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主控系统、变桨系统、变流变频装置等。
主控系统承担着风机监控、自动调节、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保证良好的电网兼容性等重要任务,主要由监控系统、主控系统、变桨控制系统以及变频系统(变频器)几部分组成。
变桨系统是大型风电机组控制和保护的重要执行装置,对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动变桨以电动机为工作动力,通过伺服驱动器控制电动机带动减速机的输出半轴齿轮旋转,输出半轴齿轮与桨叶根部回转支承内侧的齿轮啮合,带动桨叶进行变桨。
变流变频装置是双馈风力发电机中加在转子侧的励磁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在转子转速变化时,通过变流器控制励磁的幅值、相位、频率等,使定子侧能向电网输入恒频电,包括功率模块、控制模块、并网模块。
项目依托大安市风电企业发展,建设风机零部件生产项目,生产1.5MW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主控系统、变桨系统和变流变频装置,推动可持续能源产业的发展。
1.1.2 市场前景
(1)风力发电行业产业链
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发展势头迅猛,而支撑起这一蓬勃发展态势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犹如一条紧密相连的纽带,将各个环节紧密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风电行业的前进与发展。
风电设备上游为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主要包括叶片、塔筒、风电机组等,代表上市企业有时代新材、天顺风能、日月股份等。风电设备中游为风电整机制造,主要分为陆上风机和海上风机,代表性企业包括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东方电气、明阳智能、电气风电、远景能源等企业。风电设备下游为风电场的建设及运营。
(2)我国风力发电市场现状及预测
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储量,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陆地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简称“三北地区”),范围涵盖东北三省、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甘肃西部(酒泉)、新疆北部和东部等。从海上风能资源看,海上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其中以中国台湾海峡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东北中西部和东北部、山东沿海地区、四川东北部、贵州东部、湖南西南部、福建沿海的部分地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一般在 200W/㎡-300W/㎡之间。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试点项目到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市场之一,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球风力发电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2020年以来中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风电行业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国风力发电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健康的增长趋势。
近几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也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4134万千瓦,同比增长20.77%。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937万千瓦,同比增加59.28%,风电装机容量逐渐复苏。

我国在风电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不断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制造国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陆上风电及海上风电均蕴藏较大潜力,且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2022年我国风电发电量已达686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8%。2023年,全国风电发电量8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1%。

2023年,全国六大区域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华北34.8%、西北27.5%、华南15.8%、东北9.9%、华中7.3%、华东4.6%。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为72%,中东南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到28%。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大,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化石能源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风力发电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规划布局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风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助推经济发展。未来发展风力发电是重要方向,既有广阔空间,也有利于助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
(3)风电机组市场分析
风电机组是风电设备市场的核心部分,包括陆上风机和海上风机。陆上风机和海上风机的市场占比分别为85%和15%。近年来,风机大型化成为趋势,单机容量不断增大,虽然成本较高,但能显著提高年发电量和降低度电成本。
截至2023年底,3.0MW以下(不含3.0MW)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从2022年的67.3%下降到56.1%;3.0MW至5.0MW(不含5.0MW)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为21.3%,比2022年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5.0MW及以上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占比达到22.6%,比2022年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风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中国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风电行业的支持力度,为风电设备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风电产业是大安市的新兴产业,目前,建成和在建风力发电场6个,装机规模65万千瓦,并网发电30万千瓦,成功引进中广核、华电、国电等9户国内知名风电开发企业和西班牙歌美飒、成飞叶片、天能塔筒等3户配套企业。加上附近内蒙等地的风电开发,每年对风机设备的需求量很大。本项目建设风机零部件加工厂,主要依托大安市风电企业发展,延伸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市场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项目建立科研团队,针对市场需求,从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研发创新。项目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项目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实现产品质量控制和提高测试精度。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2 年 2 月 1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并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耗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大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目标》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全面融入国家新能源保障基地建设,主动参与全省“1千万千瓦风电、1千万千瓦光伏和1千万吨制氢”基地建设,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万千瓦,推进“风光互补”,实现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在全省领跑前行,建设全省清洁能源生产及消纳中心。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设备制造产业及配套工程,形成风机主机、叶片、塔筒制造和光伏组件加工全产业链域内生产格局。
大安是全省县域唯一“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排名吉林第二、全国第六。对落地的重大项目和企业实行专班全程跟踪服务,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涉及的收费项目统一按照国家、省、白城市及大安市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对于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经济拉动大的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确定扶持额度。
(2)资源优势
大安市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约90%的地区都具备开发风电的潜力,且年平均风速维持在3-5m/s,为风电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安市风电规划可开发面积在1000万千瓦以上,目前,大安市风电装机并网规模111.2万千瓦。
(3)产业优势
风电产业是大安市的新兴产业,全市可开发的风力发电面积160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可发展到660万千瓦,成为全省超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中列入国家和省规划525万千瓦。
目前,华润、华能、中能建、中广核等一大批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正在大安市进行风电、光伏资源开发,本地对风电、光伏相关装备的需求量就很大,大安市交通便利,辐射周边地区面积巨大,为发展风电、光伏相关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优势条件。
大安市在现有吉林西部(大安)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清洁能源融合发展孵化园,通过统筹各类招商资源,合理调配入园项目,逐步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强、综合效益优的工业企业。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清洁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孵化园区。
(4)人才优势
白城市有农科院、林科院、农机研究院、畜牧研究院、科研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87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6898人,中级职称人数为18409,初级职称人数为15566人。
2023年,白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人才工作的20条举措》,立足地域优势,最大限度盘活本地人才资源,加快推进专家型战略人才、实用型乡土人才、技术型蓝领人才3支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建成后,年产700套1.5MW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主控系统、变桨系统和变流变频装置。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面积40000㎡,总建筑面积40000㎡,主要建设生产研发中心、实验中心、办公楼、生产车间、库房等建筑物,购置生产设备,并建设水电暖、地面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8000万元,利润4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0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风能发电是一种低碳、环保的能源形式,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项目建设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促进可持续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5 合作方式
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大安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
地址:大安市长白南街51号
2.2 概况
大安发展历史悠久,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有秽貊、夫余、室韦、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在这一带游猎、放牧。现存“安”文化、辽金文化、渔猎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湿地文化等多种文化载体。距今10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后套木嘎遗址、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时期的汉书遗址、距今1000多年辽金时期的半山遗址、镇国公墓、清朝公主陵等古文化遗存。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东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江相望,西与洮南市、通榆县交壤,南与前郭县、乾安县相邻,北与镇赉县以洮儿河为界。辖区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90千米,总幅员面积4879平方千米。
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9%。2023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589元。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大安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
联系人:吴东明
联系电话:+86-436-5219233
电子邮箱:daszsjjhk@163.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城市商务局
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