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白山市 > 招商项目
白山市中药材产业园区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医药健康

白山市中药材产业园区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时间:2025-03-28 10:55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中草药种植是根据中草药特有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要求,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方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生产中药材的过程。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指符合药品标准,中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项目以长白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高标准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为基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通过与高端企业强强联合,打造长白山中药材特色园区精品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引领同行业的民族品牌

1.1.2市场前景

1.中国中草药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医药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知。新冠疫情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医药,并使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草药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供应规模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同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不断增长,仅依靠野生中药材资源难以满足国民需求伴随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并呈现出显著优势。这种转变直接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和中草药种植规模的扩张。我国中草药种植种类越发多样,中药材种植规模也在不断上升。截止2023年,我国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5626万亩,全年产量约为520.42万吨。在政策利好下,预计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道地药材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

3需求规模

随着中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中草药需求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中草药销量约为505.64万吨。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整体来看,虽然疫情导致药材种植、采收、购销流通等受限,制约了中药材种植大面积发展,但也正是疫情的出现,让国家开始重视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利好下,预计未来我国中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种植面积将持续提升,产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从产销率来看,我国中草药行业基本是供需平衡的,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0%以上,2023年行业产销率约为97.16%

2.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1中药饮片加工

中药饮片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多项重要政策的出台,中药饮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过去20年间,中药饮片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国家开始进行中药饮片企业GMP强制认证,行业发展秩序得到迅速改善。在2009年,中药饮片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大大推动了饮片行业发展。1996年,饮片加工业总产值为4.7亿元;2017年,主营收入达2165亿元,20余年间产业规模增长了46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

2023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以后中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将稳定在1万亿以上,其中包括中药材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将稳定在5000亿元以上,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稳定在3000亿元以上。

2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纵观中成药产业的市场运行情况,其供需稳中有增,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如今我国中成药行业开始向现代化、消费品市场及美容保健品市场方向延伸,未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近些年政策支持加上中成药技术研发加快,使得中成药在各种疑难杂症应用越来越多,从产量来看,近年我国中成药产量逐渐下降,这可能是其它形式的中药品种替代效应所致。2023年我国中成药产量约为210.6万吨。

3.行业竞争格局

1中国中草药种植行业竞争梯队

数据显示,我国中草药种植企业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注册资金为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主要有菁茂农业、白云山、昆药集团、云南白药、紫鑫药业、信邦制药、太极集团;其次是注册资金为5-10亿元的企业,主要有益佰制药、两面针、天士力、江中药业、同仁堂、片仔癀、湘泉药业、东阿阿胶。第三梯队为注册资金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主要有佛慈制药、振东制药。

2中国中草药种植行业企业排名

根据各公司的公报显示,白云山集团及合营企业拥有60多个GAP药材基地,建立了原材料、辅料统一采购平台。其次是同仁堂,共有12多个GAP基地;其中分别为党参GAP种植基地、山茱萸GAP种植基地、甘草黄芪种植基地等。

4.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全球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体系,其疗效和安全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在亚健康状态日益普遍的今天,中草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此外,随着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中药产品的不断开发,中草药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其次,从农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而中草药种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品牌打造等方式,中草药种植可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此外,中草药种植还具有生态环保的优势。中草药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壤健康。同时,中草药种植还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鼓励创建以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围绕北五味子、刺五加、党参、天麻等道地中药材,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及生物制药等。加快新药研制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类药物。加强中药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建设成为符合GAP标准的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加工研发基地。

2)资源优势

水电资源:长白县境内控制界河面积2497.6平方公里,内河河流面积5761平方公里,资源总量为11.48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水量为2.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规划装机16.23万千瓦,其中:界河鸭绿江干流为12.7万千瓦,适宜中方开发建设电站7处,规划装机5.83万千瓦;内河理论蕴藏量为10.28万千瓦,规划建设电站51处,装机8.4486万千瓦。已建电站28座,装机54700千瓦(占内河规划装机的64.74%)。

特产业资源:长白县药用植物共有136943种,其中计产的55112种,总储量11500吨。主要野生地道中药材有山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细辛等,储量达1597吨。全县参业留存面积达到392万平方米,其中:人参留存面积342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50万平方米;人参作货面积125万平方米,水参总产量366万公斤,其中人参产量330万公斤,西洋参产量36万公斤。北五味子人工种植面积累计发展到11231亩。以穿龙薯蓣、沙参、细辛等为主的其它中小药材发展面积达到2873亩。境内符合有机、绿色食品的产品品种有20种左右。

