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首先以自身配送为主,面对医院、零售药店和其他商业;二是吸引主要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使物流中心成为其他药品的配送中心或中转仓库,扩大物流中心的功能;三是从配送药品扩大到医院、药店需要的相关产品的储存、配送。
项目位于浑江经济开发区,打造数字化医药物流中心,通过数字化的大数据处理对物流起到降耗增效的作用,以形成医药行业的规模化、集中化、优势化的运行模式。
1.1.2 市场前景
(1)医药数字化市场分析
医药行业的数字化具体体现在新药研发数字化、AI 辅助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管理数字化、真实世界数据应用、数字化生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电子处方流转、医药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医生服务、数字化患者用药服务等。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长周期、技术密集型特点,产业链条较长,各环节涉及程序较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各程序参与方较多,涉及的信息交互亦多。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流程、质量、模式、资源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帮助医药企业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合理控制成本,从而加速新药上市,保障药品安全性并降低患者负担。
2023年中国医疗软件市场总体市场规模为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2024年医疗软件市场逐步恢复快速增长,预计2023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7%,到2028年总市场规模将达到357.5亿元。未来几年中,不仅医疗软件将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医疗大数据、医疗AI应用以及医疗物联网等应用市场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未来中国医药研发的资金投入规模仍将继续提升,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中国医药产品市场的发展和研发投入的提升,相关用于数字化的投入也会增长,带来医药数字化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中国人口基数远高于美国的情况下,国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医疗机构、相关经营企业及个人未来上报不良反应报告份数存在大幅增长潜力,药物警戒数字化系统投入增长空间较大。
在医药营销领域,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继续推进及处方药营销规范化政策的落地,国内处方药市场开始逐步脱离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毛利业态,数字化营销手段的切入让药企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此外,新冠疫情也成了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的催化剂,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线下交流不便,催化了一系列的线上化新常态,具体包括医生教育线上化、患者管理线上化、临床研究线上化、市场活动线上化等。在政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作用下,远程多渠道推广将会成为医药数字化营销的主流方式之一。
(2)医药流通行业市场分析
1)我国医药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以药品批发为主
首先,随着老龄化率上升,我国慢性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对医药的需求也进一步增长,为医药流通行业带来大量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其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39218元和2460元,同比分别增长6.33%和16.04%,为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最后,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用药便利性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这为扩充医药流通市场提供了重要动力来源。同时国家按照现代化思路对医药流通行业的经营格局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此外,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累计发布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25项,涵盖药品批发、零售、物流等服务标准及规范,有利于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能力、方便患者购药等。
在上述因素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医药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由2017年的20016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293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56%。其中,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达到22902亿元,占比78.15%;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达到6402亿元,占比21.85%。若从具体产品结构来看,西药类在我国医药流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销售额占比达到68.7%;其次为中成药类和医疗器材类,分别占比15.5%和8.2%。
2)政策推动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4+N”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医药流通行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吸引着大量企业涌入,企业数量呈现上升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总数达到68.85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48万家;零售连锁企业6725家。
近年来,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4由37.71%上升至2023年的41.32%,市场份额正不断向头部流通企业集中。据悉,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主要受到政策的推动。一方面,“两票制”(即生产到流通开一次购销发票,流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购销发票,效果是有效的减少流通环节)政策推行带来药品流通链条缩短,具备上下游资源优势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更易获取业务;另一方面,带量采购政策推行使大型企业能够凭借庞大网络布局获得优势,销售规模得以扩展,规模效益显现。此外,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兼并整合中小企业,也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医药流通行业CR3超过90%,与之相比,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基本形成了“4+N”的竞争格局。“4”指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四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N”指区域性龙头企业,包括华东医药、南京医药、瑞康医药、广州医药等。其中,国药集团市场份额排名第一,2023年达到20.43%;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分别达到8.88%、6.88%和5.12%。
(3)医药物流发展前景
2022年10月2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描绘出“十四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着力破除药品流通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服务能力、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成为行业主旋律。可以预见,医药物流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业内规模较小、管理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行业进入快速整合期。
