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白山管委会 > 招商项目
长白山农产品加工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8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农产品加工及食品

长白山农产品加工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时间:2025-03-18 13:19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将农业的主、副产品制成各种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种生产活动,是农产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榨油、酿造、制糖、制茶、烤烟、纤维加工以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的加工。

本项目通过对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推广及辐射,可迅速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科技水平,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接受技术培训,可较快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科技应用水平。此外,该项目对当地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统一安排,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项目的建设,可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1.2市场前景

(1)农产品加工现状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20.3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9:1。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过2.49万亿元。

从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相关企业情况来看,随着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农产品加工行业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据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9万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21.6万家,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320万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村产业融合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区域,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全国各个地区均有企业布局。

聚焦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从产业链上游来看,在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大豆产量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而增加、小麦育种技术和种植手段的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上游主要农作物产量变动幅度较小,维持稳定产量。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粮食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产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减产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产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产1.9%。谷物产量64143万吨,比上年增产1.3%。其中,稻谷产量20660万吨,减产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减产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产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产2.8%。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4.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比上年增长3.8%。从产业链下游来看,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流通连接生产和消费,是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环节,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显著增长,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870.3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约5倍。此外,农产品物流总额也再创新高,达到5.3万亿元,同比增长4.1%,并且从2021年到2023年,农产品物流总额连续三年超过5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农产品流通市场在2023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2)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①深加工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食储藏和果蔬产后损耗率25%,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0.38:1;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而且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高新加工技术的应用较少。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深加工越来越重视,逐渐加大投入。但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我国的农产品深加工业距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冷冻干燥、超高压灭菌、微波干燥、远红外加热、超临界流通萃取技术、无损检测、辐照保鲜、无菌包装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中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深加工将成为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趋势之一。

②融合化发展趋势

在产业深度上,现代农业不仅仅是第一产业的种植和养殖,还是第二产业的食品原料,还是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快消食品,还可能是绿色安全化工原料;在产业类型上,农业不仅是传统的劳作,还可以是第三产业的休闲、观光、亲子活动,以及健康养老、创意文化等。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全产业链或者产业链上多点增值,有种养的,有加工的,有销售服务和在第三产业上进行观光、休闲、养老、采摘、亲子、文旅等延伸价值的,农产品加工孵化产业园就是一种产业融合,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增收。

③数字化发展趋势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强调,要以信息技术带动乡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自2022年以来,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进入第二个阶段,数字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全面乡村振兴建设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将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3)长白山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白山市一直以来被称为“立体资源宝库”。长白山素以盛产种类繁多的土特名产而享誉中外,除人参、貂皮、鹿之外,还有珍贵的中药材和名贵的山野菜和野生浆果、坚果,食用植物有山果类、野菜类、真菌类等。本项目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利用长白山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长白山农产品加工孵化产业园,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本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提升特色品牌,健全完善长白山绿色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市场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拟委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专业级别高的设计、施工单位,可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体加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

项目施工水、电等均可就近接入建设区域,施工场地比较宽阔,地势平坦,有充足的场地进行构件预制和材料的堆放,施工条件较好。由此,项目具备良好的技术条件。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布局调整、积极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落实用地政策、建立工作机制等9个方面做出了部署。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产发〔2020〕4号)指出:要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精细加工,推进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清洁生产、智能控制、形态识别、自动分选等技术升级,利用专用原料,配套专用设备,研制专用配方,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21〕6号)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是关键。

(2)资源优势

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产销量长期位居我国前列,加之东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环境保护较好,整体的生态状况十分良好。其中人参、鹿茸、貂皮作为东北三宝,远近闻名,人参、鹿茸产量更是居全国第一位。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吉林省的人参产量占全国的80%,世界的70%,棚膜蔬菜规模突破110万亩,总产量达到440万吨。长白山地区在行政区域上包括吉林、辽源、通化、白山和延边5个州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7%。长白山作为吉林省的环境保护的较好地区,有着“吉林省森林资源的宝库”之称的美誉。长白山地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至今已发现了大约有2,277种植物,野生动物1,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约有875多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近260多种,具体有黄松蒲灵芝、绿豆、林下参、野山参、山葡萄、榛蘑等。这些特色农产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成长,所以大部分长白山特色农产品都属于绿色产品,加之长白山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其品质也是非常之高。

3)区位优势

长白山地处东北亚腹地多个国家交汇核心地带,是东北亚区域几何地理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同时,长白山处于东北经济圈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周边辽宁沿海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和哈大齐城市群的交通衔接便利。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打造长白山农产品加工孵化产业园,引入、孵化50家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创新、电商等企业,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发展。项目占地面积115,8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881.35平方米,产业园分为四个板块进行建设,分别为小型作坊区、观光工厂、物流仓储区及电商孵化基地。

小型作坊区占地面积19,5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742.94平方米,主要建设4栋微型手工作坊,商品展销中心

观光工厂占地面积31,177平方米,建筑面积32,663.21平方米(含地下消防水池面积350.00㎡),主要建设3栋观光工厂,5栋标准化厂房,1栋设备间

物流仓储区占地面积36,456平方米,建筑面积35,354.82平方米,主要建设4栋库房,1栋冷库,4栋管理用房,1栋设备间

电商孵化基地占地面积28,632平方米,建筑面积25,120.38平方米,主要建设5栋电商孵化工坊,1栋电商孵化综合楼,倒班宿舍1栋。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项目申请政府专项债建设单位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2,500万元,利润1,369万元,投资回收期14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44%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提升特色品牌,打造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健全完善长白山绿色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此外,该项目的建设能促进当地就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在经济方面能够为规模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1.5合作方式

独资。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具体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池北区,东至规划道路,南至稠李路,西至紫霞街,北至长白山大街。

1.8项目进展情况

已完成可研报告,正在招商中。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池北区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处

地址: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管委会

2.2单位概况

池北经济管理区隶属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西南部,于200512月成立,2019年完成机构改革,采用部门合并,设立10个局办,四个居民社区。总面积约1,162平方千米,其中自然保护区以外用地面积约292平方千米。中心范围包括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白河林业局辖区、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局辖区和原二道白河镇镇区,东至碱水河,西至寒葱沟西坡,北至火车站北端环路,南至白龙泉和中国科学院定位观测站南侧围墙。规划总面积为16.82平方千米。人口51,347人。池北区着眼于长白山区域的长远发展,确定了发展定位,即整合长白资源,打造长白山品牌,充分利用长白山优势资源,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功能布局,培育壮大旅游主导产业,协调推进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建设一座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旅游兴旺,具有长白山特色模范和谐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区污水处理厂一座,基本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100%,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已完成。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池北区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处

联 系 人:孙业伟

联系电话:+86-15943364742

邮   箱:11379022@qq.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白山管委会商务局

联 系 人:孙熙超

联系电话:+86-17684305688

 
(责任编辑: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