土地资源:长白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森林面积220880公顷,草地面积6840公顷,园地面积1006.66公顷,水域面积2580公顷。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

3)产业优势

近年来,白山市成功引进了日本津村、北京同仁堂、华润集团等15户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培育了中民康达、肽谷、大自然、华润和善堂、皇封参业等龙头企业,新开发人参皂苷、人参多肽、人参多糖、人参茶珍、黑参、人参纯粉片、野山参含片和同仁堂参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人参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形成了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制品等五大系列300余个品种,其中人参食品200余种、化妆品60余种,获批药食同源产品78个,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5项,新开发人参产品58种。人参滴丸、人参果皂苷胶囊、人参肽、人参单体皂苷Rg3、人参面霜、人参面膜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2023年,全市人参加工业产值70.3亿元,占全省加工业总产值的28.7%

白山市全力构建人参中药材“12345”产业体系,即培育交易额超百亿级人参交易市场1个,培育交易额超50亿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产值超50亿级龙头企业各1个,建成具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科研平台3个,建成千亩以上人参中药材标准化保供种植基地4个,建成具有地区显著特点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区5个。以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为重要平台,加快成立人参产业发展联盟,推进国药人参医药产业园、华润三九产业基地、山西振东药业人参灵芝深加工等项目落地,打造集人参加工、市场物流、科技研发、质量检测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白山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7个,基地面积1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58户。

4)人才优势

白山市专业技术人才6.38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拔尖创新人才13人,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门类较齐全、整体实力逐渐增强的人才队伍。市区内建有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立普通高校。学院是以高等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的多层次、多门类教学型高职院校。学院有18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2个中职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院培训中心有六大类30多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年培训能力达5000人次。

5)区位优势

长白县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后,年产人参35万公斤野山参1.2万公斤刺五加500薯蓣皂素7

1.2.2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人参连作生产基地10万平方米,林下参800公顷,刺五加1万亩,穿龙薯蓣1000天麻0.2万亩;并制定有关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程。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000万元,流动资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000万元,利润2300万元,投资回收期1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1.5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医药健康

白山市中药材产业园区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时间:2025-03-28 10:55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打印| 字号:中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中草药种植是根据中草药特有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要求,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方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生产中药材的过程。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指符合药品标准,中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项目以长白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高标准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为基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通过与高端企业强强联合,打造长白山中药材特色园区精品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及能引领同行业的民族品牌。


1.1.2市场前景

1.中国中草药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医药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知。新冠疫情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医药,并使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草药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供应规模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同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不断增长,仅依靠野生中药材资源难以满足国民需求。伴随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并呈现出显著优势。这种转变直接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和中草药种植规模的扩张。我国中草药种植种类越发多样,中药材种植规模也在不断上升。截止2023年,我国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5626万亩,全年产量约为520.42万吨。在政策利好下,预计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道地药材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






(3)需求规模


随着中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中草药需求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中草药销量约为505.64万吨。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整体来看,虽然疫情导致药材种植、采收、购销流通等受限,制约了中药材种植大面积发展,但也正是疫情的出现,让国家开始重视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利好下,预计未来我国中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种植面积将持续提升,产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从产销率来看,我国中草药行业基本是供需平衡的,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0%以上,2023年行业产销率约为97.16%。


2.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1)中药饮片加工


中药饮片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多项重要政策的出台,中药饮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过去20年间,中药饮片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国家开始进行中药饮片企业GMP强制认证,行业发展秩序得到迅速改善。在2009年,中药饮片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大大推动了饮片行业发展。1996年,饮片加工业总产值为4.7亿元;2017年,主营收入达2165亿元,20余年间产业规模增长了46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


2023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以后中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将稳定在1万亿以上,其中包括中药材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将稳定在5000亿元以上,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稳定在3000亿元以上。


(2)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纵观中成药产业的市场运行情况,其供需稳中有增,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如今我国中成药行业开始向现代化、消费品市场及美容保健品市场方向延伸,未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近些年政策支持加上中成药技术研发加快,使得中成药在各种疑难杂症应用越来越多,从产量来看,近年我国中成药产量逐渐下降,这可能是其它形式的中药品种替代效应所致。2023年我国中成药产量约为210.6万吨。


