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春市 > 经济与发展 > 经济综述
经济综述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1年04月08日    来源:长春市政府网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长春是中国吉林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交通与金融中心,辖6区3市1县,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总人口752万。长春素有 “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绿色食品城”等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目前,长春已连续近20年保持了GDP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2009年,虽然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长春的经济总量依然实现了15%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这四项主要指标的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都位居榜首。目前,在长注册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50家,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000家。今天的长春,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高潮期,正在催生越来越多新的投资需求,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蕴含众多的发展机遇,为我们与各类企业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长春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长春位于东北亚区域的几何中心,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投资长春,可以最大限度地辐射东北亚地区近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长春地处哈尔滨至沈阳经济走廊的黄金腹地,是东北经济最发达、市场最活跃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春国际空港已开通了76条国内外航线,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对内对外交往方便快捷。即将建成的哈大高速铁路,使长春到大连的时间仅为两个半小时,到哈尔滨的时间仅为1小时。已经建成的长春内陆港,可使客商享受到大连口岸的全部服务功能,为长春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长春集合了国家“三大战略”的聚焦。“三大战略”即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粮食主产区增产战略、长吉图经济区发展战略。自2003年,中央做出振兴东北的重大决策部署后,长春历经7年快速发展,已成为东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支持东北振兴的新一轮综合性政策,使长春的发展思路更为明晰。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其中,长春承担了增产30亿斤商品粮的重要历史任务。2009年9月,吉林省提出的长吉图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审议,正式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春作为长吉图的起步区和龙头带动区,将在各方面得到国家的更大支持。国家“三大战略”对长春的聚焦,将为新一轮发展带来强大的政策集成和产业集聚效应。长春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具活力、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之一。

  长春具有丰富的农牧资源禀赋。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0万吨左右的水平。多年来,我市粮食商品量、出口量、加工量稳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长春畜牧业发达,畜禽饲养量大、质量优、供应足,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长春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长春的制造业发展史铸就了新中国工业的光荣与梦想。新中国第一辆卡车、第一辆轿车、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架航空照相机都诞生在长春。现阶段的长春,汽车工业是长春最鲜明的产业代表。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马自达、美国通用等世界汽车产业巨头,大陆、电装、江森、德尔福、麦格纳、采埃孚等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均在长春投资建厂。2009年长春汽车产量达到123.5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是中国中高端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根据我国汽车市场日益旺盛的实际需求,我们正在全力实施新增整车产能100万辆、发动机产能100万台、变速器产能100万台、专用车产能10万辆和新增汽车零部件产值1000亿元的“五个一工程”。2011年,长春汽车产能即可达到200万辆。我们初步规划到2015年,长春汽车产能达到300万辆的规模。长春还是全国轨道客车生产的主要城市,全国铁路客车保有量的50%、城轨列车保有量的70%都出自于长春制造。正在建设的长春轨道交通制造园,将形成1000辆高速动车组、1000辆城轨客车的产能,产品研发、制造、维修和检验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将拥有世界上试验速度最高的高速列车试验基地。长春农产品加工业发达,拥有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玉米加工企业、亚洲最大的肉鸡、肉牛加工企业。建设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基地、轨道客车制造基地和玉米生物化工基地,是长春未来全力奋斗的目标所在。

  长春现代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长春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关注,浦发银行、韩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相继在长春组建分支机构,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正积极筹划在长发展,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物流业正在成为长春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运营和规划建设中的汽车、粮食、果蔬等20个投资超1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将幅射全东北。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市建成区每年都以近1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国内知名的和记黄浦、万科、保利、中海都在我市投巨资,开发了一大批高档住宅小区。服务外包蓬勃发展,简柏特、中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外包企业相继落户长春,启明、鸿达等一批本地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商。长春会展业起步早、发展快,以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消夏节为代表的一批经典品牌展会,使长春作为“全国会展名城”的影响越来越大。

  长春具有发达的科技人才优势。长春是中国光电子技术发源地和科研基地,在我国已经完成的载人航天工程中,一些重要设备和材料均在长春研制生产。长春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制和生产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国家基因药物基因干扰素中试、基因工程疫苗中试两大基地均设在长春。现在,国家已批准长春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创新基地。长春人力资源丰富。拥有汽车动态模拟等1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39个部省级实验室、96个科研院所。拥有吉林大学等28所全日制大学,在校大学生超过3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近60万人,科技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长春拥有超过40万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用工成本远低于沿海地区。

  长春具备加快发展的充足要素资源。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实施了水源地保护工程、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燃气管网及电网、热网改造工程等建设,使长春具备了丰富的水、电、煤、气、热等生产要素,并且价格优惠,供应稳定,为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同时,长春建设了具有优良基础设施的各类开发区20个。其中有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8个。这些开发区内各种配套服务及孵化平台完善健全,用地空间充足、价格优惠,为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创造了高效便利的基础条件。目前,开发区以占全市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市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了全市6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70%以上的全口径财政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和90%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十分明显。正在全力建设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是长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

  长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长春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夏有避暑佳地,冬有赏雪美景,是东北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来长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长春虽然建城时间只有210年,但白山黑水孕育出的关东文化,加上建国60年来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积淀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建设东北亚文化名城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2007年,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长春成功举办; 2008年,长春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在我国幸福感城市评选中,被评为 “最有人情味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国大中城市畅通工程评比中,位列第3名。这些评价,标志着长春已经进入我国内陆最适宜人居的城市行列。

  长春政务服务优质高效。为加快建设具有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我们正以高质量的软环境建设为基础工程,全力打造适宜于投资发展的服务机制。我们拥有一支思想解放、诚实守信、积极作为的服务团队,是国内外客商最理想的沟通者、最高效的服务者和最贴心的合作者。长春建有完善的行政服务体系,对重大投资项目,全面实行了各级领导联系包保、相关部门全程服务的联动机制。为充分把握经济发展的先机,2010年,市政府1号文件中,将发展先进制造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对于这些行业的重大投资项目,在用地方面,我们可采取协议地价的优惠方式;在投融资方面,我们将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或推荐上市;在服务方面,我们将采取“一事一议”、 “特事特办”的方式,完善从招商项目审批到建设的“绿色通道”,努力降低企业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