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汽车胶黏剂涵盖了汽车工业中用于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以及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各类粘结剂和密封胶。通过应用粘接技术,可以实现降噪、减振、减轻重量、降低能耗、简化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增强驾驶和乘坐的舒适度,达到其他连接方式难以企及的效果。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汽车胶粘剂通常展现出显著的环保优势。例如,热熔胶棒在生产和使用阶段几乎不释放有害气体,满足了现代工业对环保的严格标准。此外,其操作简便快捷,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
1.1.2 市场前景
(1)汽车胶黏剂市场现状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胶粘剂作为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近年来,汽车胶粘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全球汽车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汽车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汽车胶粘剂的性能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环保、节能、低碳等理念的普及,也促使汽车制造商采用更加环保的胶粘剂产品。
汽车胶粘剂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如车身装配、零部件粘接、密封防漏等。其中,车身装配是汽车胶粘剂的主要应用领域,占市场需求的较大比重。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包、电机等部件的粘接和密封也成为汽车胶粘剂的重要应用领域。
根据树脂类型,汽车粘合剂分为环氧类、丙烯酸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SMP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其他树脂类。2024年,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合剂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从技术角度来看,汽车粘合剂分为热熔型、溶剂型、水基型、压敏型、反应型和热固型,其中反应型技术占据67.9%的最大份额。由于其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优异耐久性以及高粘合强度,其增长率很高,因此得到广泛采用。
根据车辆类型,汽车粘合剂分为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和重型商用车,其中乘用车细分市场在2024年占据最大份额,占66.7%。乘用车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并且由于人均收入的增加,乘用车在发展中国家也在增加。
从主要厂商看,目前,汽车胶粘剂市场的主要厂商包括汉高、陶氏化学、3M等国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系列,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崛起,逐步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2)汽车胶黏剂市场预测
轻型汽车需求持续上升:随着汽车行业日益重视轻型汽车的制造,以提升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粘合剂在连接铝、复合材料和塑料等不同材料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材料通常用于轻型汽车的生产。这一趋势促进了对汽车粘合剂的需求,因为它们为传统的机械紧固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减轻了汽车重量并提升了燃油效率。
电动汽车 (EV) 的普及:全球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加速了对汽车粘合剂的需求。电动汽车需要特定的粘合剂来组装电池、进行热管理和粘合轻质材料,以抵消电池组的重量。随着电动汽车产量的增加,预计将大幅增加对满足电动汽车制造特定要求的先进粘合剂的需求。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扩张: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为汽车粘合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在电池组装、动力系统和热管理应用领域。开发满足电动汽车独特需求的专用粘合剂可以为粘合剂制造商开辟新的收入渠道。
生物基和可持续粘合剂的开发: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环保和可持续粘合剂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发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和减少环境影响的生物基粘合剂,可以满足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监管要求。
复合材料和先进材料的使用增加:汽车行业正转向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高强度塑料等先进材料,这为专用粘合剂创造了新的机会。这些粘合剂可以定制,以有效粘合先进材料,从而提供增强的性能、耐用性和减轻重量的优势。
预计到2027年,汽车胶黏剂市场市值将达到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车用胶黏剂的估值将超过20亿美元。因此,国内汽车胶黏剂市场潜力巨大。
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完整、产量大、产品竞争力强。项目建设地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生产所需的资源条件相当完备。
1.1.3技术分析
汽车胶粘剂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材料准备:汽车胶粘剂的主要原料包括环氧树脂、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等。这些原料需要经过加热预聚处理,以确保其反应性和粘接性能。
混合与捏合:将预聚处理后的原料按照试验条件计量加入捏合机中,进行均匀混合。这一步骤确保了胶粘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研磨与成型:混合均匀后,通过三辊机研磨至细腻均质的膏状物,形成最终的胶粘剂产品。这一步骤确保了胶粘剂的物理性能和粘接效果。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国家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汽车胶粘剂行业的发展。例如,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等环保用胶被列为鼓励性产业,享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提出催化剂新产品、新技术,染(颜)料商品化加工技术,电子化学品和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助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胶粘剂、密封胶、胶粘带、无机纤维、无机纳米材料生产,颜料包膜处理深加工被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推动高端新材料发展、加强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应用;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关键技术突破。
(2)产业优势
长春市汽车产业体系完备,现有6大整车厂、7大汽车品牌,世界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近一半落户长春。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城市、国家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也是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长春紧紧抓住汽车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积极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造世界级的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据统计,目前,长春市拥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1000余家,配套产值规模近1600亿元。2023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值1399.1亿元,同比增长8.6%,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30.6%。
(3)区位优势