3.行业竞争格局


(1)中国中草药种植行业竞争梯队


数据显示,我国中草药种植企业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注册资金为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主要有菁茂农业、白云山、昆药集团、云南白药、紫鑫药业、信邦制药、太极集团;其次是注册资金为5-10亿元的企业,主要有益佰制药、两面针、天士力、江中药业、同仁堂、片仔癀、湘泉药业、东阿阿胶。第三梯队为注册资金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主要有佛慈制药、振东制药。


(2)中国中草药种植行业企业排名


根据各公司的公报显示,白云山集团及合营企业拥有60多个GAP药材基地,建立了原材料、辅料统一采购平台。其次是同仁堂,共有12多个GAP基地;其中分别为党参GAP种植基地、山茱萸GAP种植基地、甘草黄芪种植基地等。


4.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全球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体系,其疗效和安全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在亚健康状态日益普遍的今天,中草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此外,随着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中药产品的不断开发,中草药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其次,从农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而中草药种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品牌打造等方式,中草药种植可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此外,中草药种植还具有生态环保的优势。中草药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壤健康。同时,中草药种植还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鼓励创建以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围绕北五味子、刺五加、党参、天麻等道地中药材,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及生物制药等。加快新药研制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类药物。加强中药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建设成为符合GAP标准的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加工研发基地。


(2)资源优势


水电资源:长白县境内控制界河面积2497.6平方公里,内河河流面积5761平方公里,资源总量为11.48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水量为2.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规划装机16.23万千瓦,其中:界河鸭绿江干流为12.7万千瓦,适宜中方开发建设电站7处,规划装机5.83万千瓦;内河理论蕴藏量为10.28万千瓦,规划建设电站51处,装机8.4486万千瓦。已建电站28座,装机54700千瓦(占内河规划装机的64.74%)。


特产业资源:长白县药用植物共有136科943种,其中计产的55科112种,总储量11500吨。主要野生地道中药材有山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细辛等,储量达1597吨。全县参业留存面积达到392万平方米,其中:人参留存面积342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50万平方米;人参作货面积125万平方米,水参总产量366万公斤,其中人参产量330万公斤,西洋参产量36万公斤。北五味子人工种植面积累计发展到11231亩。以穿龙薯蓣、沙参、细辛等为主的其它中小药材发展面积达到2873亩。境内符合有机、绿色食品的产品品种有20种左右。


土地资源:长白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森林面积220880公顷,草地面积6840公顷,园地面积1006.66公顷,水域面积2580公顷。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


(3)产业优势


近年来,白山市成功引进了日本津村、北京同仁堂、华润集团等15户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培育了中民康达、肽谷、大自然、华润和善堂、皇封参业等龙头企业,新开发人参皂苷、人参多肽、人参多糖、人参茶珍、黑参、人参纯粉片、野山参含片和同仁堂参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人参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形成了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制品等五大系列300余个品种,其中人参食品200余种、化妆品60余种,获批药食同源产品78个,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5项,新开发人参产品58种。人参滴丸、人参果皂苷胶囊、人参肽、人参单体皂苷Rg3、人参面霜、人参面膜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2023年,全市人参加工业产值70.3亿元,占全省加工业总产值的28.7%。


白山市全力构建人参中药材“12345”产业体系,即培育交易额超百亿级人参交易市场1个,培育交易额超50亿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产值超50亿级龙头企业各1个,建成具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科研平台3个,建成千亩以上人参中药材标准化保供种植基地4个,建成具有地区显著特点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区5个。以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为重要平台,加快成立人参产业发展联盟,推进国药人参医药产业园、华润三九产业基地、山西振东药业人参灵芝深加工等项目落地,打造集人参加工、市场物流、科技研发、质量检测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白山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7个,基地面积1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58户。


(4)人才优势


白山市专业技术人才6.38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拔尖创新人才13人,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门类较齐全、整体实力逐渐增强的人才队伍。市区内建有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立普通高校。学院是以高等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的多层次、多门类教学型高职院校。学院有18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2个中职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院培训中心有六大类30多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年培训能力达5000人次。


