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电力储能系统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再将其转化为电能供应给电网或电力设备的系统。电力储能系统可以将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拼接”起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
电力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池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重力储能系统等多种类型。每种储能系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电力储能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调峰、电力负荷管理、紧急供电等多个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电力储能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利用白城市丰富的风电、光电资源,建设年产40亿W·h(瓦时)电池系统生产线,项目建设可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促进白城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1.2 市场前景
(1)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
储能技术是解决电力规模存储及调度的关键技术,对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风电、光伏发电上网规模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面临较大的波动。储能技术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发挥平衡供需的作用,极大地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的可靠程度。
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看,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发电侧储能、输配电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三大场景;在发电侧,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为二次调频和可再生能源配储等;在输配电侧,主要应用场景为缓解输配电阻塞,延缓配电设备扩容,供电及调峰,一次调频等;在用户侧,主要应用场景为调峰,容量费用管理,提升电能质量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等。
(2)新型储能的技术路线
新型储能是指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储能形式根据技术路径不同主要分为热储能、电储能和氢储能三大类,其中电储能又可按能量储存形式分为物理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除了抽水蓄能外,还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电磁储能包括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形式;热储能主要包括熔融盐储能、热冷储能等。
新型储能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占比97%,占主导地位。

(3)新型储能产业链
从产业链环节看,新型储能产业链上游为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中游为储能系统软硬件提供商及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储能解决方案通常由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和储能系统软件产品共同组成,另外储能解决方案的安装建设和运营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游应用场景包括发电侧的电站、电网侧的电网公司及工商业储能用户场景。储能系统是以电池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控制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储能电池、PCS、BMS、EMS和其它零部件等部分。储能电池成本约占整个储能系统成本的55%;PCS、BMS、EMS(简称 3S)占比约35%,在储能系统中举足轻重;其它零部件包括温控系统、电线电缆、集装箱、配电柜等。

(4)新型储能产业市场规模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2023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89.2GW,其中,抽水储能占比67.0%,新型储能占比31.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2023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
截至2024年10月底,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3.42GW/58.86GW·h,累计同比增长118% (按能量规模统计),项目投运规模较去年同期翻倍,整体增速可观且行业持续向好并逐步成熟。其中2024年10月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为2.04GW/5.50GW·h,环比增加82%( 按能量规模统计),同时规模仍较去年同期增长236%(按能量规模统计)。

从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来看,电网侧储能比例最高(69%),得益于政策推动及商业模式的成熟,2024年整体电站投运中独立储能占主要地位;电源侧储能次之( 25% ),其中光伏配储占比最高;用户侧储能占比最低(6% ),以工商业储能为主,此外,随着工商业储能市场增长的逐渐发力,光储充、用户侧微电网等新兴应用场景景气度明显提高,预计会在2024-2025年成为新增量。
(5)电化学储能发展现状
目前抽水蓄能仍然是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新型储能技术中,电化学储能发展最为迅速,呈现出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同步发展的局面。
电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来储存能量,根据材料不同主要可分为铅酸蓄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形式,一方面,电池储能的能量密度与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且响应速度较快,能够有效满足电力系统调峰调频需求;另一方面,其功率和能量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灵活配置,几乎不受外部气候及地理因素的影响。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 19 家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 1375 座、总功率 45.43GW、总能量 92.61GW·h,其中累计投运电站 958 座、总功率 25.00GW、总能量 50.86GW·h (在运 863 座、总功率 24.35GW、总能量49.62GW·h,停用 95 座、总功率 0.65GW、总能量 1.25GW·h) ,在建电站 417 座、总功率 20.43GW、总能量 41.75GW·h。2023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 486 座、总功率 18.11GW、总能量 36.81GW·h,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截至 2023 年底,已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总装机的 0.86%,相当于新能源总装机的 2.24%。其中,2023 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 4.91%,相当于新能源新增装机的 6.08%。

