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依托金华乡高山草原景区,规划建设农业瓜果采摘区、高山运动体验区、高山温泉休闲区、户外休闲探险区、禅静区、朝鲜族风情区等功能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野外休闲、高山运动、民族风情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山草原自然生态度假区。
1.1.2市场前景
1.休闲度假旅游行业概况
近年来,休闲度假旅游愈发成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旅游方式。休闲度假旅游当前并无严格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它与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相区别,具有游玩时间相对较久、游玩节奏相对缓慢、消费场景更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更多元、对目的地的产品或项目体验更加深入等特征。当前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正呈现出一站式、个性化、业态交叉、文旅融合、下沉发展等新趋势,成为带动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动力。
(1)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复苏,休闲度假旅游新趋势
近年来,在供给升级和需求带动的双向作用下,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今年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均有所增长,旅游产业持续复苏。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出境游支付金额年同比增长超过100%。日本、泰国、阿联酋、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门票销售增长尤为迅速,同比增长率均超过200%。中国相比发达国家旅游的普及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旅消费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在旺盛的出游需求和巨大的文旅消费发展空间之下,文旅行业“以价换量”的现象更加普遍,透露出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性价比”追求。消费者的观念逐渐从追求物质享受转向注重体验的同时,更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也更加考验文旅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水平。
图表1 2024年上半年文旅消费情况

目前,我国旅游方式加快转变,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点对点游览风景,而是更加希望能在目的地沉浸体验,更全方位、多场景地感受假期带来的放松愉悦。在此过程中,业态场景更为丰富、消费内容更加多元、游憩时间相对较长、更适合深度放松的休闲度假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2)“90后”、“00后”、“亲子客群”成休闲度假消费主力军,新出行模式和消费特征兴起
数据显示,在度假景区业态中,“90后”群体(26-35岁)、“00后”群体(25岁及以下)成为了各类休闲度假业态的主要用户群体。度假景区用户以“90后”群体为主,达游客总量的近五成,这一比例也高于景区整体;主题乐园的整体用户年龄更低,25岁及以下群体的占比达到19.1%,比景区整体的平均水平高2.5%,“00后”群体在休闲度假游中开始了消费发力。
调研发现,在主要旅游场景中,家庭游客的占比越来越高,亲子游热度持续。2024年上半年,亲子游用户的比例为18.2%,比2023年上半年多了6.4个百分点,在度假景区、主题乐园两个主要类目中,亲子游比例更高,分别达到了19.6%和20.3%,年轻父母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之一。休闲度假游与家庭、亲子等关键词高度相容,得益于度假景区、目的地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舒适的休闲环境,更加多元的娱乐项目,可以兼顾各个年龄层家庭成员的游乐需求。
图表2 休闲度假类景区的亲子游用户比例变化情况

2.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趋势
(1)“一站式度假”受到青睐
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在一个度假地满足所有的旅游需求。“一站式服务”和“套餐消费”顺应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期望消费模式,简化了消费者的选择,消除了盲区,增加了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
(2)“旅途歇脚地”转变为“必玩目的地”
酒店业开始大力发展“酒店+”模式,不仅包括传统的住宿服务,还涵盖了游乐园、儿童公园、商场等多种业态,甚至为住店客人配置了直升飞机、游艇、旅拍、VR等多元“玩乐”项目,打造充满体验和乐趣的酒店新生态。
(3)文化在地化发展彰显吸引力
通过将知名IP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主题乐园不仅能够创新文旅产品和消费场景,还能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小众旅游产品走进大众视野
日益细分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使得非惯常的休闲项目、个性化的旅游目的地不断涌现,汇聚成与主流市场相匹敌的市场容量。几类典型的消费产品说明了这种趋势特征:一是年轻人跟团旅游消费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2024年,美团线路游搜索、订单量数据增长,且年轻客群占比增长迅速。“同龄拼团”多为95后的年轻人,全团成员都没有带娃或父母同行,确保了旅行的轻松和自由。二是侧重城市周边休闲的“微度假”兴起。三是体旅融合迸发潜力,小众运动走向大众化。
(5)下沉市场呈现广阔市场空间
随着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年轻人对于稀缺、休闲、舒适目的地的向往,以及互联网平台对小众优质内容的出色传播力,县域等下沉市场不断迸发出远超本地辐射范围的消费动能,“县城”成为新的休闲度假旅游消费趋势。2024年国庆假期美丽乡村类旅游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近四成,其中,桂林阳朔、惠州惠东、汕头南澳、福州平潭、漳州东山、延边安图等县域民宿热度位居全国前列。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具体要求。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17775—2024)》新增了“文旅融合”和“智慧旅游”内容,其中文旅融合构建了文化主题、文化利用、文化传播三部分组成的标准内容体系;智慧旅游构建了由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三部分组成的标准内容体系。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部署培育现代休闲观念、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优化旅游休闲空间、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发展现代休闲业态、提升旅游休闲体验、推进产品创新升级、持续深化行业改革、不断加强国际交流等10项重点任务。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旅游需求多元化、供给品质化、区域协调化、成果共享化特征更加明显,以国家文化公园、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为代表的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旅游业综合功能全面发挥。