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猪苓是我国传统利水渗湿的常用中药,药用已有2000年历史。近几年,国际市场对猪苓的需求以10%的速度增长,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各国需求甚多,已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品种。
1.1.2市场前景
1.中国中草药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医药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知。新冠疫情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医药,并使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草药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3)需求规模
随着中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中草药需求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中草药销量约为505.64万吨。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整体来看,虽然疫情导致药材种植、采收、购销流通等受限,制约了中药材种植大面积发展,但也正是疫情的出现,让国家开始重视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利好下,预计未来我国中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种植面积将持续提升,产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从产销率来看,我国中草药行业基本是供需平衡的,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0%以上,2023年行业产销率约为97.16%。
2.猪苓中药材市场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保健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猪苓作为具有传统药用价值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制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猪苓市场总价值已达到约5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基础值增长了30%。2024年至2030年间,以猪苓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领域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15%,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免疫力提升、抗疲劳以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产品。2024年中国市场中猪苓的需求量约为5万吨,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中猪苓的需求量将增长至8万吨以上,猪苓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人民币。
1.1.3技术分析
猪苓利用种苓人工栽培有多种方式,如“蜜环菌枝+树棒+苓种模式”、“蜜环菌材+树棒+苓种模式”、“蜜环菌材+树根+苓种模式”、“蜜环菌种+树棒+苓种模式”、“蜜环菌种+代用料+苓种模式”、“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模式”、“蜜环菌+猪苓菌棒模式”、“猪苓菌+蜜环菌棒模式”、“蜜环菌种+猪苓菌种+代用料模式”等。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18年12月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并实施《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猪苓》,规定了猪苓的商品规格等级,适用于猪苓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在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方面提出,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草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鼓励创建以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
(2)资源优势
水电资源:长白县境内控制界河面积2497.6平方公里,内河河流面积5761平方公里,资源总量为11.48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水量为2.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规划装机16.23万千瓦,其中:界河鸭绿江干流为12.7万千瓦,适宜中方开发建设电站7处,规划装机5.83万千瓦;内河理论蕴藏量为10.28万千瓦,规划建设电站51处,装机8.4486万千瓦。已建电站28座,装机54700千瓦(占内河规划装机的64.74%)。
土地资源:长白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森林面积220880公顷,草地面积6840公顷,园地面积1006.66公顷,水域面积2580公顷。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
(3)产业优势
近年来,长白县依托自然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药用(食用)菌类产业,全县发展药食用菌品种主要有松杉灵芝、玉木耳、黑木耳、天麻、猪苓、桑黄等10余个品种,其中松杉灵芝、桑黄、玉木耳已经成为长白县食药用菌主导产业品种,种植规模达到600万棒(椴),已基本形成以长白县杉芝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钰桂源农业有限公司为主要基地的10多个药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基地。目前长白县正在全力推进建设食药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主导产业为松杉灵芝、桑黄、天麻、猪苓、玉木耳、黑木耳等品种的种植及林下管护、加工,产业规模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0亩。
(4)人才优势
白山市专业技术人才6.38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拔尖创新人才13人,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门类较齐全、整体实力逐渐增强的人才队伍。市区内建有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立普通高校。学院是以高等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的多层次、多门类教学型高职院校。学院有18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2个中职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院培训中心有六大类30多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年培训能力达5000人次。
(5)区位优势
长白县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栽培猪苓45万段,建晒水池10座,购置安装水泵及喷灌设备20套。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9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为本地区猪苓人工栽培生产提供技术示范,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猪苓栽培业的发展。同时,在繁育、种植和栽培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猪苓资源,从而保护和发展猪苓这一珍贵的中药材资源,为白山市猪苓产业的发展创造基础,推进林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白山市长白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商务局
地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大街64号
2.2概况
白山市是吉林省辖地级市,地处长白山西侧,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地处长白山腹地,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7505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人口89.59万人。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全县幅员2505.96平方公里,辖7镇1乡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山市商务局
联 系 人:朱昱泽
联系电话:+86-439-3367020
+86-158449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