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然后经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及数字图像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光电成像系统。红外热像仪主要由镜头、红外探测器、硬件电路及其内置的图像处理软件及算法构成,其中探测器、硬件电路和图像处理软件结合即为机芯。从不同角度出发,红外热像仪有多种分类标准。按照红外热像仪所用探测器工作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两类。
1.1.2 市场前景
(1)全球红外线检测系统市场规模
2023年,全球红外线检测系统市场容量达714.98亿元(人民币),预测至2029年,全球红外线检测系统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009.48亿元,预测期间内将以5.9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按种类划分,红外线检测系统行业可细分为军用级,民用级。按最终用途划分,红外线检测系统可应用于其他,战场预警,探测引导,火控等领域。
红外定量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光谱进行物质浓度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基于物质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且这种吸收程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的基本原理。红外定量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浓度定量结果,精确度高达0.1%。速度快:红外定量技术可以在几秒钟内提供准确的浓度结果。无需样品处理:红外光谱仪可以在样品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使用方便、快捷。广泛适用性:红外定量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以及各种形态下的样品,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
(2)红外热像仪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热像仪是红外测量仪的一种。热像仪,也称为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来探测和测量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设备。它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热图像,从而实现对物体温度的测量和分布的监测。
红外热像仪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利用红外辐射原理,通过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后形成热图像,从而探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该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如晶圆代工厂和各种辅料供应商,中游的探测器及整机制造商,以及下游的终端应用领域,如军用和民用市场。随着红外热像技术的发展,民用红外热像仪成本呈下降趋势,在工业测温、教育科研、消防与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
全球及中国的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都在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我国红外热像仪产量为128.9万台,需求量为120.4万台,市场规模为174.1亿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和垄断的特点,但国内企业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成为全球重要的红外热像仪生产和研发基地之一。
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目前,红外热像仪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探测器制造、整机组装到应用服务的完整链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产业链各环节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推动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红外热像仪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红外热像仪市场的规模将持续增长,红外热像仪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梳理基础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光电子器件、电子材料、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慧家庭、虚拟现实等标准体系,加快重点标准制定和已发布标准落地实施。
(2)区位优势
长春市经开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是哈大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这一地理位置使得经开区成为连接东北亚各国的重要枢纽,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区域合作。
经开区的交通网络极为便利。区内集航空、铁路、高速、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拥有龙嘉国际机场,1.5小时可到达全国2/3城市,5小时可飞抵全球各大城市。此外,区内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便于物流和人员流动。
(3)人才优势
长春市经开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科技力量雄厚。辖区内有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28所,拥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如长春光学精密机构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独立科研机构97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1个,两院院士25人,在校大学生超过3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0多万人,可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撑。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年生产规模2000台热像仪。
1.2.2建设内容
该项目占地3万平方米,建设生产装配工房、成品库房、推理试验台及相关配套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8750万元,利润6190万元,投资回收期5.9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0.1%。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红外测温仪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符合长春市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可带动相关地区就业,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政府搭建平台,项目可以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外方可以采用资金、技术、设备入股形式,投资比例双方协商确定,比例符合相关产业规定。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示范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办公室
地址:长春市经开区自由大路7691号光电信息产业园7号楼
2.2单位概况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行政管辖面积112平方公里,辖四街一镇,常住人口40万,是长春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外资企业的聚集地。2018年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位列第25位。
1.发展定位。是长春市明确的建设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正在以培育新质生产
力为引领,紧扣全市“一中心、五高地”和“双城”建设,绑定长春光机所这个光电领域“最大创新龙头”,聚焦率先突破成势、率先做大做强、率先做精做优,领航带动一批领军企业成龙配套簇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区光电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30亿元以上,占长春市产值三分之一以上,努力打造光电产业引领示范区和新质生产力标杆区。
2.生态构建。主要从三个维度构建产业生态体系:①一谷七园聚光成势。投资300亿元,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的“芯光智谷”,是东北最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包含以龙头企业为特质命名的七大园中园,即一期“珩光园”、二期“蕴光园”、三期“智光园”、四期“吉光园”、五期“芯光园”、六期“华光园”、七期“辉光园”。目前一至四园投入使用或基本建成,可全面承接项目落位,五至七园起步实施,力争5年内入驻企业200户以上、产值突破200亿元、10年内产值突破500亿元。②一所两院集光赋能。与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强强联合,采取“政府+院所高校+合资公司”模式,以共同出资或以土地厂房入股等方式,围绕光学领域最前沿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打造交流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让“创新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③一街两中心六大平台汇光为炬。结合美化、绿化、亮化、彩化,融入光电元素的光电信息产业示范街加快建设,将成为引领科技潮流、传承文化血脉的网红新地标。综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小试中试、知识产权、期刊会展、咨询培训、创业辅导、沙龙论坛、产业拓展、投融资等十项服务的长春光机所青年创新中心,已成为引才留智的“区域高地”。集技术创新、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良性运营,可突破我国高端激光芯片技术瓶颈,年产芯片1000万只、产值100亿元以上。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创新平台云集我区,合力破解国家“卡脖子”技术。
3.产业群落。聚焦光电核心元器件、激光技术与应用、光电新材料、成像与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强力推动一批光电领域头部企业迅速崛起,实现了央企、500强、独角兽、准上市公司等100余户重点企业集群集聚。目前主要有以长光辰芯、长光正圆、长光圆芯、长光园辰为代表的CMOS核心元器件生产研发企业,以吉光半导体为代表的大口径激光技术应用企业,以长光精瓷、长光启辰为代表的新型光电复合材料企业,以长光新视、长光奥闰、吉天星舟为代表的系统成像与显示企业,以长光华大、长光大器、奥普光电为代表的光学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光辰芯已突破10亿量级,在相关细分领域占据“半壁江山”。上市公司奥普光电多项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天宫”等国家重大工程。
4.政策服务。以“定制代建”的落地服务助推产销协同,可实现“当年拿地、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产出”。我们以“基金注入”的前瞻服务培育产融结合,全力打造政府引导基金“领头”,社会资本“竞跑”的百亿级基金矩阵,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以“政策引领”的定制服务促进产服提升,出台系列支持光电信息产业政策,形成了多维度、多链条发力的政策体系。
2.3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江秋惠
联系电话:+86-431-84632683
+86-13331776666
传 真:+86-431-84632683
邮 箱:496255207@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86-431-82700590
电子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