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探险(溶洞/原始森林)、登山、攀岩、滑翔、蹦极、骑行等运动康养;以国家级、国际性赛事节事为依托,利用风景廊道、绿道网络、慢行系统等设施和产品,开展运动康养;支持延边、白山、通化和长白山把环长白山、沿鸭绿江和图们江单车骑行打造成国际风情骑行运动康养品牌;支持长春、吉林等地引进符合避暑特点的马拉松、环湖环城自行车等运动赛事,引导和培育大众运动康养生活习惯。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依托生态、温泉、文化、医药等核心资源,打造望天鹅健康度假集聚区、十八道沟医养结合健康养生集聚区等一批集休闲度假、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区。以避暑养生为主题,推进深呼吸康养度假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朝鲜族风情养老园”、“花园式养老服务社区”等生态养老服务产业园区,推进宝泉山镇河底村云海小镇、十八道沟村温泉康养溪谷及水上中心建设,打造集保健康复、强体健身、休闲康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生综合体。充分凸显域内地形地貌优势,加快推进十二道沟镇户外运动特色营地、十四道沟镇观云顶露营地、满天星自驾营地建设。以十四道沟镇鸡冠秀峰高山草原、金华乡高山草原和十八道沟高山草原为载体,举办长白高山草原露营节,把长白打造成户外爱好者休闲运动特色旅游区。
(2)资源优势
水电资源:长白县境内控制界河面积2497.6平方公里,内河河流面积5761平方公里,资源总量为11.48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水量为2.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规划装机16.23万千瓦,其中:界河鸭绿江干流为12.7万千瓦,适宜中方开发建设电站7处,规划装机5.83万千瓦;内河理论蕴藏量为10.28万千瓦,规划建设电站51处,装机8.4486万千瓦。已建电站28座,装机54700千瓦(占内河规划装机的64.74%)。
旅游资源:长白县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2%,有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鸭绿江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素有“长白林海,天然氧吧”之称,连续两年蝉联“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并跻身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长白县也是除延边州以外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边境线长260.5公里,是吉林省中朝边境线最长的县份,也是我国边境线上唯一与邻国省会城市零公里毗邻的县份。
土地资源:长白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森林面积220880公顷,草地面积6840公顷,园地面积1006.66公顷,水域面积2580公顷。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
(3)产业优势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民俗文化浓郁、生态资源丰富、边境风情独特,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长白县将全域旅游列为全县七大产业之首,编制完成《长白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民俗游、生态游、边境游;通过改造城市风貌,打造鸭绿江景观带;围绕森林康养,打造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长白“四海为家”户外露营基地。长白县朝鲜族占总人口的16.7%,人文习俗、建筑传统等颇具民族特色,长白县重点打造“朝鲜族文化村镇”,发展特色民宿。着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构筑以长白山、鸭绿江、异国游为主体,生态游为核心,边境游为重点,民俗风情游为主线的“环山、沿江、跨国”旅游总体框架,加快形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冰雪娱乐、民俗体验、边境跨国六大旅游产品体系。
(4)人才优势
白山市专业技术人才6.38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拔尖创新人才13人,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门类较齐全、整体实力逐渐增强的人才队伍。市区内建有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立普通高校。学院是以高等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的多层次、多门类教学型高职院校。学院有18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2个中职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院培训中心有六大类30多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年培训能力达5000人次。
(5)区位优势
长白县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项目所在地金华高山草原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县金华乡北侧,海拔940米,面积1200余亩,其中700余亩属鸭绿江保护区实验区。草原距县城20公里、距望天鹅景区(4A)32公里、距长白山南景区(5A)88公里。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265.67公顷,总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建设禅道院、道教文化交流中心、温泉会馆、围合式四合院、多功能会议中心、朝鲜族风情园、景区售票中心等建筑。冰雪乐园、栈道、木屋、玻璃房、岩石屋、集装箱房、道路、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购置户外宿营设备30套。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800万元,流动资金3200万元。
图表3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7000万元,利润2500万元,投资回收期8.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63%。
图表4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既发展了长白县当地经济,缩短了贫富差距,又能促进和带动运输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加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促进长白县经济和社会和谐有序快速发展。因此,项目的实施无论对于发展当地经济,还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白山市长白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商务局
地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大街64号
2.2概况
白山市是吉林省辖地级市,地处长白山西侧,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地处长白山腹地,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7505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人口89.59万人。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全县幅员2505.96平方公里,辖7镇1乡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山市商务局
联 系 人:朱昱泽
联系电话:+86-439-3367020
+86-158449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