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第三方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作为专业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医疗机构,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效能,由于汇集了检验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专业规模化运作模式,可以保证提供项目齐全、结果可靠的检验服务。发展第三方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对我国现有医学实验室进行补充优化,能使社区医院、诊所留住病人,缓解现阶段大型综合医院病人严重过多的问题。
长春市医学检测中心拟建在长春市净月高新区,作为专业医学检验综合服务商,具有规模优势和平台优势,项目的建设可以助力第三方区域性医学检测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医学检测中心打造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示范性医学检测中心,为提高地区人民的医疗检测服务水平与能力做出贡献。
1.1.2 市场前景
(1)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现状
第三方医学诊断是指独立于医疗机构,为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等提供的医学诊断检测服务。提供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医学检验中心通常被称为独立医学实验室。从第三方医学诊断提供的服务来看,可将其主要划分为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两大板块的业务。医学检验包括常规的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等以及高端检验(如基因检测等)。病理检验包括细胞病理诊断、组织病理诊断等。
第三方医学检测诊断起源于美国,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至今有近100年的历史。欧洲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也紧跟其脚步,得益于良好的医疗保障以及较高的医疗科研水平,第三方医学检测诊断在这些国家发展迅速。
《独立医学实验室细则》在2009年发布,近几年分级诊疗政策持续推进,加之借助于两次医改的红利政策优势,行业高增长得以保持。仅仅经过了20年左右的时间,即逐步形成了稳定的行业格局,各大头部企业正在加速并购抢占市场,并将业务与触角延伸至国际市场。
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从117亿元增长到3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2%。到2022年底,该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至390亿元。在细分领域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仍然是最大的两个市场,分别占据38%和36%的份额,其次是生化诊断(15%)和POCT(11%)。
在医疗控费等政策的驱动下,越来越多医疗机构选择与第三方医学检测诊断机构合作,从而降低检验成本,维持利润水平,因而第三方医学检测诊断机构的单店规模不断扩大。除此之外,技术的发展使得第三方医学检测诊断机构能够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临床检验项目,同样促进第三方医学检测诊断机构单店规模的扩大。在单店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的共同推动下,第三方医学检测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正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2021年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5.8%。按照目前发展向好的趋势下,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未来还会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达到405亿元。
图表1:2016-2022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和运营。这为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
从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现有竞争梯队布局来看,第一梯队企业包括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等,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第二梯队企业主要包括金域医学、华大基因、圣湘生物、美康生物等,注册资本在3-5亿元之间。第三梯队企业包括凯普生物、艾迪康等,注册资本小于3亿元。
从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地。
从营收规模占比来看,2022年,金域医学占比最高,达到35%左右。其次是迪安诊断及艾迪康,占比分别达到30%、12%。目前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实验室数量达到2100家。合领先企业第三方医学诊断实验室数量来看,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产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金域医学及迪安诊断第三方医学诊断实验室数量分别为39家、40家,占比均约为2%。
(2)需求升级促进了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
第三方医学诊断企业所设立的医学检验中心又称为独立医学实验室(ICL)。第三方医学诊断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商,中游为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下游主要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医疗领域之一。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医疗机构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医学检测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独立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供专业、高效的医学检验服务,弥补了传统医疗机构的不足。
我国医疗改革深化和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压力的增加,将加速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渗透率的提升。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行,二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的检验需求得到显著释放,诊疗量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样本增加。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能有效解决制约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能力的关键问题,在成本控制和诊疗专业化方面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许多基层医院无法完全满足对诊断项目多样化的需求,第三方医学诊断成为良好的服务补充者。
另外,近年来国家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政策下调医院检查费用,防止从“以药养医”转变成“以检查补医”,避免“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监管部门要求检验项目价格下调后,检验科利润减少,促使医院更有动力将检验项目外包给具有成本优势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执行,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合理节约运营成本。
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预计到2030年,我国≥65岁人口将占全球老龄人口的1/4,因此医疗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对于疾病预防的重视,推动了行业需求升级及模式转变,由“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升级,由重“治”模式向“防-诊-治-养”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转型。
