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白城市 > 招商项目
白城市碳纤维无人机零部件生产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碳纤维无人机零部件是指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无人机各个部件,包括机壳、机翼、旋翼、尾撑杆等。

图表碳纤维无人机零部件的优势

碳纤维无人机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机壳、机翼和旋翼、尾翼杆等部位。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吉林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生产碳纤维无人机零部件。

1.1.2市场前景

1)我国碳纤维市场分析

碳纤维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轻量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为128.1亿元,同比增长20.69%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153.7亿元。2024年碳纤维市场规模达171.4亿元。

图表2 2019-2024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趋势

碳纤维是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近年来我国碳纤维行业产能快速扩张。

截至2024年底,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万吨,新增产能1.53万吨,产能增速为12.73%2025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5.08吨。

图表3 2023-2025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及预测

截至2025310日,我国现存4.3万家碳纤维相关企业,其中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最多,占比36.1%;注册资本区间分布上,我国碳纤维相关企业注册资本相对均匀,注册资本分布在100万元以内、100万元(含)-200万元、1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企业,分别占比29.1%21.4%17.5%

图表4  2016-2024年我国碳纤维相关企业存量情况

当前我国国内主要的碳纤维制造商包括中复神鹰、吉林碳谷、吉林宝旌、江苏恒神、光威复材等。其中,吉林碳谷以原丝生产为主;吉林宝旌和兰州蓝星以大丝束碳纤维生产为主,江苏恒神和兰州蓝星兼备原丝生产和碳纤维生产能力;其他公司产能主要集中在高性能碳和小丝束碳纤维。数据显示,中复神鹰和吉林碳谷+吉林宝笙产能占比均为24%;其次江苏恒神,占比15%;光威复材占比14%

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用品等领域,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低空飞行器的制造中,中大型工业用无人机碳纤维用量普遍较多,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成为直升机、eVTOL等的机体主要结构材料。

2)无人机碳纤维零部件市场前景

无人机是指以空气动力为升力来源、无人员搭载的空中飞行器,简称UAV。最初为军事应用而开发,后来扩展到商业、物流、娱乐和农业等领域。按用途的不同,无人机可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可分为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通常用于娱乐、航拍等日常用途,工业级无人机则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测绘等行业。而军用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监视和作战任务。

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32.2%,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19.4万人。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约1264.3亿元人民币,显示出中国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巨大潜力。

图表5 2015-2023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中国无人机发展报告》,截至2024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共计198.7万架,比2023年底增加72万架;共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22万本,比2023年底增长13.9%。全国共有无人驾驶航空运营企业16万家取得运营合格证;已有8个型号的无人机已取得型号合格证(TC),有40余个型号的无人机正在开展适航审定工作。20241-8月,全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1946.1万小时,同比增幅15.6%。此外,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以上;近年来,无人机产业经济规模的年增长率比传统通航高10个百分点。

无人机零配件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电机、电子速控、传感器、相机、天线、主控芯片、电池、雷达、陀螺仪、摄像机、发动机、电调、遥控器接收器等。这些零配件的制造涉及精密加工、材料科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对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中国在这些领域的长期投入与积累,使得其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无人机零配件,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目前,世界各国在无人机生产制造中都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使用量占无人机结构的60%-80%,在无人机生产制造当中,涉及机身框架、蒙皮、机翼与尾翼、起落架、旋翼与螺旋桨等。

①机身框架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特性,既能够保证机身结构强度,又大大减轻机身重量,对于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飞行相关性能至关重要。如果与一体化成型技术相结合,则可以简化无人机的制造过程,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载荷能力。

②蒙皮

无人机的蒙皮不仅起到保护内部设备的作用,还对无人机的气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蒙皮表面光滑、外形准确、对称性好,能够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和效率。同时,碳纤维蒙皮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和耐久性,能够适应长时间的飞行任务。

③机翼

机翼和尾翼是无人机产生升力和控制飞行姿态的关键部件,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很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轻量化特点,能够为机翼和尾翼提供足够的升力和良好的操控性能。并且,碳纤维的各向异性特性可以通过合理的铺层设计,满足机翼和尾翼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需求,提高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机动性。

④起落架

起落架是无人机着陆时的关键部件,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如采用蜂窝夹芯结构等,不仅减轻了重量,还提高了吸能减震能力,能够保护无人机在着陆时的安全。

⑤旋翼与螺旋桨

对于多旋翼无人机而言,旋翼和螺旋桨至关重要。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成型工艺,可以制造出既轻便又坚固的旋翼和螺旋桨,减少空气阻力,提高升力效率。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也确保了无人机在长时间飞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⑥电池箱与油箱

碳纤维材料也常用于制作电池箱和油箱等部件,因其轻质高强和耐腐蚀的特性,有助于减轻无人机整体重量,同时确保这些关键部件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⑦连接件