智能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G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医药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与升级,促进行业企业“上线上云上平台”。药品流通传统模式逐渐优化,实现要素、结构、流程、服务的迭代式升级。数智化将推动行业运营管理标准化、经营决策科学化、预警防范精确化,形成成本降低、风险可控、质量安全的智慧医药供应链体系。
立足“十四五”新阶段新格局,医药供应链构建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协同发展、安全便捷的现代医药供应链体系,对于需要员工较少、便于管控的智能化物流中心成为一大亮点,未来无人化、少人化的医药物流场景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面向未来,数智技术将赋能医药冷链物流,如开发生物冷链物流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可保障药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最终用户之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符合规定的安全环境下。以GCT行业为例,GCT行业冷链运输环节众多,涉及医院、制备厂商、患者、冷链物流等多方主体。现代化的数字冷链物流系统,可对细胞治疗产品运输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细胞治疗冷链运输系统涉及细胞生产商、医疗治疗中心、设备与软件制造商、物流公司等众多参与者。由此可见,数字化医药物流配送项目的前景比较广阔。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政策内容: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成本水平显著降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基本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完善医药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鼓励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医药供应链平台建设,健全全流程监测追溯体系确保医药产品物流安全。
《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求流通企业加速创新、提高效率。以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为方向,提升药品供给侧服务能力、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
(2)资源优势
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之美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矿产、山珍土特产和旅游资源给白山带来了广阔的开发前景。全市有林地面积1476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人均森林蓄积量167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9倍。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市。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息的条件,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
境内野生动物350余种,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马鹿、猞猁、香獐等珍禽异兽有37种之多。2300多种野生植物中,经济植物1500余种,其中人参、灵芝、高山红景天、五加参、天麻、月见草等药用植物900多种,白丁香、铃兰、夜来香、天女木兰等芳香植物200余种,绿色食用植物有木耳、山芹菜、蕨菜、薇菜、松子、蘑菇等200余种。经济植物以野山参、园参最为著名,人工种植园参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要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丰富的特产资源造就了一批“名乡”,抚松县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参之乡”、靖宇县被评为“中国西洋参之乡”和“中国长白山矿泉城”、浑江区被评为“中国林蛙之乡”、临江市被评为“中国红景天之乡”。
(3)区位优势
浑江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北纬41度30分至42度04分,东经126度07分至126度41分),西接通化市通化县,北与柳河县交界,南与集安市接壤,东临江源区和临江市,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45公里,是白山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78.8%。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医药商业广场(交易大楼)、数字交互处理中心、医药物流仓库(3栋)、商务酒店、药品批零自选超市、商务公寓楼、大型停车场等。中心具备药品交易、储存、检验、养护、分拣、配送、运输、商务洽谈、数据交换、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宾馆餐饮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一家高档次、大规模、多功能、智能化、花园式的现代物流园区。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6,8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3,461.9万元,利润24,242.4万元,投资回收期5.3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30.3%。

1.4.2 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项目的建设顺应了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抓住了机遇,占领了医药市场数字化物流先机,尤其是吉林省东部地区制高点,对拉动内需,开挖新兴利益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浑江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浑江区人民政府
地址:白山市长白山大街3666号
2.2单位概况
浑江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侧。东与白山市的江源区、临江市毗邻,西与通化市相连,南与通化市的集安市接壤,北与通化市的柳河县交界,辖区面积1388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8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55个行政村、42个城市社区,是白山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金融中心。已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魅力区”“中国林蛙之乡”“中国金属镁产业示范基地”等,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区。
近年来,浑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争当白山市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引领者为目标,着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汇聚全区之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效推进了浑江乡村全方位振兴。
搭建药食农发展平台,助力产业振兴。通过科技孵化园和医药高新产业园入驻企业,与镇、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建立园区联农带农机制,推动提产扩规升级。2022年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黄种植菌种育苗基地项目落户七道江镇黑沟村,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500万元,发展23亩地建设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目前,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生产桑黄菌棒30万椴,项目全部建成后,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可带动当地农民80余户实现就业增收。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白山市浑江区商务局
地 址: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大街3666号
联 系 人:李洋
联系电话:+86-439-3361777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山市商务局
联 系 人:朱昱泽
联系电话:+86-439-3367020
+86-158449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