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白山管委会 > 招商项目
长白山集散中心商业区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5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游客服务中心,亦可称作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游客与目的地(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综合体等)联系的“第一印象区”,需与游客之间建立起和谐而紧密的沟通关系,传递有价值的文化和理念。在文旅融合趋势下,受游客群体出行方式、游览需求、消费水平、信息条件不断变化的综合影响,游客服务中心都面临新建、改造、提升的任务,不仅要提升基础服务与管理功能、优化空间动线,还要在情景化、互动化、智慧化等方面形成创新策划和设计。

项目以旅游交通集散为核心,努力建设成为长白山旅游门户交通枢纽。项目总体融合了“旅游服务、商业商贸、文化休闲”三大功能,突出本地特色文化、非遗文化,集文创体验、休闲娱乐、夜间经济等多元产业链为一体,致力培育吉林本地消费新方向,延展游客消费新场景,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长白山文旅综合体”。长白山集散中心商业区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成为往来长白山景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1.2 市场前景

(1)旅游服务中心市场分析

旅游集散中心,设置的初始目的是地方旅游局为方便自助游游客到该地旅游而设立的线下服务中心,具备餐饮、休憩、旅游购物、导览服务等多种功能。如果说团体游客的渠道载体是旅行社,那么散客的载体就是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集散中心已成为复合整合旅游资源要素、搭建旅游服务平台的多功能“超市”。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景区5A创建的重点工作和任务,作为游客与目的地联系的“第一印象区”受游客群体出行方式、游览需求、消费水平、信息条件不断变化的综合影响,亟须在景区文旅融合、科技引领趋势下,提升服务环境和质量。目前游客服务中心进入了沉浸化、特色化、精细化的4.0时代,除了合理的功能配置与智慧软件服务外,还需要传递有价值的文化和理念。

游客服务中心1.0时代——观光时代的景区,游客停留时间短,服务中心提供的仅仅是景点介绍、休憩、厕所等基本服务。

游客服务中心2.0时代——随着景区商业业态的逐步丰富,服务中心的导览指引、景区缩景模型、团体接待、当地农产品售卖、银行服务等服务及管理设施也相应逐步完善,大大提高了游客的便捷度。

游客服务中心3.0时代——随着景区与周边区域产业逐步联动和“旅游+”的发展,服务中心在整合周边服务信息基础上,还拓展了专门购物、餐饮、住宿场所,并融入“+产业”业态,有条件的还加快了智慧化升级,成为一站式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4.0时代——随着整个旅游行业迎来体验化新时代,游客服务中心也出现沉浸化体验的项目、网红化及文化型场景、特色化服务等趋势,开始注重与游客的互动,逐步向游客体验中心的方向转变。

景点到商圈的变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旅游者越来越多地在旅游景点购物,旅游业正逐渐从传统景区过渡到商圈化模式。

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游客集散中心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一方面,随着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增加,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游客集散中心可以有效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旅游方式的不断变化,游客对票务和交通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游客集散中心也可以有效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游客集散中心还可以带来许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一方面,游客集散中心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游客集散中心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的商业发展带来重要的支持。

(2)长白山集散中心商业区前景预测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8.59亿,同比增长70.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5.25亿,同比增长44.2%。分季度看,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同比增长46.5%;第二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1.68亿,同比增长86.9%。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9%;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32万亿元,同比增长41.5%。

图表1:2019年-2023年上半年旅游数据统计表

中国旅游进入了“散客”时代,游客不再满足基于成本考虑的团队观光旅游,旅游发展从以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和度假并存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市场出现了“散客化”的旅游潮,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达到70%~80%,有的甚至高达90%。经营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散客旅游已占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大半江山,旅游市场正在进入散客时代。其最大特征就是自主性、个性化,特别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自驾游体现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散客市场不断增长。吉林省各地旅游集散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以“功能优化、资源集聚、创新升级”为突破,通过与旅行社合作,与景区共建,打通最后一公里,与旅游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不但打造了多功能旅游集散服务体系,还能及时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咨询及旅游公共服务。

2023年春,全国旅游演艺观演人次同比去年同期提升184%,五一期间观演人数同比增长360%,使传统景区焕发新生机。优质的文化演艺开始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同时,爆发的演唱会、音乐会,也较为显著的带动着城市热度和区域旅游。

