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白城市 > 招商项目
白城市新能源电站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铅炭电池是一种创新的超级电池技术,它巧妙地将传统铅酸电池的成熟性与超级电容器的卓越性能融为一体。铅碳电池技术也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突出优势,广泛用于太阳能、风能、风光互补等各种新能源储能系统,智能电网、微电网系统、无市电、恶劣电网地区的供电储能系统,电力调频及负荷跟踪系统、电力削峰填谷系统以及生活小区储能充电系统等,是主流储能电池之一。

本项目依托洮南市风能、光能、生物质能资源,建设电网侧铅炭式储能电站,电站核心储能单元由铅炭电池组成。

1.1.2市场前景

1.储能市场分析

新能源行业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新型储能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增强了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也推动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发展。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呈现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为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技术结构优化升级。2023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83.7GW,已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贡献最大占比59.4%,累计装机功率约为32.2GW,同比增长196.5%。抽水蓄能占储能装机总量的39.9%,累计装机功率约为50.6GW,同比增长10.6%

2023年,中国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全球首座非补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百兆瓦全钒波流电站、商业化重力储能电站,全球规模最大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300兆瓦/150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100兆瓦/1500兆瓦时)、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电站(60兆瓦/60兆瓦时)、铅电池储能电站(100兆瓦/1061兆瓦时)等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均在我国开工、投运。

2.铅炭电池储能市场分析

1)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1)发电侧储能应用

在发电侧,铅碳电池与光伏或风力发电相配套,能够平滑发电曲线,解决弃电问题。例如,九洲集团的铅炭储能电池适用于大规模的网侧和发电侧储能。铅碳电池可以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输出不稳定时储存能量,在电网需要时释放能量,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据统计,采用铅碳电池储能系统后,新能源发电的弃电率可降低30%以上。

2)电网侧储能应用

在电网侧,铅碳电池主要用于调峰调频,增加电网稳定性。全国首座采用铅炭电池技术的电网侧储能电站位于湖州长兴,该电站采用的铅炭蓄电池具有安全可靠和运维成本低等特点。在城市用电低谷时,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蓄能;用电高峰时,可稳定放电填补电力缺口,为电网“接力续航”;如遇电网突发故障,可以毫秒级速度“替补”上场,继续为城区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保障。假设每户居民平均每天用电十度,电站可以为2600户居民提供一天的用电量。

3)用户侧储能应用

在用户侧,铅碳电池通过削峰填谷实现电价套利,提供备用电源等价值。用户可以利用用户变压器在谷电时段的多余容量或通过电力交易市场购买谷电来储能,在峰电时段使用,降低用电成本。同时,铅碳电池还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在停电时为用户提供电力保障。例如,在通信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等领域,铅碳电池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天能股份与太湖能谷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太湖能谷将在未来几年内,向天能股份采购总量不低于30GWh的铅炭电池电芯,为天能股份的生产基地投资配套建设不超过3GWh的储能电站,重点方向是用户侧储能,主要用于调峰调谷,相当于大型的“城市充电宝”。

2)市场规模

    铅炭电池作为未来能源存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生产工艺成熟及生产成本低、原料成本低、安全稳定等优点,随着性能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在储能领域中还将显现出容量大、原材料储量丰富、可循环利用和易于制造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同时,铅炭电池99%的回收率和严格的铅环境排放规定,大大提升了铅炭电池环境友好性。而且相较于现阶段的锂电池、钒电池而言,铅碳电池是几类电池中成本最低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且由于铅碳电池适合在部分荷电工况下工作、安全性好,因而适合在各种规模的储能领域应用。在相似的输出功率等级、放电时间、效率、寿命等指标下,铅碳电池的建造成本仅为锂电池的一半、钒电池的四分之一,在要求大规模储能的应用场景之下铅碳电池相较于钒电池、锂电池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新型储能建设,铅碳电池储能项目也在加速落地。相较于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逐步兴起,铅碳电池储能项目的落地实施显得更为稳健且迅速。2022年以来,铅碳电池储能项目在扩产、中标、投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行业内外对其的关注度也随之大幅提升。进入2024年,铅碳电池储能领域迎来投资新机遇,其项目建设力度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总量为4444万千瓦,其中铅碳电池储能虽占比仅0.8%,但装机容量已达35.55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近20万千瓦的快速增长。

