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风电、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系统为关联用户供电、供热,结合微电网、新能源政策支持,为数据中心产业园区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优惠用电电价,支撑并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园区产业的发展可进一步带动用能需求的增加,同时带动分布式能源微电网配电设施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选址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引入电源侧、负荷侧、独立电储能等市场主体,全面开放市场化交易,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等信息化设施,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调节,培育用户负荷管理能力,提高用户侧调峰积极性。加强全网统一调度,研究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互动的电力运行与市场体系。
1.1.2 市场前景
(1)国际市场供需情况及预测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一种应用新能源、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和储存的技术方案。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需求可能会逐渐增长。各国政府的环保政策和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也将推动需求的上升。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涉及的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等。技术进步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市场需求。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市场的增长,竞争也可能会加剧。更多的企业和参与者可能进入市场,导致价格竞争和技术创新。国际的合作和合作项目可以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的传播和应用。跨国合作可以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推动全球市场的发展。
(2)国内市场供需情况及预测
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预计市场供需情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逐渐降低,效率逐渐提高,这将有助于提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经济性和竞争力。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加,对能源供应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解决方案,有望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需求。
(3)项目市场前景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电网发、输、配、售侧向社会主体开放的一种具体方式,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可为新能源创造巨大发展空间。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具备充分政策依据、改革条件成熟、产业基础坚实、区域优势突出、试点特色典型的电力体制改革的试点,是长春新区落实新电改政策和微电网创新的重要举措,为长春市乃至全国微电网的建设发挥示范效应。目前全国共有大型数据中心362个,机架数量超过210万个,同比增长约26.5%。大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参与者包括运营商、云厂商及第三方数据中心。其中,东北三省大型数据中心仅有9座,小型机房若干,超算中心为零,无法实现同城热备,异地灾备需求。
项目计划在东北地区以长春市为中心,以黑龙江大庆市、辽宁朝阳市布局建设“一体两翼”的东北区域超算中心、灾备中心、卫星数据交易中心。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大带宽DCI互联,异地双活基础能力,提供高可用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安全可信、高速互联、直连骨干、弹性调度、云化平台、互备容灾保护等级2.0。在产能利用方面,联想数据研究院数据业务、中国联通5G大数据存储业务拟入园,并与中国移动、腾讯、阿里、抖音集团(字节跳动)、国家信息中心、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航天科工四院、五院等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收入稳定且有保障。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在光伏方面,文件指出:支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依托存量和“十四五”新增跨省区输电通道,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充分发挥大规模新型储能作用,通过“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模式,促进大规模新能源跨省区外送消纳,提升通道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加大“新能源+储能”支持力度。在新能源装机占比高、系统调峰运行压力大的地区,积极引导新能源电站以市场化方式配置新型储能。对于配套建设新型储能或以共享模式落实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结合储能技术水平和系统效益,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序、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了2025年前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确定了相关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任务,制定了技术路线图,结合“十四五”能源发展和项目布局,部署了相关示范工程,有效承接示范应用任务,并明确了支持技术创新、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的政策措施。
2021年2月25日,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提出了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2)区位优势
长春市的交通网络发达,拥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长春是哈大铁路、京哈铁路、吉珲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也是京哈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的起点或途经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国内外近百条航线。长春市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东北亚区域国际化大都会,长春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人才优势
人才引进政策:长春新区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通过制定人才优惠政策,提供高薪职位、购房优惠等多层次的激励措施,成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才,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强大支持。
人才培养环境:长春新区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的环境构建。通过建设一流的创新创业基地、科研机构和产业园区,为产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
人才储备丰富:近10万产业人才的聚集为长春新区构筑了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这些人才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科技、工程、管理等,为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人才培养政策:长春新区不仅注重引进人才,也着眼于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建设职业培训中心、人才培训基地等,提高本地劳动力素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本地化用工选择。这有助于形成区域内外部人才的互动和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生态系统。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项目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实现一体化示范。主要建设大数据中心4座,集中监管监控中心1栋。主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卫星星座搭建、卫星数据应用等,提供数据业务服务。包括增值电信业务;卫星通信服务;卫星导航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地质勘查技术服务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1520万元,利润50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为新区引入专线,打通国家骨干网节点,信息传输延迟时间从当前的36毫秒提升至8毫秒,服务新区的同时全省受益,其优势主要是可以实现微电网内部自治,与大电网友好接入。利用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用电电价。离网运行情况下,保障重要负荷的供电需求。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
地址: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龙湖大路5799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新区是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同年4月26日组建成立,管辖面积428平方公里,由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三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组成。
近年来,长春新区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融入长春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的发展大局,着力构建“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十园联动”的“1310”高质量发展格局,大力培育“311X”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生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GDP 和规上工业产值总量突破“双九百”,其中GDP完成913亿元,增长7.2%;规上工业产值完成905.4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等其他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2.3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王海波
联系电话:+86-15843071973
电子邮箱:702094370@qq.com
邮政编码:130000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系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真:+86-431-8270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