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培育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一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
项目将重点聚焦江源区矿山特质文化,建成集科普、教育、商贸、会展、旅游、居住及各类关联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生态型、开放式的特色小镇。
1.1.2市场前景
1.中国特色小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特色小镇,区别于传统行政意义上的建制镇,作为集多种功能等为一体的新型空间载体与创业平台,能够灵活地布局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地区各方面发展意义重大。从我国特色小镇空间分布而言,呈现东多西少态势。据统计,我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在东部、中部、西部的数量比例分别为43.31%、27.56%、29.13%,第二批特色小镇在东部、中部、西部的数量比例为40.94%、30.07%、28.99%,能够明显看出我国特色小镇整体呈现出逐步递减、东多西少的态势。
图表1 我国第一批与第二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单位:%)

目前,国家住建局公布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一共403个,其中第一批127个,第二批276个。从人口规模来看,人口数量超100万的特色小镇有32个,人口数量超20万的特色小镇有6个。从地区分布看,国家级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分别占比29%、21.8%、16.9%,总占比达67.7%。此外,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分别占比12.2%、11.9%,东北地区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相对较少,占比为8.2%。
图表2 国家级特色小镇区域分布情况

从类型分布看,国家级特色小镇多为旅游发展型,占比达35.7%;其次是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分别占比23.3%、18.4%。历史文化型、商贸流通型、民族聚居型分别占比16.1%、4.5%、2%。
图表3 国家级特色小镇类型分布情况

2016年7月,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在中国范围内引导扶持发展近1000个特色小镇,目前我国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内的31个省市特色小镇规划数量达2698个,远超三部委规划的目标,中国特色小镇规划投资合计67660亿元,中国特色小镇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555.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45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2.01%。截至2022年我国特色小镇市场规模约为10398.6亿元。2023年旅游业复苏整体特色小镇市场规模回升至13684.7亿元。长期来看,特色小镇承接居民不断提升的旅行需求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正当其时。
2.中国特色小镇行业重点企业
在特色小镇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参与者包括开发商和投资商。开发商,包括全国性房地产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小型民营企业,根据其主营业务的差异,专注于建设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开发商需要从政府获取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权、土地使用权和融资,并在获得配套奖励政策后,对项目进行投融资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规划,以确立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内容与产业链体系。开发商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土地溢价升值和工程开发。开发商通过将特色小镇项目划分为文化、饮食、住宿、出行、娱乐、购物、健康等板块,然后根据板块招入有实力的承建公司与运营公司对各板块进行开发运营。目前我国特色小镇运营头部企业主要有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天行九州控股有限公司、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
3.特色小镇市场规模及预测
特色小镇建设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延续地区建筑传统风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产城融合、挖掘当地文化,依据当地地域文化进行产业发展,以文创、体育、健康、高科技、制造、工业和农业等产业为依托,提炼出特点鲜明的主题进行特色发展。打造“小镇+新经济体+文化”,是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小镇特色产业不断延伸深化与升级,我国特色小镇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
图表4 2015-2025年我国特色小镇市场规模及预测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具体要求。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17775—2024)》新增了“文旅融合”和“智慧旅游”内容,其中文旅融合构建了文化主题、文化利用、文化传播三部分组成的标准内容体系;智慧旅游构建了由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三部分组成的标准内容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将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工信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支持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特色小镇。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提出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推进城市设施规划建设和城市更新。
(2)资源优势
江源自然生态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7%,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域内共有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6条,出境水质达标率和集中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2023年江源区荣获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命名。辖区内大阳岔镇拥有世界仅存两处之一的寒武—奥陶地质界限层,拥有被誉为“长白山百慕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干饭盆和奇石文化城两个国家3A级景区,湾沟百卉园、八里坡文化园2处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白山市江源区作为曾经的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历史上为保障国家煤炭供应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导致矿区生态问题突出。为彻底修复老矿区生态环境,区委、区政府于2023年6月申报成功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本项目紧邻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且是两江源头,总面积10.49km²,分为松树片区和湾沟片区,总计修复56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主要解决实施区域内存在的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水土环境破坏、植被破坏等8类生态问题。
(3)产业优势
江源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突出加快湾沟EOD文旅小镇建设,牢牢抓住EOD国家级试点项目和沈白高铁湾沟北站建设重大契机,积极申报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项目,重点推进煤矸石循环利用、高铁客运枢纽及联网路、东北影视基地等项目开工,打造长白山大旅游节点小镇。完善全域旅游规划,深入挖掘佟佳江文化、满族文化、松花石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启动东北抗联第二军军史馆建设项目,创建八里坡写生摄影基地,探索打造特色文化小镇。加快干饭盆、仙人谷等重点景区建设,科学规划特色乡村游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与浑江、临江等周边县区联动发展的旅游环线。继续办好“长白山之夏”“长白山之冬”文化旅游活动,持续提高江源知名度和美誉度。
(4)人才优势
白山市专业技术人才6.38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拔尖创新人才13人,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门类较齐全、整体实力逐渐增强的人才队伍。市区内建有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立普通高校。学院是以高等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的多层次、多门类教学型高职院校。学院有18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2个中职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院培训中心有六大类30多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年培训能力达5000人次。
(5)区位优势
江源区域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鹤大线、沈长线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境内,浑白线、鸭大线两条铁路干线连通南北。鹤大高速、临辉高速建成通车,城区距两条高速车程分别为5分钟、15分钟。白山新支线机场正在积极推进,四白高铁控制工程先期开工段正式开工,在域内湾沟镇设有站点,城区距离新机场和沈白高铁白山东站车程仅为10分钟。江源在白山市内已形成1小时经济圈,随着高铁、机场的陆续建成,江源区将与北京、大连、沈阳等地形成3小时经济圈,要素共享将更加便捷畅通。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规划总面积3.21平方公里,建设矿区工厂、艺术培训基地、特色餐饮、办公、影视外景地、公共景观带、特色民宿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8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4000万元,流动资金16000万元。
图表5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40000万元,利润1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
图表6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设以文化旅游为主题、以矿山文化为载体、以矿山湿地公园为背景,集观光、文化创意、水上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矿山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后将矿山遗迹小镇打造成为矿山遗迹文化产业集聚地与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对江源区绿色转型、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白山市江源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白山市江源区商务局
地址:白山市江源区富强2期25号楼
2.2概况
江源区地处吉林省的东南部。位于东经126°23′~127°11′,北纬41° 48′~42 °13′之间,东与抚松县接壤,西与柳河县、八道江区毗邻,南与临江市交界,北与靖宇县相连。东西相距69公里,南北相距44.4公里,总面积1348平方公里。
江源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市委核心战略安排和总体引领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优势,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富区、创新兴区,深入实施“一一五一”发展战略,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和对上争取不动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开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百年目标。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以上。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山市商务局
联 系 人:朱昱泽
联系电话:+86-439-3367020
+86-158449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