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白山管委会 > 招商项目
长白山松山森林康养胜地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5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为主要资源的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

长白山松山森林康养胜地项目着重突出康养概念,围绕“康养+生态”主题精准定位、精准规划、精准布局、精准引流,建成同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长白山鲁能胜地并驾齐驱、齐头并进的长白山特色康养文化圣地,力争打造成为长白山脚下的特色康养文化示范小镇。

1.1.2 市场前景

(1)康养旅游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康养项目与文旅项目密不可分,除部分医疗康养与康养地产项目外,绝大部分康养项目是以文旅景区、文旅生态景区、旅游度假区的模式落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于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需求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这些都为康养旅游提供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再加上17%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未来10年,各种慢性疾病将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另外康养旅游的需求主体:还包括1.09亿的中产阶级中的追求高品质生活健康人群。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定下明确目标: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到2030年达16万亿。在“健康中国”正式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下,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康养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从省到市到县再到风景区等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的重要布局方向。国家旅游局也通过打造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来逐步规范康养旅游的发展。

目前,各国均争相打造健康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我国健康养生休闲产业也在近年内急速升温,康养旅游行业成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健康养生度假旅游,顺应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表1:2022-2028年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单位:亿元)

中国康养旅游行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温泉、山水、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和中医、养生、太极、气功等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可以通过泡温泉、登山徒步、参与养生活动等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截至2022年底,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共认定了1499家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进民生福祉、践行“两山”转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22年共有近100家新申报的森林康养基地,区域分布涉及24个省份。

图表2:2022年中国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类型(单位:家)

《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由此可见,森林康养是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市场前景广阔。

图表3:2022-2035年中国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数量规划(单位:处)

(2)森林旅游市场分析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类型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我国从北到南跨越的五大气候带,适生着不同种类的森林植物,形成了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特色,在世界植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多种森林类型。

森林旅游资源是以森林资源及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对旅游者能产生吸引力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和。森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森林自然景观资源(林景、山景、水景、气象气候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珍稀动物)、森林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植物空气、空气负离子、空气微生物、旅游舒适期和土壤)、人文景观资源(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地方文化、艺术传统)三大类。森林旅游就是以森林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进行观赏、休闲等方面的活动。

从消费潜力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欣赏自然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将森林旅游培育成林业支柱产业,满足城乡居民森林旅游的需求,森林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吉林省全力打造冰雪、避暑双品牌。全省雪场达75家,2023年初冰雪旅游接待人次1126万、营收20.9亿元,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位。2023年雪季,全省接待国内游客5673.2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8.36亿元。

截至2023年,吉林省林草湿资源面积986.55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52.64%。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2.15%,湿地保护率45.22%,均较5年前稳步提升。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67.32,比全国高出7.72。

5年来,“绿美吉林”行动累计完成造林绿化817.4万亩,森林抚育1830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2022年,国家林草局对各省份森林资源状况进行量化评分,吉林省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满分的省份。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1.2亿人次,同比增长120.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50.29亿元,同比增长207.82%。“东游长白山、西品查干湖”,截至8月31日,长白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7万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长231%,较2019年增长4.7%。

本项目是集旅游、文化、康养、休闲、运动于一体,实现“吃住养游购娱”全方位功能的大健康休闲度假区,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户外运动与乡村、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数字体育消费新场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衔接机制,加大生态旅游扶贫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草原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行业标准;积极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推进生态与田园、康养、文化、旅游、教育、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体验、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等,倡导智慧旅游、低碳旅游;在贫困地区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50处精品森林旅游地、20条精品森林旅游线路、30个森林特色小镇、10处全国森林体验和各地多个森林养生、田园养生、文旅养生试点基地等。

(2)区位交通优势

池西区位于长白山西麓和白山—长白山“两山”一体化发展规划中的中部生态经济区,是“松东一体化”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交通优势方面,池西区构建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和健全、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成为“环长白山六小时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

(3)自然资源优势

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界山,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的三江发源地。长白山是座休眠的火山,有过数次喷发。因此,形成的地貌景观神奇壮观、原始自然的美景,林间栖息珍禽异兽。使其于1980年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长白山区保存着大片原始森林,植物1242种,动物550多种。红松、云杉、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等,还有人称“美人松”的特有松树品种。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约4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长白山五星级国际酒店及会议演艺中心;大健康产业总部服务基地;滨水商业街;森林漂流、水秀;东方禅院;东方国医堂健康中心;东方伊甸园;森林亲子滑雪场;长白山山地运动公园;长白山萨满文化特色商业街;长白山主题酒店、公寓、民宿、合院;射击狩猎场;汗血宝马娱乐宫等。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0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7,5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8,350.2万元,利润55,555.6万元,投资回收期7.4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9%。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康养产业的健康理念倡导和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康养需求,推动了康养产业的迅速发展,康养资源和产业发展的结合将更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幸福感提升。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丰富中部生态经济示范区旅游业态,完善池西区及周边县区旅游服务设施。

1.5 合作方式

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松山林场地块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池西区管委会

地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西区

2.2 概况

池西区位于长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上游,处在池北区和池南区的中心位置,距离长白山主峰仅38公里,辖区总面积729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极为显著,东北与池北区相连,东南与池南区为邻,近年来随着池西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优势下使得当地交通十分完善。东部建有长白山机场,北部建有松江河火车站、新客运站、周边的高速公路已经完全完工,营松高速、鹤大高速等多条高速四通八达。池西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林产品加工、人参栽培与加工、旅游业是我区的主导产业。域内森林覆盖率占80%,以天然阔叶林为主,红松、落叶松、水曲柳等珍贵树种占有较大比例,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林木产品集散地;水资源极为丰富,是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6.5倍,适于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尤其是卧龙社区的“稀世泉”矿泉水,含有较高的碳酸气成分,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区内盛产火山灰、浮石、石灰石等矿产,另有少量煤、铁矿石等矿产;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800多种,野生动物700多种,素有“立体绿色宝库”之称。2022年10月,被认定为吉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池西区经济发展商务局

联 系 人:于永林

联系电话:13624396169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白山管委会商务局

联 系 人:孙熙超

联系电话:176843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