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春市 > 招商项目
长春市蓄电池储能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时间:2025-03-28 17:23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储能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新能源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可以存储峰谷电能,稳定电力供应,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备用电力。

蓄电池储能技术是最常见的储能技术。它可以储存太阳能和风能,同时迅速释放能量以满足家庭和公司的电力需求。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都是使用蓄电池储存的。蓄电池储能技术的优点是高效、环保、静音。同时,可以在黑夜和非风天时提供电力。

项目选址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制备生产电池原材料、电解液、电池灌装等,旨在利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一个完整的蓄电池储能产业链。通过制备生产电池原材料、电解液以及进行电池灌装等关键环节,项目将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项目还将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为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1.2 市场前景

1全球储能系统市场迅速发展

储能系统是指能够将电能、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供应给用户使用的设备或系统。储能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储能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等。其中,电池储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起来,再在需要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储能系统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储能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以高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2)储能电池发展趋势及前景

--锂离子电池逐步取代铅酸蓄电池

电池是效率较高的储能方式。锂离子电池具有环境污染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强等优点,随着其成本下降,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开始日益凸显,在储能市场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新建电池储能设施更加广泛地采用锂离子电池,已投入使用的存量铅酸蓄电池也逐渐被锂离子电池所取代。未来,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前景较大。

--磷酸铁锂电池备受青睐

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材料电池更具优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主要原因在于:储能电池主要关注电池生产使用的经济性,更多考虑电池成本、循环性能、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因其低生产成本、高循环次数等优势备受青睐。

“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已成为大趋势。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供应随机性,发电功率不稳定,并网困难等问题,发展新能源储存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这将会是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的一大机遇,未来,我国储能电池将会成为新型储能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其生产成本也在快速下降由于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速度超过预期使其在多个主要能源市场成为天然气发电厂的有力竞争对手,预计电化学储能将成为中国储能装机容量的核心增长动力。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储能电池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几年出货量有望超过60GWh,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成为拉动我国储能行业的主要细分市场。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储能需求逐渐增加。同时,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储能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综上: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按照吉林省能源局2023年9月25日印发的《吉林省新型储能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自2023年起,新增新能源项目原则上按15%装机规模配置储能,充电时长2小时以上,鼓励采用集中共享方式。其中,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的容量比例和时长适度加大。力争到“十四五”末,我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综合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

2024年4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4〕26号),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区位优势

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长春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承担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战略布局的重要使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春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连接着全国各大城市,为长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长春的交通优势,使其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也为其成为东北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汽开区位于长春市西南部,东起普阳街、长沈铁路,南接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西至西新开河,北到景阳大路、支农路、长春西湖。102国道、长沈铁路等对外交通线路在辖区南部穿过,绕城高速公路在辖区中部穿过。公路运输:绕城高速公路。铁路运输:长沈铁路、中长铁路。货运站距离:距离鸿讯物流8.9km高铁距离:距离长春站18.3km。港口距离:距离长春铁路内陆港26.9km。机场距离: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57.5km。

3人才优势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汽开区,是国家首批28所高职示范院校,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高校强省高职龙头学校。学校被誉为“汽车工业职业人才的摇篮”,起源于1952年一汽建立的长春汽车技术学校。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现有在校生9600余人,教职工54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教学设备设施先进,校内建有汽车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和实训实验室103个,在一汽等大型生产企业内建有实训基地88个,培养的五万多名毕业生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4产业优势

长春市汽车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再到销售服务,都具有较高的产业协同效应。这种集群化发展模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长春市现有6大整车厂、7大汽车品牌,世界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近一半落户长春。主要品牌包括红旗、解放、奔腾、大众、丰田等。此外,长春市还在积极构建现代汽车产业体系,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城,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000亿元以上,建成世界一流、国际闻名的万亿级汽车产业基地。长春市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了暖封闭,工厂将使用绿色电力,提升了在华投资项目的绿色标准‌。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约3.8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设储能电池生产线,包括正负极材料制备、电解液灌装、电池组装等,建设储能电池检测中心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27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616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9055万元,利润6290万元,投资回收期6.2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9.2%。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提升能源安全‌:蓄电池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应对能源供应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提高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国家和社会的能源安全‌。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蓄电池储能技术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经济效应‌:蓄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调峰、调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减少电网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性‌。

‌环境保护‌: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蓄电池储能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长春东风大街7766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5年9月挂牌成立,2010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汽车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2021年9月,中共长春国际汽车城工作委员会、长春国际汽车城管理委员会揭牌成立,开启了长春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春市西南部。省政府最新批复的规划面积为120平方公里(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核准面积为110平方公里)。长春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年初提出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城板块规划,规划面积共471平方公里。

汽开区坐拥中国汽车产业航母——一汽集团,是吉林省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汽红旗、一汽-大众、一汽丰越、一汽解放“四大整车制造基地”,动力总成,轴齿工业园,模具工业园等“八大核心产业区”,一汽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第九设计院、长春汽车高专等研发机构,长春汽配商街、高力北方汽贸城、华港二车等贸易基地,EA211发动机,EA888发动机、德国纳铁福、加拿大卡斯马等350余家零部件企业坐落我区。汽开区先后被授予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2.3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王宇晗

联系电话:+86-1375668016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人: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真:+86-431-82700590

电子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