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春市 > 招商项目
长春市锂电池回收利用项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占据整车成本的30%至40%。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为5至8年,当其容量降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时,即需进行退役处理。退役电池可经过降级处理,应用于备用电源、电动两轮车、小型储能设备等不同领域。对于无法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将通过再生利用的方式,将其破碎并提炼出锂、钴、镍等贵重金属,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项目位于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废电池中的贵重金属通过回收处理后,可再次用于电池制造或其他工业用途,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1.1.2 市场前景

(1)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现状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显著上升,相应地,退役电池的数量亦急剧增加。据相关统计,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量约20.2GWh,较上一年增长48.53%;退役新能源汽车的数量约40.29万辆,同比增长46.56%。展望至2030年,退役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数量预计将分别增至148.7GWh和298.91万辆。这一趋势表明,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处理将面临严峻的压力与挑战。

锂电池的回收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主要采用湿法工艺进行拆解回收。该技术涉及将拆解后的废电池进行预处理,并溶解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利用离子交换法和电沉积等方法提取其中的有价值金属元素。此外,梯次利用亦成为一种重要的回收策略,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废旧电池应用于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场景。

政府已颁布多项政策以支持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等。这些政策旨在规范行业行为,促进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近年来,众多企业纷纷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扩大产能,获得了数亿元以上的融资支持。

尽管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在回收网络建设、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政策支持不足等方面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政策的不断推动,回收效率预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亦将随之扩大。预计至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的总量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总量将达到96万吨;至2030年,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约1400亿元。

(2)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废旧锂电池破碎分选设备也在不断走降本增效的路线,从早期的粗大笨走向了智能高效技术分选路线;大大提高了废旧锂电池的回收率和有价金属电池粉的纯度。此外,一些新的智能放电技术也被应用到电池回收中,进一步提高了回收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退役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将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尽管如此,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回收技术的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一大考验。其次,回收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回收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再者,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例如,通过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压力,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中来。同时,通过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可以引导企业采用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回收技术,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因此,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废旧电池回收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进一步扩大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基础。

综上所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为建设绿色低碳的未来贡献力量。

1.1.3技术分析

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利用。梯次利用主要针对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衰减到无法正常使用的电池,这些电池本身并没有报废,还可以继续使用。拆解利用则是把电池进行分解,提取出其中的重要金属成分,对这些金属成分进行循环再利用。

在拆解利用方面,回收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分选法、高温热解法和湿法冶金方法。机械分选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方式将电池内的金属外壳、电极材料等分离出来。高温热解法则是利用高温将电池材料进行热解,分离出其中的有价金属。湿法冶金方法则是通过破碎、溶解、浸出、分离等步骤,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

对于回收过程中的材料处理,也主要有物理回收、化学回收以及生物回收工艺。物理回收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将电池材料进行分离和分类,提取出其中的有价金属。化学回收方法则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电池材料中的有价金属转化为可溶化合物,再进行分离和回收。生物回收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浸出,将体系的有用组分转化为可溶化合物并选择性地溶解出来,实现目标组分与杂质组分的分离,最终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动力蓄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应当承担起回收责任,并明确了回收利用主体的资质要求和管理程序等内容。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促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立了完善的锂电池回收体系,推动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锂电池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强化锂电池回收处置监管,促进锂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其中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措施:

鼓励企业开展锂电池回收利用。建立健全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的机制,推动企业开展锂电池回收处置业务;推动锂电池回收技术创新。支持开展锂电池回收技术研发,提高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强监管和执法。健全锂电池回收处置监管制度,加强对锂电池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鼓励锂电池再利用。支持锂电池再利用行业发展,促进锂电池资源的循环利用。

(2)区位优势

宽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春市北部新城的核心腹地,位于哈大一级轴线和长吉图先导区主轴线的交叉点。京哈铁路把宽城分为铁南和铁北两部分,铁南地区集聚了一批大型商贸、批发企业,是长春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铁北区域是长春的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此外,宽城区东邻长春新区、西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央企,在全市的规划布局中处于西部产业走廊的核心地带,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产业优势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5年)》和《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构建以轨道交通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以食品加工、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都市农业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新格局,打造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的鲜明标识。

(4)人才优势

作为长春北部核心区,开发区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长春42所大学和域内人才强势聚集,为城市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另外,宽城区政府已与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签订了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规模

年处理10万吨废旧锂电池,产出梯次锂电池2Gwh,回收金属元素2万吨等。

1.2.2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锂电池回收车间、退役锂电池拆解车间、回收锂电池分容再次利用生产车间、物理法(破碎)锂电池车间等其他附属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37037万元,利润11200万元,投资回收期6.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2%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包括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预计在项目达产后将提供100个就业岗位。此外,项目还将促进当地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

1.5 合作方式

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技术、设计、建设以及运营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凯旋路7388号

2.2 概况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原名长春长江路经济开发区),1998年经长春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2001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幅员面积115.16平方公里。域内人口约22万,各类市场主体1万余家,经济总量占宽城区的60%以上。经过20余年的发展,综合发展水平跃升至省级开发区前列,从单一的商贸型经济开发区逐步发展为以轨道客车、工业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产业为主导、多元产业并存的综合性开发区。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位于长春市区北部,东与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隔河相望,南接城市中心,西与绿园区相邻,北与长春农安县相接,距市中心约13公里,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约30公里,处于国家东北振兴规划优先发展哈大一级轴线的核心节点,是宽城区打造北部现代核心区的重点区域。已建成"三横四纵"主路网系统,京哈铁路、长白铁路、京哈高速公路、珲乌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102国道、302国道在这里汇集。域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面完成水、电、气、热、通信等功能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功能齐备。拥有伊通河、镜水河、串湖等优越的生态资源。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蓝图规划了"一城、两带、四核、五区"的空间布局,采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围绕建设长春北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重点打造世界级轨道装备造修中心、城市近郊生态观光休闲中心。确定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产业,以泛交通产业和专业物流为辅,以特色食品加工、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医药、都市农业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

落位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的项目除享受省、市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宽城区政策支持。对产业项目,按照产业类别和到位资金情况给予投资补助;项目达产后,按照产值、税收情况给予资金扶持;对重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特殊政策。

2.3联系方式:

2.3.1 项目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宽城经济开发区

联 系 人:安珮文

联系电话:+86-431-89991958  

          +86-13578763399

电子邮箱:184479431@qq.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86-431-82700590

电子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