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春市 > 招商项目
长春市免疫球蛋白生物医药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14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免疫系统由免疫组织、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免疫球蛋白是免疫活性分子中的一类,而免疫活性分子包括免疫细胞膜分子,如抗原识别受体、分化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以及一些其他受体分子等;也包括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分子,如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

该项目主要包括:免疫细胞临床应用与治疗、动物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原料生产等。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已成为恶性肿瘤等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细胞免疫疗法是给予免疫学原理与方法,采集人体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以增强靶向性杀伤功能,再输回体内,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血液与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及突变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1.1.2 市场前景

(1)免疫球蛋白市场分析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血液制品产品已由最初的人血白蛋白发展到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微量蛋白等20多个品种。从不同的血浆蛋白成分中能够提取出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如从白蛋白中可提取出人血白蛋白,用于调节血浆渗透压、运输、解毒以及营养供给;从免疫球蛋白中可提取出肌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免)、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以及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特免)。

作为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免疫性贫血以及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加剧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免疫球蛋白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带动其批签发量不断增长。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场景和社会认可度逐渐增加,我国免疫球蛋白批签发量从2016年的2091.75万瓶增至2020年的3394.87万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9%。

在静丙方面,静丙批签发最多企业为天坛生物,2020年批签发占比为24.1%,第二到第四则为上海菜士、泰邦生物和华兰生物。四家企业累计市占率达到64.1%,对我国静丙的批签发趋势起到重要作用。

在狂免方面,分企业来看,远大蜀阳市占率第一,占比为18%,第二到第四名分别为卫光生物、泰邦生物和广东双林,市场占比分别为17.9%、14.2%以及11.8%。

(2)免疫球蛋白前景分析

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受者从低或者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不少免疫力弱的人都选择注射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价格不断上涨。

我国免疫球蛋白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我国免疫球蛋白研发技术与海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国产免疫球蛋白市场渗透率较低。山东泰邦生物、新乡华兰生物、深圳卫光生物、北京天坛生物以及江西博雅生物等为我国免疫球蛋白龙头企业。深圳卫光生物专注于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公司代表产品,含有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双重治疗作用。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企业较多,竞争较为激烈,山东泰邦生物、成都蓉生药业、上海莱士血液制品、华兰生物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3.1%、11.5%、9.7%、9.2%。

2022年全球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市场规模达1107.65亿元(人民币),中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市场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为14.54%。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市场规模将达2396.91亿元,2022至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7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免疫球蛋白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未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高,抑制的需求被释放,白蛋白的消费占比将会下降,免疫球蛋白将成为行业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具备相应产品产销能力的企业必将大幅受益。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2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针对新靶点、新适应症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CAR-NK)等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产品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重点开发超大规模(≥1万升/罐)细胞培养技术,双功能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肽偶联药物、新型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型生物药的产业化制备技术,生物药新给药方式和新型递送技术,疫苗新佐剂。

(2)区位交通优势

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长春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亚、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这个地理位置有利于示范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经贸合作,吸引国际投资和人才。

铁路交通: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拥有多条铁路干线贯穿全境。长春站和长春西站是主要的火车站,可直达国内各大城市。此外,长春市还有多个货运站,承担着大量的货物运输任务。

公路交通:长春市公路交通发达,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贯穿全境。长春市还建设了多个长途客运站,方便市民出行。此外,长春市还有大量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市内交通服务。

航空交通:长春市拥有龙嘉国际机场,可直达国内各大城市以及部分国际城市。龙嘉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为长春市提供了便捷的空中交通服务。

城市交通:长春市重视城市交通建设,建设了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构成了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此外,长春市还有大量的公交车和有轨电车,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市内交通服务。

高铁交通:近年来,长春市加强了高铁交通建设,建设了多条高铁线路。长春市是京哈高铁、哈大高铁、长吉城际铁路等高铁线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选择。

(3)产业优势

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公布了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提升2位,位居全国第14位,连续三年实现跃升。

长春新区是首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产业核心区、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作为吉林省、长春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春新区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医药健康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3.2平方公里的“长春药谷”。

长春“药谷”集聚了长春高新、金赛药业、百克生物、迪瑞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汇聚了生物医药健康相关企业210户,其中规上企业26户、高新技术企业79户、专精特新企业45户,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0.4%,产值总量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81.6%、占全省近33.7%,位列省内各地市之首。

(4)人才优势

长春新区集聚了一批全国知名的高校院所,培育了一批行业一流的科技人才,诞生了一批影响巨大的创新成果。目前,长春新区拥有生物医药领域两院院士5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超1800名,通过优质的产业生态、浓厚的创新氛围、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诸多高层次医药人才在长春新区创新创业。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重点开展免疫细胞临床应用与治疗、动物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原料生产等。具体建设办公楼、实验中心、生物制药车间、生物药原料车间、恒温库以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1,750万元。

图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2,246.6万元,利润17,241.4万元,投资回收期4.9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34%。

图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为长春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免疫球蛋白生物医药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当地医疗健康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改善民生福祉。

推动科技进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长春市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增加就业机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为社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长春市免疫球蛋白生物医药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和医疗健康水平,还能推动科技进步和增加就业机会。

1.5 合作方式

国内合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新区

地址:长春市龙湖大路5799号

2.2 概况

长春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创新氛围浓厚、开放条件优越、承载能力较强。要把建设好长春新区作为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长春新区的职能之一是“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长春新区内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高教科研等产业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三省中部枢纽区域,有着很强的区位优势,加上未来新区内的政策创新支持,能够对哈长城市群、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辐射哈长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吉林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联系人:陈正

联系电话:0431-82158601  

          13843083296

传    真:0431-82158601

邮    箱:512743283@qq.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15704317930

传    真:0431-82700590

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