固定翼无人机的各个部件需要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连接性能,能够通过各种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铆接等)与其他部件牢固连接,确保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无人机生产过程中主要用到的碳纤维材料有碳纤维织物和预浸料。碳纤维织物,作为无人机结构件的基础材料,以其高强度、低重量、耐腐蚀和优异的热稳定性而著称。在无人机的制造过程中,碳纤维织物常被用于制作机翼、机身框架和其他关键承重部件。这种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无人机的整体重量,提升飞行效率,还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精密的裁剪和缝制工艺,碳纤维织物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以满足无人机设计的多样化需求。而碳纤维预浸料,则是无人机制造中另一种重要的复合材料。预浸料是将碳纤维织物与特定类型的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浸渍处理得到的。这种材料在固化后能够形成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抗疲劳性能的结构件。在无人机的生产过程中,碳纤维预浸料常被用于制作复杂的结构件,如起落架、发动机支架和电池舱等。通过模压成型、热压罐固化等工艺,碳纤维预浸料可以被精确地加工成所需形状,为无人机提供坚固而轻量的结构支持。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无人机。例如我国的彩虹4无人机除主梁外,其余部分均由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占比高达80%;而翼龙-1E无人机的复合材料用量占比也超过了80%

综上,项目依托白城市现有产业基础,生产碳纤维无人机零部件,市场前景良好。

1.1.3技术分析

项目计划使用五轴加工中心的智能化加工技术,该技术能保证各个零部件的精准尺寸,确保无人机组装的精度和性能。增强了可塑造性,提升了使用性能,在低空飞行领域使用越来越广。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无人机企业数量达到18000家,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持有数达到22万人,推进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驱动的低空新经济。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于20241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

2)资源优势

20213月,吉林省正式批准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通过打造“绿色、智能、低电价”园区,实现清洁能源本地消纳。吉林省能源局、吉林省发改委、国网吉林省电力公司联合出台了《吉林省绿电园区建设方案(试行)》,明确了园区年用电量10亿度以内采取高比例风火打捆交易协同模式,通过加强全网统一调度及园区内外协调,打造低用电成本模式,保障绿电园区获得更优的交易价格,为绿电园区提供更高比例的“绿电电力”。

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条件已基本具备,包括龙华热电、引嫩入白工程、华润燃气工程等,这些设施为园区的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3)产业优势

近年来,通过打造“绿色、智能、低电价”的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千方百计推动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聚力打通绿电变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绿色碳纤维全产业链,加速实现了绿电和产业优化组合。

4)人才优势

白城市共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基地)12个,省市级独立科研机构6个,民营科研机构26个,企业独立研究开发机构21个,省级工业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0个。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0户、吉林省科技企业45户,共建立科技专家大院15个、星火学校5个、科技示范园25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28个。

白城市建立了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过去五年间,市委、市政府共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0人,有162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国家、省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培养了一批拔尖人才,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事业发展的骨干,全市共有各类技术人员6.2万余人。

5)区位交通优势

白城市地处内蒙东部、黑龙江西南部、辽宁北部的结合地带,是东北四省区互动发展、交流合作的直接承载地。北邻哈大齐工业走廊及黑龙江和内蒙东北部沿边开放带面向对俄开放,南望沈阳经济区及辽宁沿海经济带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东接长吉图先导区迎向环日本海经济圈,西联蒙东进入蒙古国及欧洲经济体,是中蒙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具有助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面向东北亚沿边开放合作的有利区位条件。白城市洮北区绿电产业园区所在地—洮北区是白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便利的交通、航空、港口和人文条件,同时与白城市工业园区毗邻,白城化工产业园区连接两区,具有广阔的延展空间。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5000㎡,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组装车间、库房、研发中心等,并购置相关生产设备。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4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2000万元,流动资金8000万元。

图表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8000万元,利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

图表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利于推进吉林省航空产业布局,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同时为本地提供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

地址:白城市洮北区草原东路5555

2.2概况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碳中和为主攻方向,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建设一个清洁能源供应基地作为示范园区的源端,即以洮北区为中心整合100公里半径内约2300万千瓦的风光资源,支撑园区用电;一个绿电产业基地作为示范园区的荷端,即以洮北经开区为依托,整合白城工业园区内的化工园区,规划50平方公里,打造绿色新材料、绿色冶金、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大数据智能管理、绿色食品及医药健康、绿色氢能、绿色化工等七大产业园区;一个增量配电网络作为示范园区的网端,即由市区两级政府、吉电股份、远景能源组建配售电公司。通过新能源配套电厂、增量配电网,背靠大电网调峰的供电模式,形成企业用能成本每千瓦时0.38元的低电价政策洼地,吸引高载能高技术项目落户白城。

“十四五”期末,将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本地消纳的清洁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年供电120亿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产出规模达到200亿元的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成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7000

联 系 人:楚姜华

电 话:+86-436-3247740

电子邮箱:tbqjhj@126.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城市商务局

联 系 人:徐增春

电 话:+86-436-3203010 

      +86-13894682986

传 真:+86-436-3224565

邮 箱:bcjhj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