由此诞生的许多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康复机构和养老机构,将逐渐成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重要业务来源,带动区域医学检验的发展。同时,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在前10名致死原因里,有8个是慢性病或由慢性病导致的。慢性病患病率、致死率不断提升也将成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我国现有高收入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常规医学检验,高端检验需求持续增加。由于诊断行业受到国家政策限制比较多,公立医院在体制之下有许多新技术无法快速开展,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凭借相对灵活的市场模式,可快速引进新检验项目,充分满足临床多样化需求。
未来,常规的免疫、生化、病理检验增速有限,高端检验包括癌症、内分泌、基因组学、血液学与凝固、神经内科、传染病和免疫学、毒理学,特检包括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与肿瘤易感基因检测、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基因检测、罕见病基因检测、无创产前筛查(NIPT)、基于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个体化用药和诊疗,以及全基因组测序等领域占比会持续提升,将逐渐成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主要利润来源。
从检验项目来看,国内三甲医院本身仅能够进行700~800项,而领先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已经可以提供2500项(欧美发达国家检验项目数量近5000项)。
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严重,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服务能力相对较差。同时,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因此,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拥有市场规模扩大的多种特定要素,将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以及规模化、专科化、平台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
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在专业能力、响应速度、服务水平、成本优化、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了独特优势,获得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受益于分级诊疗和医保控费,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前途光明。本项目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为目标,重点打造长春区域性医学检测中心。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共同编制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全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统筹配置,其中,医学检验中心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行业发展目标/方向主要包括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等。
2023年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六部委决定在全国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下发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要求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这意味着我国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区位交通优势
长春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亚、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长春作为东北区域的心脏城市,处于连接京哈线、哈大线、京延通道和丹白通道的黄金位置。净月高新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区内道路总长度240多公里,生态大街、福祉大路、净月大街、临河街等“三纵六横”主干道路与穿城而过的三环、四环和绕城高速,织就了净月成熟的交通网络;东部快速路南延、天普路立交桥跨伊通河西进、长双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又将净月与其他城区、龙嘉机场、轨道交通的时空距离拉近到半小时圈内,形成丰富的立体交通体系。
(3)科创资源优势
净月高新区汇集高等院校11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9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43个、各级技术转移机构44个、一线科研人员近4万人。拥有孵化载体36家,总孵化面积31.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79家,是长春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实验研发、成果转化基地。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项目按照功能区进行模块划分,大体分为医疗信息管理中心、健康软件开发中心、健康档案管理中心、医学检测中心及健康管理咨询中心。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250万元。
图表2: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101万元,利润3,333.3万元,投资回收期4.8年(税后,含建设期1.8年),投资利润率33%。
图表3: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为长春各个综合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检测一站式服务,极大程度节约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提高医疗检测精准性和可靠性。
1.5 合作方式
投资单位独资、合资、合作建设,自主经营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福祉大路1572号
2.2 概况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净月高新区)成立于1995年,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4月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区域面积47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2.5平方公里,下辖3个整建制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35个村、39个社区,人口数40.87万人。先后获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广告创意示范园区、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国家级称号”。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3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区级财政收入6.19亿元。
净月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广告创意示范园区”等9个国家级称号,是长春市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中的“长春国际影都板块”核心区。确定影视文旅、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和金融总部、科技研发、生态环保三大重点行业,净月高新区将以创新引领发展,努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长春国际文旅创意城,打造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的生态高地、时尚高地和数字高地。净月高新开发区科教资源的丰富度和聚集度在全国首屈一指,拥有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华桥外国语学院等15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达20万人。雄厚的科技基础、强大的科研力量、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发展高端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宋昊妍
联系电话:0431-85828798
邮箱:conanyu_2001@sina.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15704317930
传真:0431-82700590
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