(5)区位优势


长白县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后,年产人参35万公斤,野山参1.2万公斤,刺五加500吨,薯蓣皂素7吨。


1.2.2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人参连作生产基地10万平方米,林下参800公顷,刺五加1万亩,穿龙薯蓣1000亩,天麻0.2万亩;并制定有关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程。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00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000万元,利润2300万元,投资回收期1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1.5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形成现代中药材生产加工集约化产业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型中药材产业园区,有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项目按照特色中药材产业生产标准进行建设,可以提升长白县中药材产业种植经营水平,可以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中药材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白山市长白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商务局


地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大街64号


2.2概况


白山市是吉林省辖地级市,地处长白山西侧,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地处长白山腹地,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7505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人口89.59万人。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全县幅员2505.96平方公里,辖7镇1乡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山市商务局


联 系 人:朱昱泽


联系电话:+86-439-3367020    


          +86-15844990231


(责任编辑:李光辉)医药健康

白山市中药材产业园区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时间:2025-03-28 10:55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打印| 字号:中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中草药种植是根据中草药特有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要求,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方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生产中药材的过程。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指符合药品标准,中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项目以长白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高标准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为基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通过与高端企业强强联合,打造长白山中药材特色园区精品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及能引领同行业的民族品牌。


1.1.2市场前景

1.中国中草药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医药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知。新冠疫情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医药,并使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草药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供应规模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同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不断增长,仅依靠野生中药材资源难以满足国民需求。伴随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并呈现出显著优势。这种转变直接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和中草药种植规模的扩张。我国中草药种植种类越发多样,中药材种植规模也在不断上升。截止2023年,我国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5626万亩,全年产量约为520.42万吨。在政策利好下,预计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道地药材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






(3)需求规模


随着中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中草药需求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中草药销量约为505.64万吨。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整体来看,虽然疫情导致药材种植、采收、购销流通等受限,制约了中药材种植大面积发展,但也正是疫情的出现,让国家开始重视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利好下,预计未来我国中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种植面积将持续提升,产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从产销率来看,我国中草药行业基本是供需平衡的,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0%以上,2023年行业产销率约为97.16%。


2.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1)中药饮片加工


中药饮片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多项重要政策的出台,中药饮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过去20年间,中药饮片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国家开始进行中药饮片企业GMP强制认证,行业发展秩序得到迅速改善。在2009年,中药饮片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大大推动了饮片行业发展。1996年,饮片加工业总产值为4.7亿元;2017年,主营收入达2165亿元,20余年间产业规模增长了46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


2023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以后中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将稳定在1万亿以上,其中包括中药材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将稳定在5000亿元以上,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稳定在3000亿元以上。


(2)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纵观中成药产业的市场运行情况,其供需稳中有增,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如今我国中成药行业开始向现代化、消费品市场及美容保健品市场方向延伸,未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近些年政策支持加上中成药技术研发加快,使得中成药在各种疑难杂症应用越来越多,从产量来看,近年我国中成药产量逐渐下降,这可能是其它形式的中药品种替代效应所致。2023年我国中成药产量约为210.6万吨。


3.行业竞争格局


(1)中国中草药种植行业竞争梯队


数据显示,我国中草药种植企业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注册资金为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主要有菁茂农业、白云山、昆药集团、云南白药、紫鑫药业、信邦制药、太极集团;其次是注册资金为5-10亿元的企业,主要有益佰制药、两面针、天士力、江中药业、同仁堂、片仔癀、湘泉药业、东阿阿胶。第三梯队为注册资金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主要有佛慈制药、振东制药。


(2)中国中草药种植行业企业排名


根据各公司的公报显示,白云山集团及合营企业拥有60多个GAP药材基地,建立了原材料、辅料统一采购平台。其次是同仁堂,共有12多个GAP基地;其中分别为党参GAP种植基地、山茱萸GAP种植基地、甘草黄芪种植基地等。


4.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全球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体系,其疗效和安全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在亚健康状态日益普遍的今天,中草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此外,随着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中药产品的不断开发,中草药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其次,从农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而中草药种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品牌打造等方式,中草药种植可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此外,中草药种植还具有生态环保的优势。中草药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壤健康。同时,中草药种植还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中草药种植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鼓励创建以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围绕北五味子、刺五加、党参、天麻等道地中药材,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及生物制药等。加快新药研制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类药物。加强中药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建设成为符合GAP标准的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加工研发基地。