3)主要企业与竞争态势

铅碳电池领域的主要生产企业有南都电源、天能电池、圣阳电源、超威集团、双登集团等。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各有优势,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例如,南都电源研发的铅炭电池产品目前已被应用在多个国内储能示范项目中,运行状况平稳。天能电池与长兴太湖能谷签订了30Gwh的铅炭电池订单,成为铅酸电池龙头企业之一。双登集团在铅碳电池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其产品在通讯系统、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增长趋势

未来,随着储能市场的不断扩大,铅碳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储能市场中,铅碳电池的占比也将逐渐提高。预计2028年储能装机量进入TWh时代后,铅碳电池储能将占到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的一半以上。

1.1.3技术分析

铅碳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放电倍率等方面有着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的铅碳复合材料,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例如,通过在负极材料中添加高性能碳材料,提高负极的导电性,从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循环寿命方面,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和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在充放电倍率方面,通过开发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的实时监控和保护,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将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锂电池、铅炭电池、钠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包括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落地,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中国电科院牵头、南都电源主编的储能用铅炭电池国家标准《电力储能用铅炭电池》对我国电力储能用铅炭电池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相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提供了依据。此外,由双登牵头起草的《通信用高倍率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和《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碳蓄电池》两项行业标准为行业高倍率电池及铅碳电池产品发展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铅碳电池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铅碳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

2)资源优势

洮南耕地34.71万公顷林地6.03万公顷草地5.0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35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0.50万公顷。

洮南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洮儿河是嫩江的支流,境内长156公里。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3.8亿立方米/年。

洮南市风能、光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70米高度平均风速在7.23m/s-7.9m/s,风功率密度在386.5W/-453.9W/㎡,盛行风向75%为西北风,有利于风电机组布局,风能资源均达到3级风以上。全年日照较充足,阴雨天少,日照时间较长、大气透明度较好,平均每天日照时间接近7.8h,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46.5h,属于太阳能较丰富地区之一。

3)产业优势

近年来,洮南市聚焦协同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落实“氢动吉林”“醇行天下”“吉氢入海”行动,推动风、光、生物质、垃圾发电4类新能源发电齐头并进,风电、光伏、制氢3类装备制造企业形成集群,地热供暖、蓄水电站、铅碳储能3类产业实现破零,并依托省级化工园区,承载多个百亿级氢基化工项目,打通了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全链条发展赛道,构筑了产业新生态和竞争新优势。上海电气、浙江运达、北京尧景等一批国内知名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绿电就地消纳转化型企业落户洮南,共同开发洮南2000万千瓦新能源“绿矿”。

4)人才优势

白城市拥有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专院校,并正在积极引进白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成后,计划每年面向全省、全国招收本科生2000人以上,4-5年后达到1万人规模。届时,与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形成师生总规模近5万人的“大学城”,可为项目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

5)区位优势

洮南市境内有京齐、呼海铁路和111国道、长白公路通过,南可入关进京,直达沈阳、大连;北可直达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公路以城区为中心,辐射状连接各乡镇,通车里程达861公里。有国家级干线公路和长白西线省级公路在境内穿过。距珲乌高速车程不到20分钟,已建成通车的嫩丹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距省会长春机场4小时车程,距乌兰浩特机场70分钟车程,距白城长安机场20分钟车程。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0MW/200MWh铅炭储能电站及220千伏升压站配套建设新能源生产车间、办公楼等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00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700万元,利润2500万元,投资回收期10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2.5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发展电化学储能是促进能源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贯彻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项目通过建设铅炭储能电站储存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实现能源的平稳供应和高效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洮南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洮南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洮南市铁东1

2.2概况

洮南经济开发区是200512月经省政府开发办备案设立的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759.68公顷。开发区按照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开发区划分为工业区、贸易物流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活区四个区。近年来,按照高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速度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总体框架及起步区的“七通一平”框架路建设,“七通一平”和“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满足了企业需要,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

目前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区着力打造农畜产品加工、绿色能源、医药保健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其中农畜产品加工是主导产业,医药保健品、纺织服装是优势产业,新型能源属于战略新兴行业。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7100

  人:高学忠

    话:+86-436-6262011  

       +86-15567967499

电子邮箱:tnjhj2010@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市(州)联系人:徐增春

联系电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传真:+86-436-3224565

电子邮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