储能产品的普及将推动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全球能源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储能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测算,为实现减排目标,205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需要从目前的不到 20%提升至接近 50%。在海外发达地区,电力装机结构中,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开始替代存量火电装机。未来,随着“双碳”背景下电力清洁化加速带来储能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外对储能领域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锂电池成本的下降与循环寿命的提高等因素叠加,储能市场将迎来较快发展阶段,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储能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一次能源产生的电能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包括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能量的转换和储存设备。电池储能系统(简称BESS)是一个利用锂电池/铅电池作为能量储存载体,一定时间内存储电能和一定时间内供应电能的系统,具有平滑过渡、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等功能。储能系统主要由储能单元和监控与调度管理单元组成:储能单元包含储能电池组(BA)、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等;监控与调度管理单元包括中央控制系统(MGCC)、能量管理系统(EMS)等。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旨在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2〕209号),旨在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支持能源结构转型。该方案包括总体要求、六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六项重点任务分别从技术创新、试点示范、规模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对“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5号),旨在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定位,建立和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新型储能利用水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
(2)资源优势
镇赉县全县辖区面积4718.69平方千米。全县共有耕地18.73万公顷,园地404.19公顷,林地4.03万公顷,草地4.11万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1.38万公顷,交通用地9563.4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占地9.52万公顷,其他土地8.42万公顷。工业及建设用地充足。
镇赉县电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清洁能源面积600平方千米,百千米半径范围内火电、清洁能源总装机量300万千瓦,满负荷发电量160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50亿千瓦时,年富余电量110亿千瓦时,是国家首批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和风电本地消纳示范区。
(3)产业优势
镇赉县依托现有资源和国家政策,重点引进风能、太阳能综合开发和与之配套的设备、零部件生产项目。引进技术先进、能源利用率高、高耗能环保型的高载电体工业项目。镇赉县的主要风电企业包括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镇赉风电厂和镇赉华兴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4)区位优势
镇赉县处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大资源省(区)结合部,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美誉,200公里半径内,有5个地级城市(松原、白城、齐齐哈尔、大庆、乌兰浩特),5个支线机场环绕周围,距白城机场仅40公里。境内有两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贯通交汇,是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重要的“枢纽型”城市,是内蒙古、黑龙江入关必经之地,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优势。
(5)人才优势
白城市有农科院、林科院、农机研究院、畜牧研究院、科研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87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6898人,中级职称人数为18409,初级职称人数为15566人。
2023年,白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人才工作的20条举措》,立足地域优势,最大限度盘活本地人才资源,加快推进专家型战略人才、实用型乡土人才、技术型蓝领人才3支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规划建设40亿W·h(瓦时)电池系统生产线,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10亿W·h电池系统生产线,建设生产民用车电池系统、通信储能系统、大型电力储能系统等;二期建设10亿W·h电池系统生产线,建设锂离子、钠离子电芯生产线等;三期建设20亿W·h电池系统生产线,建设生产家庭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项目、工程矿用电池系统、扩容大型电力储能系统生产线。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面积 10 万㎡,总建筑面积10万㎡。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万㎡,建筑面积2万㎡;二期工程占地面积3万㎡,建筑面积3万㎡;三期工程占地面积5万㎡,建筑面积5万㎡。项目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质量检测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建筑物,购置生产设备,并建设水电暖、地面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8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40000万元,利润2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3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30.6%。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储能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减少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保障。项目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白城市镇赉县。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镇赉县项目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白城市镇赉县镇赉镇新兴南街1777号
2.2 概况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处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接合部,是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交融汇聚地带。东靠嫩江,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西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接壤,西南与南分别与白城市、大安市、洮北区为邻。镇赉县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畜牧发展示范基地。镇赉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以镇赉县为中心、500千米为半径,可全面覆盖东北区域的工业城市和资源富集地区。
2023年,全县GDP达94.8亿元,同比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23.6%;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7%;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镇赉县项目发展服务中心
联系人:田甜
联系电话:+86-15886168765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城市商务局
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