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近年来,长春新区不断探索创新医疗模式,加强了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医疗企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入驻。
“三位一体”是指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医联体应用及智能医疗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旨在探索和发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医疗健康产业新生态。
1.1.2 市场前景
(1)市场现状分析
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医联体应用及智能医疗装备制造是医疗产业中的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行业及市场前景。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21.3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智能医疗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60.2亿美元。
当前,“人工智能+医疗”步入发展快车道,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是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战略新兴产业,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上游为原材料及部件,包括原材料、硬件、软件、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服务供应商;中游为不同类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下游为应用市场,包括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第三方实验室、养老院、家庭用户、体检中心。
目前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大致可分为10种,例如:人工智能有源手术设备、人工智能放射治疗器械、人工智能医用成像器械、人工智能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等,具体如表所示: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7.21亿美元,2023年约为16亿美元。
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康复、监护、中医等领域,主要集中于诊断与治疗两大方向,占比约65.8%。康复、监护、中医占比分别为14.1%、12.6%、7.5%。
图表1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覆盖领域

(2)市场前景分析
智慧医疗(smart healthcare)是一种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手段应用于医疗行业的研究和开发,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医患沟通体验。智慧医疗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以下从技术、医疗、政策和市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①技术方面
智慧医疗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患者管理、医生诊疗、病友社交、医药卫生管理等方面。国内智慧医疗市场已经深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技术方面主要有以下趋势:
Ⅰ.移动医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智慧医疗企业通过开发医疗App、互联网诊所、在线问诊等应用,实现了移动化医疗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减少了患者看病的等待时间和长途奔波的麻烦。
Ⅱ.人工智能: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智慧医疗可以实现自主诊断、智能导诊、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了医疗判断和治疗效果。
Ⅲ.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行业的多方面业务交互、多终端设备接入和大数据的更好共享和收集,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Ⅳ.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智能家居的一体化,增加了医疗行业的安全度和可靠度。
②医疗方面
在医疗领域,智慧医疗在医生/患者沟通、个性化医疗和医疗数据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Ⅰ.医生/患者沟通:借助智慧医疗技术,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不仅可以降低面对面就诊的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实时监测病情和提供患者医疗建议。
Ⅱ.个性化医疗:智慧医疗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的诊断,为患者提供更贴心和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如精确的治疗方案和个性化的用药建议等。
Ⅲ.医疗数据共享:通过医疗数据共享,医疗机构可以获得及时的医疗信息和数据,提高医疗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实现更好的网络化医疗服务。
③市场领域
在市场中,智慧医疗被广泛应用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Ⅰ.手术操作管理:智慧医疗可以实现手术操作实时追踪,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效率性,减少人为失误带来风险。
Ⅱ.慢病管理:智慧医疗可以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定期随访以及智能化的用药建议和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推动了慢病保险等有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Ⅲ.远程医疗:智慧医疗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远距离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测等服务,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
Ⅳ.智能医疗设备:智慧医疗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医疗设备上,如智能床垫、智能晕车带等设备,提高了设备监测和治疗效果,推动了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和优化。
综上所述,智慧医疗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可以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对人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1.3 技术分析
技术来源:自主开发、与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联合(产学研合作)开发、技术引进消化创新。
技术水平: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商标注册情况;技术标准化实施情况;获得国家、省、市政府科技项目立项及完成情况。
1.1.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探索和创新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应用。
《长春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人工智能+医疗为拓展方向”。
《长春新区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智能医疗、远程医疗等健康服务新模式的研究和推广”。
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智能医疗等医疗服务新模式”。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医疗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医疗产业,推进医疗信息化和数据共享,探索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打造智能医疗健康服务新生态。
长春新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该政策文件指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是当前的重要方向。政府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提升医疗服务和医疗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该项目的“三维一体”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医联体应用及智能医疗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与该政策文件提供的政策目标高度契合。
(2)区位交通优势
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长春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亚、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这个地理位置有利于示范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经贸合作,吸引国际投资和人才。
铁路交通: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拥有多条铁路干线贯穿全境。长春站和长春西站是主要的火车站,可直达国内各大城市。此外,长春市还有多个货运站,承担着大量的货物运输任务。
公路交通:长春市公路交通发达,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贯穿全境。长春市还建设了多个长途客运站,方便市民出行。此外,长春市还有大量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市内交通服务。
航空交通:长春市拥有龙嘉国际机场,可直达国内各大城市以及部分国际城市。龙嘉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为长春市提供了便捷的空中交通服务。
城市交通:长春市重视城市交通建设,建设了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构成了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此外,长春市还有大量的公交车和有轨电车,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市内交通服务。
高铁交通:近年来,长春市加强了高铁交通建设,建设了多条高铁线路。长春市是京哈高铁、哈大高铁、长吉城际铁路等高铁线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选择。
(3)项目资源优势
长春新区作为长春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长春新区积极推进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和政策力度,优化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的利用,力求实现医疗模式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背景下,长春新区医加医“三维一体”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医联体应用及智能医疗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项目,将大力发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整合医疗资源和科技创新力量,建设智能化、预防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此外,该项目还将与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互联网等相关行业密切合作,推动智能医疗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的发展,提高长春市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该项目的成功将有助于推动长春新区医疗健康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规划建设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医联体应用及智能医疗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
项目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会展中心,储运配套中心,员工宿舍,行政办公楼以及相关辅助配套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64,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5,3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0,596.9万元,利润49,697万元,投资回收期4.8年(税后,含建设期1.5年),投资利润率3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该项目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加速医疗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推动医疗科技的创新和转化,积极响应以人为本、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政策导向和社会意义。以促进医疗健康和康养产业的融合和发展,建立全新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 合作方式
投资方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新区建丰街与盛业路交会西侧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新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长春新区龙湖大路5799号
2.2 概况
长春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创新氛围浓厚、开放条件优越、承载能力较强。要把建设好长春新区作为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长春新区的职能之一是“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长春新区内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高教科研等产业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三省中部枢纽区域,有着很强的区位优势,加上未来新区内的政策创新支持,能够对哈长城市群、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辐射哈长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吉林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校语
电话:13324307688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电话:15704317930
传真:0431-82700590
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