长春市经开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是哈大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这一地理位置使得经开区成为连接东北亚各国的重要枢纽,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区域合作。
经开区的交通网络极为便利。区内集航空、铁路、高速、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拥有龙嘉国际机场,1.5小时可到达全国2/3城市,5小时可飞抵全球各大城市。此外,区内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便于物流和人员流动。
(4)人才优势
长春市经开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科技力量雄厚。辖区内有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28所,拥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如长春光学精密机构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独立科研机构97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1个,两院院士25人,在校大学生超过3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0多万人,可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撑。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建设多条规模化先进生产线,主要生产热熔压敏胶、EVA热熔胶、APAO热熔胶、聚烯烃热熔胶等25000吨。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1000万元,利润919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8%。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汽车胶粘剂是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其应用能提高汽车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项目建设将带动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环保型胶粘剂的研发与应用,符合节能减排趋势,有利于环境保护。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雷州路169号
2.2单位概况
企业概况:公司成立于1988年,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公司管理总部位于浦东新区,毗邻张江科学城,在上海奉贤、北京、天津、西安、深圳、成都、唐山、福建邵武等地设有子公司、生产基地及分支机构。公司遵循“融合、协同、创新、超越”的发展理念,汇集了300余人的专业化新材料及军工电子研发团队,拥有百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22年集团总人数超过1500人,产值近25亿元。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装备制造、新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半导体、国防军工以及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等。公司一直以来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核心竞争力,拥有多项领先、具有竞争力的胶粘剂、显示材料、电磁兼容设备、电源模块技术,其中多个系列的产品性能已经达到或已经超过国内、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为客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公司未来将大力发展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以胶粘剂为主,特种树脂为支撑,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向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向纵深发展转型,完善军工领域的战略布局,打造 “新材料+军工电子科技” 上市公司平台,争做细分领域龙头,争创隐形冠军,通过多个外部基地的建设,公司将逐步打造成为一个高端化、信息化、一体化的高分子化工新材料与军工电子产业集团。
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行政管辖面积112平方公里,辖四街一镇,常住人口40万,是长春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外资企业的聚集地。
1.发展定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春市明确的建设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正在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紧扣全市“一中心、五高地”和“双城”建设,绑定长春光机所这个光电领域“最大创新龙头”,聚焦率先突破成势、率先做大做强、率先做精做优,领航带动一批领军企业成龙配套簇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区光电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30亿元以上,占长春市产值三分之一以上,努力打造光电产业引领示范区和新质生产力标杆区。
2.生态构建。主要从三个维度构建产业生态体系:①一谷七园聚光成势。投资300亿元,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的“芯光智谷”,是东北最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包含以龙头企业为特质命名的七大园中园,即一期“珩光园”、二期“蕴光园”、三期“智光园”、四期“吉光园”、五期“芯光园”、六期“华光园”、七期“辉光园”。目前一至四园投入使用或基本建成,可全面承接项目落位,五至七园起步实施,力争5年内入驻企业200户以上、产值突破200亿元、10年内产值突破500亿元。②一所两院集光赋能。与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强强联合,采取“政府+院所高校+合资公司”模式,以共同出资或以土地厂房入股等方式,围绕光学领域最前沿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打造交流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让“创新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③一街两中心六大平台汇光为炬。结合美化、绿化、亮化、彩化,融入光电元素的光电信息产业示范街加快建设,将成为引领科技潮流、传承文化血脉的网红新地标。综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小试中试、知识产权、期刊会展、咨询培训、创业辅导、沙龙论坛、产业拓展、投融资等十项服务的长春光机所青年创新中心,已成为引才留智的“区域高地”。集技术创新、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良性运营,可突破我国高端激光芯片技术瓶颈,年产芯片1000万只、产值100亿元以上。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创新平台云集我区,合力破解国家“卡脖子”技术。
3.产业群落。聚焦光电核心元器件、激光技术与应用、光电新材料、成像与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强力推动一批光电领域头部企业迅速崛起,实现了央企、500强、独角兽、准上市公司等100余户重点企业集群集聚。目前主要有以长光辰芯、长光正圆、长光圆芯、长光园辰为代表的CMOS核心元器件生产研发企业,以吉光半导体为代表的大口径激光技术应用企业,以长光精瓷、长光启辰为代表的新型光电复合材料企业,以长光新视、长光奥闰、吉天星舟为代表的系统成像与显示企业,以长光华大、长光大器、奥普光电为代表的光学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光辰芯已突破10亿量级,在相关细分领域占据“半壁江山”。上市公司奥普光电多项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天宫”等国家重大工程。
4.政策服务。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定制代建”的落地服务助推产销协同,可实现“当年拿地、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产出”。以“基金注入”的前瞻服务培育产融结合,全力打造政府引导基金“领头”,社会资本“竞跑”的百亿级基金矩阵,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以“政策引领”的定制服务促进产服提升,出台系列支持光电信息产业政策,形成了多维度、多链条发力的政策体系。
2.3联系方式
合作企业电话:021-68918998
邮箱:kdxc@shkdchem.com
项目所在地区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一局
联 系 人:马科长
电话:+86-431-81880320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86-431-82700590
电子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