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依托洮南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配件生产项目,采用全套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生产各类机型的风电塔筒内件,增强洮南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1.1.2市场前景
1.国际新能源利用行业现状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473吉瓦,同比增长13.9%,占全球电力新增装机容量的86%。值得注意的是,太阳能和风能继续主导可再生能源扩张,占2023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97.6%,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大幅增加346吉瓦,同比增长32.2%;风电增加116吉瓦,同比增长12.9%;水电增加7吉瓦,同比增长0.6%;其他包括生物质能新增4.4吉瓦,同比增长3%,地热能新增0.2吉瓦。全球新能源利用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全球新能源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发成为共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并相应出台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及绿色复苏计划,加快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例如,韩国公布了一项可再生能源长期计划,加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根据该计划,到2034年,韩国所有燃煤电厂都将退役,可再生能源在韩国能源结构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法国政府公布的“2030国家能源计划”称,将持续提高其电力供给领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特别是风电占比,以实现能源转型;到2030年法国电力供给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40%,其中,风电占比预计达到20%;德国计划将可再生能源比例从目前的18%提升至30%。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统计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3870吉瓦,同比增长14.77%,较2019年复合增长了11.13%。

从全球分布来看,2023年亚洲地区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327.8吉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69.3%,使得该地区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了1961吉瓦,占全球50.7%。亚洲地区的强劲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其新增装机达到297.6吉瓦。此外,2023年欧洲和北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增长71.2吉瓦和34.9吉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0%、7.0%;非洲地区继续稳定增长,同比增长率为4.6%;大洋洲地区增加5.5吉瓦,同比增长9.4%;南美洲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增加22.4吉瓦,同比增长率为8.4%;中东地区创下有记录以来最高增速,新增装机5.1吉瓦,同比增长率为16.6%。综上分析,在中国新能源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下,亚洲成为全球新能源利用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成为全球新能源利用市场投资关注的主要领域。

细分来看,太阳能利用是全球新能源利用产业的主要细分市场,其发电装机总装机容量达到1419吉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例高达37%;其次是水电占比33%、风电占比26%,装机容量分别为1268吉瓦和1017吉瓦;其余可再生能源为生物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装机容量总和占比为0.97%。
太阳能发电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市场,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几乎全部来自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345.5吉瓦,而光热发电仅新增0.3吉瓦。且亚洲仍是太阳能发电装机新增容量的主要地区,2023年亚洲新增太阳能发电容量为237.7吉瓦,其中91.2%来自中国(新增216.9吉瓦),印度和日本分别新增9.7吉瓦和4.0吉瓦。除了亚洲地区,2023年美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4.8吉瓦,德国和巴西分别新增14.3吉瓦和11.9吉瓦。

综上分析,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所增加,远高于长期趋势。与前几年相似,增长主要发生在中国,其次是美国;而且,其他大多数国家在2023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也比2022年有所增长。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在电力总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比达到了86%,而2022年这一比例为84%。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装机总容量中的占比也从2022年的40.4%上升到2023年的43.2%,增长近3个百分点。这一上升趋势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部署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非可再生能源发电部署持续下降,后者部分原因是在某些地区发生了大量的机组退役。然而,要实现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达成的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达到11太瓦目标,仍需付出较多努力。
2.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推动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0.51亿千瓦,同比增长21.33%,较2019年复合增长16.68%;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9.2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共占50.4%,超过火电的47.6%。这意味着,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实现了两个“超一半”的历史性突破,其中累计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一半,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过一半。

从消费市场看,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为17.9%,同比提升了0.3个百分点。随着国内风电、光电、地热能等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增加,我国新能源市场消费量呈现日益增长态势,新能源占全国能源利用比重也在持续提升,全国能源低碳化进程加速推进。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呈现日益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7.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74%,较2018年复合增长了3.92%。这意味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内能源产品消费情况将持续增长,叠加国内新能源相关政策效能加速释放,将持续为我国新能源利用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国内新能源利用市场仍有广阔增长空间。

3.发展趋势
新能源在“十四五”期间将会再次爆发。我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碳中和等目标任务艰巨,新能源是实现目标的主要路径。首先,我国目前石油进口的依赖度很高,能源安全受到了威胁,国家要逐渐发展新能源,比如汽车、光伏、充电桩、锂电池等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其次,中国目前也是碳排放最大的国家,承担了节能减排的重要责任,而发展新能源有利于降低碳排放,这是一个长期的国策,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3年12月,国务院等部门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
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巩固扩大风电光伏良好发展态势。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统筹优化海上风电布局,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做好全国光热发电规划布局,持续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在条件具备地区组织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开展全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洮南市关于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实现清洁能源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左右,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大市。
(2)资源优势
洮南市耕地34.71万公顷,林地6.03万公顷,草地5.0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35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0.50万公顷。
洮南市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洮儿河是嫩江的支流,境内长156公里。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3.8亿立方米/年。
洮南市风能、光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70米高度平均风速在7.23m/s-7.9m/s,风功率密度在386.5W/㎡—453.9W/㎡,盛行风向75%为西北风,有利于风电机组布局,风能资源均达到3级风以上。全年日照较充足,阴雨天少,日照时间较长、大气透明度较好,平均每天日照时间接近7.8h,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46.5h,属于太阳能较丰富地区之一。
(3)产业优势
近年来,洮南市聚焦协同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落实“氢动吉林”“醇行天下”“吉氢入海”行动,推动风、光、生物质、垃圾发电4类新能源发电齐头并进,风电、光伏、制氢3类装备制造企业形成集群,地热供暖、蓄水电站、铅碳储能3类产业实现破零,并依托省级化工园区,承载多个百亿级氢基化工项目,打通了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全链条发展赛道,构筑了产业新生态和竞争新优势。上海电气、浙江运达、北京尧景等一批国内知名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绿电就地消纳转化型企业落户洮南,共同开发洮南2000万千瓦新能源“绿矿”。
(4)人才优势
白城市拥有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专院校,并正在积极引进白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成后,计划每年面向全省、全国招收本科生2000人以上,4-5年后达到1万人规模。届时,与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形成师生总规模近5万人的“大学城”,可为项目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
(5)区位优势
洮南市境内有京齐、呼海铁路和111国道、长白公路通过,南可入关进京,直达沈阳、大连;北可直达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公路以城区为中心,以辐射状连接各乡镇,通车里程达861公里。有国家级干线公路和长白西线省级公路在境内穿过。距珲乌高速车程不到20分钟,已建成通车的嫩丹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距省会长春机场4小时车程,距乌兰浩特机场70分钟车程,距白城长安机场20分钟车程。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购置风能装备、光伏装备、绿色照明装备等生产设备,并配套建设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00万元,流动资金6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7000万元,利润4000万元,投资回收期9.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3.33%。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可为新能源产业链下游工业企业提供大量新能源技术装备配件,推进扩大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通道,优化了能源产业链结构,夯实了加快洮南市全面振兴的能源基础。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洮南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已规划建设用地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洮南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洮南市铁东1号
2.2概况
洮南经济开发区是2005年12月经省政府开发办备案设立的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759.68公顷。开发区按照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开发区划分为工业区、贸易物流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活区四个区。近年来,按照高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速度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总体框架及起步区的“七通一平”框架路建设,“七通一平”和“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满足了企业需要,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
目前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区着力打造农畜产品加工、绿色能源、医药保健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其中农畜产品加工是主导产业,医药保健品、纺织服装是优势产业,新型能源属于战略新兴行业。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7100
联 系 人:高学忠
电 话:+86-436-6262011
+86-15567967499
电子邮箱:tnjhj2010@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传真:+86-436-3224565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