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教育系统把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以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效能社会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进入21世纪,民办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二胎政策放开,未来必将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催化国际学校行业的发展与革新。本项目将围绕国际教育、生活府邸和周边商业及配套三大板块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在长春东部建立以国际化教育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1.1.2 市场前景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按教育运行场所,教育可以分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按教育主体性质,教育可以分为公办教育及民办教育。按教育培养层次分类,教育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

目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K12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E-learning(企业在线学习)等多层次体系。其中,K12阶段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核心且尤为关键的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国民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中国各级学校数量为51.85万所,其中学前教育占比55.78%,义务教育占比38.88%,高中阶段占比4.28%,高等教育占比0.58%,其它占比0.48%。学历教育在学校学生数量为2.93亿人,专任教师数量为1880.36万人,分别同比增长0.69%、1.95%。在校学生和专任教师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分别占比54.14%、56.67%。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我国教育市场规模得到修复,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据统计,2022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552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K12教育(小学、初中及高中,不包含教育培训市场)市场规模占比最大为46%,其次为幼儿教育,市场占比22%,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市场规模分别占比19%、13%。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28707亿元。

从行业竞争来看,我国教育行业集中度非常分散,主要是以公办教育为主,自2017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并实行之后,国内教育市场各行业民办化程度有所提升。目前义务教育中小学主体仍为公办学校,在幼儿园、高校及中职行业民办程度较高,特别是幼儿园市场,民办化程度达到65%以上。未来随着国家推进民办教育市场建设,各级学校民办化程度将继续提升。

预测到2025年,我国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6434亿元。民办教育招生人数达到3351万人。招生人数逐渐扩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教育关注度大幅度提升。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都呈现新特征,特别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市场基础更加扎实,空间更趋广阔。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扩大内需面临不少问题挑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消费升级面临的困难增多,扩大有效投资存在较多制约,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发展规律,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产业优势
长春市是中国大学在校生在城市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长春市拥有中国现今办学规模最大的普通高校——吉林大学、中国光学英才的摇篮——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中国航天员的摇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截至2022年末,长春市共有幼儿园1110所,比上年增加46所;教职工2.6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2万人;在园幼儿14.34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5.5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承担学前教育(幼儿园、附设幼儿班)专任教师1.37万人。共有普通小学413所,比上年减少460所;另有不计校数小学教学点935个,比上年增加460个;教职工3.2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74万人;小学毕业生7.77万人,招生6.81万人;在校生44.53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承担小学教学任务(含普通小学、小学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段、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段、附设小学班)的专任教师3.63万人。共有初中(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职业初中)学校326所;教职工3.4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3万人;初中阶段毕业生7.49万人,招生7.76万人;在校生22.98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承担初中教学任务(含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段、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段、完全中学初中段、附设初中班)的专任教师2.23万人。共有普通高中(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学校87所,比上年增加1所;教职工1.8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5万人;普通高中毕业生5.12万人,招生5.38万人;在校学生16.33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承担普通高中教学任务(含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中段、完全中学高中段、附设普通高中班)的专任教师1.18万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90所,比上年减少3所;教职工0.5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3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58万人,招生1.72万人;在校学生5万人;承担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含中等职业学校、附设中职班)的专任教师0.38万人。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教职工537人,其中专任教师434人;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毕业生696人,招生544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194人,招生172人;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在校生3787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337人。
(3)区位优势
长春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2017年10月13日,长春国际港暨中欧班列(长春—汉堡)正式开通。长春国际港依托长春铁路综合货场建设,是东北最大的一级铁路综合物流基地。长珲城际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相继开通,形成长春站、长春西站两个铁路客运主站。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为民用4E级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四大国际机场之一、东北亚航空枢纽门户、东北亚区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我国主要建设的干线机场,龙嘉机场一期、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建成2座航站楼、1条跑道,累计运营航线150条,通航城市73个,初步形成了辐射国内、布局东北亚、连接东南亚主要国家和俄罗斯地区重点城市的空中交通网络。
长深高速、珲乌高速、京哈高速、长长高速等在长春市交汇,连接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长春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长春一小时经济圈连接长春市九台区、岔路河镇、长春市双阳区、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怀德镇、农安县、德惠市等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春、吉林及周边市、县企业发展和孵化的重要平台。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规划面积约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国际教育、生活府邸和周边商业及配套三大板块。其中国际教育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国际双语学校。生活府邸包括容积率在1.2以内的高端生活住宅,为国际学校目标人群提供住宅配套。周边商业及配套主要包括精品商业综合体、休闲娱乐中心,满足教育小镇的商业和休闲娱乐需求。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4744.65万元,利润49423.39万元,投资回收期8.0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6.47%。

1.4.2 社会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地方和相关企业的长远利益、市场潜力巨大。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并对长春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能带动就业2000余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都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莲花山大路5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是2010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是长春市委、市政府直管的五个开发区之一。位于长春市东部,与长春市和吉林市相连,规划控制面积417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362平方公里,下辖“两镇一乡”26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
2007年4月,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2008年10月,长春市政府将莲花山地区列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
2009年,与长东北区一道列入国家图们江区域合作规划范围,享有先行先试等优惠政策。
计划利用10年时间,使这里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旅游假服务人口达到20万人次,将莲花山区域建成中国北方宜居、宜商、宜休、宜乐的示范区,休闲度假胜地和东北亚国际交流基地。
2019年9月20日,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工商联招商四局
联 系 人:李倩
联系电话:81337692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15704317930
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