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春市 > 招商项目
长春市北方药谷医药产业园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2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中国北方药谷项目拟采用农业农村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方式,围绕北药道地药材的开发利用,以破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引领、以数据为核心,重点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北药交易市场,着力打造集交易、种植、标准认证、生产、研发、流通、出口于一体的产业链,形成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项目将协同推进吉林省中药产业“一主六双”产业布局,以长春新区为依托,长春市为核心引领,带动北药中草药种植基地升级,带动数千家企业参与,为数万人提供就业,到2024年实现年交易额200亿,到2026年实现年交易额500亿,到2028年实现年交易额超千亿元。项目将建立国家级标准的道地药材市场体系,以市场带动高标准种植、规模加工和产品创新,努力成为我国北方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中药饮片加工及出口基地、中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项目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国外市场,以市场为引领、以数据为核心,充分挖掘中药产业数字化优势,结合区域医药基础和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努力破解中药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闭合运作,在吉林省形成万亿级中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带动北药发展,初步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产业生态圈。

1.1.2 市场前景

(1)中药材种植面积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中药材种植已成为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调整种植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据统计,我国中药种植面积在2016-2021年间处于上升状态,2021年,我国中药种植面积达到5638万亩,较2020年同比上升3.35%;2022年受政策影响,多区域大力实施退林还耕、复耕种粮等措施,中药种植面积大大缩减,加之气候因素的影响,种植成本的上升,药农普遍收益不高,导致种植面积大大缩小。2022年中国中药种植面积达到5250万亩。

图1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统计

(2)中药材市场成交额

中药材因为药材质量好、疗效好,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了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稳步增加。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2022年达2084.67亿元,同比增长8.8%。

图2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

(3)中医药市场规模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人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20-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由3938亿元增长至450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0%。

图3中国中医药市场规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饮片质量整治工作,监管力度的加强导致了饮片加工行业规模在2018-2020年出现负增长,2017-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根据《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22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达2332亿元,增速达13.4%。

图4中国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

(4)重点企业分析

1.片仔癀:国家级绝密配方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56年,位于漳州市高新区,是以医药制造、研发为主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1999年12月改制成立,2003年6月于上交所上市,市值超2000亿,居上市公司中药板块第1位。公司产品治疗范围涵盖肝病、感冒、皮肤科等治疗领域,业务除药品外,还包括药品流通等业务。公司产品“片仔癀”是我国少数同时纳入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和绝密级中药的产品之一,拥有极高产品壁垒。

2.云南白药:品牌价值第一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制于1902年,名列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品牌。1971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建厂,1993年作为云南首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1996年实现品牌的完整统一,1999年成功实施企业再造,2005年推出“稳中央、突两翼”产品战略,2010年开始实施“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从中成药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之一。

3.同仁堂:打造中药全产业链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是同仁堂集团旗下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于1997年成立,并在上交所上市。同仁堂集团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攻方向,目前在经营格局上形成了以制药工业为核心,以健康养生、医疗养老、商业零售、国际药业为支撑的五大板块,构建了集种植(养殖)、制造、销售、医疗、康养、研发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条。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橡胶膏剂、散剂等8种剂型,涉及治疗领域包括泌尿系统中的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

4.中国中药:配方颗粒龙头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药产业板块的核心平台。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红筹上市,总部管理中心位于广东佛山。中国中药2013年由盈天医药更名而来,集医药研发、生产、流通为一体,主营业务为在中国制造及销售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西成药产品,主要为呼吸系统药物、鼻部制剂、心脑血管药物、风湿骨伤药物以及骨科药物。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红筹上市,总部管理中心位于广东佛山。公司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集科研、制造、销售为一体,涵盖中药材种采、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大健康等相关领域。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近年来,中国中医药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中医药行业发展与创新,《“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具体情况列示如下:

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盘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制定一批中医特色诊疗方案,转化形成一批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开展中医药活态传承、古籍文献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中医循证能力。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快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加强中药质量保障,建设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可追溯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全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机制。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明确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3年国家药监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中指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当前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全面加强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全过程审评审批加速、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全球化监管合作、全方位监管科学创新,向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药品监管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

(2)人才优势

长春市是国内著名的高智力密集区,国内知名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十几所重点学府都坐落在长春市。更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国家、省(部)属科研机构以及设计院、计算测试中心和国家设在长春市的多个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长春市人力资源充足、拥有价格优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企业需求本项目的实施提供高级管理人员和技工人员。

(3)区位优势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哈尔滨市接壤,位于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之间,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城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腹地城市。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项目按照“一市场、五中心、三基地”的形式投资建设,主要建设“北方药谷”、道地中药材大数据中心、国家级道地药材认定及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北药科技研发工程中心及育种中心、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中药真实世界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基地、中成药创制基地、非药加工基地等建筑。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510117.79万元,利润332225.91万元,投资回收期5.0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33.22%。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1.4.2 社会评价

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进程,已从重视规模转向规模和质量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药新药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全产业链质量管控继续加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手段,中医药与健康养生、健康旅游等行业发展融合度加深,体现了中医药与生活方式结合较为紧密的特点,有利于最大化发挥中医药健康促进价值。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吉林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将有助于“健康吉林”战略的有效实施。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长春市长春新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新区管委会

地址:龙湖大路5799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新区是第17个国家级新区,范围包括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管辖面积4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8万人。近年来,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新区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一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842.9亿元,规上工业产值834.7亿元,占全市1/4;近三年累计完成固投近千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近60%。二是主导产业蝶变升级。着眼构建“311”现代产业体系,做强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高质量打造药谷、光谷、新材料基地“两谷一基地”,在建产业园区80个,“四上”企业609户,规上工业企业192户,市场主体11.4万户。医药产值达到236亿元,占全市84%、全省30.7%,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中产业综合力位列第16位。三是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98户,占全省1/4、全市1/3;“专精特新”企业365户;上市企业11家,占全市30%。累计引育人才17万余人,2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与20位院士达成合作协议。四是对外开放活力迸发。国际陆港获批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长春药品进口口岸获国务院批复,中俄科技园是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引智示范基地,中白科技园是全国百家特色载体。五是营商环境区域一流。长春智慧法务区先后落位毕马威、金杜等44个项目,多项“放管服”改革,被列为试点并在全省推广,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新区医药办

联 系 人:王玉

联系电话:18843187776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15704317930

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