无人机、智慧农场等。
2023年以来,我国工业无人机上市公司代表性企业的规划方向各有侧重。2023年,纵横股份重点加快推进新版本无人值守系统的产品研发,实现无人机、机库、软件、云等全系统一体化设计,推出适配固定式、移动式等使用方式下的不同类型产品,促进无人值守系统实现更广泛的行业应用。观典防务以无人机禁毒服务领域为主线,持续保持先发优势和研发投入,主动适应毒情变化,在现有禁毒航测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并建立覆盖全国的、更广泛、更高效的无人机禁毒航测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规程和标准。
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以大疆创新为代表的工业无人机企业在农林植保、巡检、测绘与地理信息、安防监控、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通过代替人工作业实现降本增效。
(5)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
无人机作为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航空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在民用无人机领域的自主研制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国际上取得了明显优势。无人机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维修等领域。上游环节主要包括无人机主机、发动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中游环节是无人机整机制造;下游环节为无人机应用服务,包括航拍、测绘、巡检、农业植保等。
2023年国内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1264.3亿元,同比增长18.71%,2015-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4.78%。

2023年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1174.3亿元,同比增长19.95%,2015-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1.89%。

2023年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845.5亿元,同比增长23.38%,2017-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8.33%。

从行业情况来看,中国的无人机产业已经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2023年7月25日,第三届中国(长春)通用航空发展大会暨首届无人机产业规制与发展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民航局总工程师殷时军在会上表示,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销量已占据全球约70%市场份额。而民用无人机品牌大疆更是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6)无人机行业发展趋势
无人机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未来无人机会继续优化飞行过程中的配置和装置,采用更精密准确的技术使其越来越智能,这不仅对科学技术研发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无人机的行业发展带来不断的突破和新生力,是推动无人机行业向上更好发展的原动力。
目前,我国无人机行业呈现出产业链趋于完善、政策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专业级无人机加快应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更为融合等特点,这也意味着大量无人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机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物流领域,无人机的快速配送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满足人们对即时送货的需求。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将帮助农民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建筑和消防领域,无人机的应用将加强安全监测和救援工作。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的性能和功能。在无人机技术方面,我国暂时具有一定领先优势,并且我国拥有完整的电子产业链,成本优势利好行业发展。无人机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1.1.3技术分析
项目成立科研团队,针对市场需求,从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研发创新。项目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势头,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2018年8月,民航局、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机场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提升既有航空飞机培训通用机场的服务保障能力,注重与航空制造、通用航空消费等上下游融合,发展固定翼航空器、旋翼机、无人机等多类型、多层次的飞机培训体系。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该规划强调了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加强无人机研发和应用,提高国家应急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要推进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药喷洒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2022年1月,《“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无人机应用拓展,支持无人机在邮政快递物流、城市公共服务、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等领域服务,推动无人机在城市乡村和边远地区推广应用,融入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年2月,民航局印发了《“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为无人机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中提出,展望2035年,无人机产业生态圈基本建成。拓展无人机应用领域,引导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驱动的低空新经济。
2019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办发〔2019〕1号,提出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促进军民深度融合,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对吉林省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通用航空产业的大力支持。
(2)资源优势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洮北经开区为核心,规划50平方公里,其中洮北经开区45平方公里、市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能够满足项目落地需要。
(3)区位优势
洮北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交汇处,具体位置在白城市中部,东邻镇赉县、大安市,西、南与洮南市接壤。洮北区是连接三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较低。
洮北区交通便利,境内珲乌高速和嫩丹高速穿过,距离火车站仅1.5公里,距离白城长安机场20公里,可直飞北京、天津等地。
(4)人才优势
白城市有农科院、林科院、农机研究院、畜牧研究院、科研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87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6898人,中级职称人数为18409,初级职称人数为15566人。
2023年,白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人才工作的20条举措》,立足地域优势,最大限度盘活本地人才资源,加快推进专家型战略人才、实用型乡土人才、技术型蓝领人才3支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3.2万㎡,总建筑面积5万㎡。项目建设生产车间、科研站、办公楼、供电工程、展厅等建筑物,购置生产设备,并建设水电暖、地面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生产产品为无人机动力系统,包括电机、电调、螺旋桨、电池以及相关的控制系统等。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5000万元,利润8500万元,投资回收期8.6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18.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无人机在农业、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促进了经济增长;项目建设促进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的建设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研发、生产、维护、销售等多个环节,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率的提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合作方式
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洮北区项目服务中心
地址:白城市洮北区青年南大街14号
2.2 概况
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10月10日,地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三省交汇处,位于白城市区东北部,幅员面积65.6平方公里,是洮北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经济发展平台,是全省最年轻的经济开发区。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比较优势明显,得天独厚,在全省37个工业集中区综合评比中,洮北经济开发区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业集中区。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碳中和为主攻方向,以洮北经开区为依托,整合白城工业园区内的化工园区,打造绿色新材料、绿色冶金、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大数据智能管理、绿色食品及医药健康、绿色氢能、绿色化工等七大产业园区。“十四五”期末,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将打造成本地消纳的清洁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年供电120亿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产出规模达到200亿元的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成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洮北区项目服务中心
联系人:楚姜华、翟佳羽
联系电话:+86-436-3247740
电子邮箱:tbqjhj@126.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城市商务局
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