(2)资源优势


水电资源:长白县境内控制界河面积2497.6平方公里,内河河流面积5761平方公里,资源总量为11.48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水量为2.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规划装机16.23万千瓦,其中:界河鸭绿江干流为12.7万千瓦,适宜中方开发建设电站7处,规划装机5.83万千瓦;内河理论蕴藏量为10.28万千瓦,规划建设电站51处,装机8.4486万千瓦。已建电站28座,装机54700千瓦(占内河规划装机的64.74%)。


特产业资源:长白县药用植物共有136科943种,其中计产的55科112种,总储量11500吨。主要野生地道中药材有山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细辛等,储量达1597吨。全县参业留存面积达到392万平方米,其中:人参留存面积342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50万平方米;人参作货面积125万平方米,水参总产量366万公斤,其中人参产量330万公斤,西洋参产量36万公斤。北五味子人工种植面积累计发展到11231亩。以穿龙薯蓣、沙参、细辛等为主的其它中小药材发展面积达到2873亩。境内符合有机、绿色食品的产品品种有20种左右。


土地资源:长白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森林面积220880公顷,草地面积6840公顷,园地面积1006.66公顷,水域面积2580公顷。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


(3)产业优势


近年来,白山市成功引进了日本津村、北京同仁堂、华润集团等15户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培育了中民康达、肽谷、大自然、华润和善堂、皇封参业等龙头企业,新开发人参皂苷、人参多肽、人参多糖、人参茶珍、黑参、人参纯粉片、野山参含片和同仁堂参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人参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形成了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制品等五大系列300余个品种,其中人参食品200余种、化妆品60余种,获批药食同源产品78个,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5项,新开发人参产品58种。人参滴丸、人参果皂苷胶囊、人参肽、人参单体皂苷Rg3、人参面霜、人参面膜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2023年,全市人参加工业产值70.3亿元,占全省加工业总产值的28.7%。


白山市全力构建人参中药材“12345”产业体系,即培育交易额超百亿级人参交易市场1个,培育交易额超50亿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产值超50亿级龙头企业各1个,建成具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科研平台3个,建成千亩以上人参中药材标准化保供种植基地4个,建成具有地区显著特点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区5个。以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为重要平台,加快成立人参产业发展联盟,推进国药人参医药产业园、华润三九产业基地、山西振东药业人参灵芝深加工等项目落地,打造集人参加工、市场物流、科技研发、质量检测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白山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7个,基地面积1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58户。


(4)人才优势


白山市专业技术人才6.38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拔尖创新人才13人,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门类较齐全、整体实力逐渐增强的人才队伍。市区内建有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立普通高校。学院是以高等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的多层次、多门类教学型高职院校。学院有18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2个中职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院培训中心有六大类30多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年培训能力达5000人次。


(5)区位优势


长白县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后,年产人参35万公斤,野山参1.2万公斤,刺五加500吨,薯蓣皂素7吨。


1.2.2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人参连作生产基地10万平方米,林下参800公顷,刺五加1万亩,穿龙薯蓣1000亩,天麻0.2万亩;并制定有关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程。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00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000万元,利润2300万元,投资回收期1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1.5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形成现代中药材生产加工集约化产业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型中药材产业园区,有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项目按照特色中药材产业生产标准进行建设,可以提升长白县中药材产业种植经营水平,可以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中药材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白山市长白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商务局


地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大街64号


2.2概况


白山市是吉林省辖地级市,地处长白山西侧,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地处长白山腹地,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7505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人口89.59万人。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全县幅员2505.96平方公里,辖7镇1乡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山市商务局


联 系 人:朱昱泽


联系电话:+86-439-3367020    


          +86-15844990231


(责任编辑:李光辉)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形成现代中药材生产加工集约化产业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型中药材产业园区,有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项目按照特色中药材产业生产标准进行建设,可以提升长白县中药材产业种植经营水平,可以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中药材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白山市长白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商务局

地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大街64

2.2概况

白山市是吉林省辖地级市,地处长白山西侧,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地处长白山腹地,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7505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人口89.59万人。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全县幅员2505.96平方公里,辖71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山市商务局

  人:朱昱泽

联系电话:+86-439-3367020    

          +86-15844990231

 
(责任编辑: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