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特色鲜明的剧场为大众文旅消费带来了独特而多样的体验,沉浸式剧院演出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春季,珠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剧场客流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因其特别的建筑美学,进一步成为城市的旅游地标,从单纯的演出场所,进化为游客的新晋旅游打卡地,尤其吸引年轻游客。

长白山目前重点在打造“冬季赏雪玩雪”和“夏季避暑休闲”两大品牌产品,正从“景区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迈进,形成了“山上、山下、区内、区外”全域旅游产业链。通过长白山文化,提供文艺表演旅游服务,吸引国内外的游客。目前,吉林省致力于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打造大长白山区域发展共同体,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势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道路。

由此可知,建设长白山集散中心商业区建设项目尤为必要且前景乐观。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公路通达条件,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连接,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推进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集交通、旅游、生态等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服务场所转型升级”。意见同时还指出“继续建设提升景区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海洋、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旅文体融合,打造百亿级高效率产业。重点促进“旅游+文化”“旅游+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文化”方面,重点发展民俗文化游、历史文化游、抗联红色文化游、会展节庆游。“旅游+冰雪”重点开展冰雪观光游、冰雪度假游、冰雪节庆活动、冰雪运动。“旅游+生态”方面,拓展发展生态休闲游,精深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加强特色生态品牌建设。“旅游+康养”产业重点打造康体疗养、健康养老、运动养生三大板块。“旅游+服务”方面,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重点加快餐饮住宿特色化发展,优化升级商贸服务业态,培育发展夜经济,创新良好服务消费环境。

(2)资源优势

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雪资源,雪质优良,雪期长达8个月,积雪深1.5—2米。踏雪赏花,是长白山独有的景观。游客可以体验冰雪旅游真谛,尽情享受冰情雪韵。在无垠的雪原冰湖上驾驭雪地摩托飞驰,体味北国银白世界的神韵;坐狗爬犁奔跑在冰雪上,饱览北国风光。

长白山以其壮丽的山峰、湖泊、瀑布、温泉和森林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3)交通优势

长白山管委会现驻地池北区(原二道白河镇)距吉林省省会长春市550km,距延边州州府延吉市210km,距延边州安图县城150km。对外交通联系日趋便捷,现有铁路与池西区和池北区相连,201国道与池西区和池北区相连,302省道与池西区相连;长白山旅游机场的建设已经完成,由长春通往池西区,由白山市通往池西区,由延吉到池北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完成,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对外联系将更加便捷。

长白山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由目前的70万提高至100万,2025年将达到200万。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19359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04700平方米。新建冰雪主题酒店及民宿、汽车旅馆、大型水世界、文化风情街、冰雪主题商业街、特色独栋酒店、地下车库等旅游配套设施及商业设施,配套建设场区硬化地面、绿化、室外管网等场区工程。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1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4,875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2,229.4万元,利润20,535.7万元,投资回收期8.2年(税后,含建设期2.6年),投资利润率18%。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通过相关产业关联和空间辐射所形成的推动效应对周边的区域整体经济产生拉动作用。项目的建设可以稳定地提升地方的税收增长,另外,不同规模的经营个体可以提供数千甚至上万个直接的就业岗位机会,其引发的相关产业发展还会带来间接的就业机会。

1.5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白山池北区核心区内,具体位于长白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附近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长白山管委会招商局

地址: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池北区

2.2概况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长白山管委会”)为吉林省政府派出机构,代表省政府依法对长白山的经济和社会行政事务以及自然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规划管理区面积3278平方公里。下设池北、池西、池南三个县级旅游经济区。

长白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沈阳、大连、青岛、长春等18条航线,首尔、香港等众多国际航线也将陆续开通。通往长白山的高速公路两条已经开通。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邻中国与朝鲜边界。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以其丰饶广袤、博大深厚、独特多样、悠久厚重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积淀而驰名天下。

长白山保护区总面积19.64万公顷,核心区7.58万公顷,长白山系的最高峰是朝鲜境内的白头峰,海拔2,749米。中国境内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的最高峰。长白山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景观是首批进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曾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保留地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的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等,曾多次入选“吉尼斯”世界之最记录,更有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等等的美誉。长白山在生态、生物、地质和历史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卓越的自然品质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单伟

联系电话:18743379697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白山管委会商务局

联 系 人:孙熙超

联系电话:176843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