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多光谱成像芯片具备9通道、高光谱分辨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空间分辨率、丰富信息量、小巧体积、低成本以及广泛的应用范围等特性。目前,我们已与全球众多知名品牌公司建立合作,为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安防监控、车载电子、精准农业、医疗健康、环境监测、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提供光谱技术应用方案以及光谱大数据产品与服务。
光电信息产业是吉林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它全面推动并促进汽车工业、国防军工和农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芯片产业的关键环节,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有望成为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此外,它还将为我省的汽车工业、国防工业、传统农业和医疗健康等产业赋能,助力我省迅速构建新质生产力。
1.1.2 市场前景
(1)多光谱芯片行业现状
2023年,全球光芯片市场规模达到约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欧美国家在光芯片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光芯片企业正迅速追赶。目前,全球市场主要由美国、中国和日本三国主导。据数据显示,中国光芯片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3.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37.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4%。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市场认可度的增加,中国光芯片企业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光芯片产业链可细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商。原材料包括三五族(III-V)元素化合物半导体如磷化铟、砷化镓等衬底材料,以及工业气体、封装材料、金属靶材等。生产设备则包括光刻机、刻蚀机、外延设备等。这些原材料和设备是光芯片制造的基础,对光芯片的性能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游指的是光芯片的生产和制造。光芯片可以分为有源光芯片和无源光芯片两大类。有源光芯片主要包括激光器芯片和探测器芯片,而无源光芯片主要包括PLC(平面光波导)和AWG(阵列波导光栅)芯片。这些光芯片是光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元件,负责光电信号的转换和传输。光芯片制造过程包含多个复杂的工艺步骤,其中刻蚀是关键环节之一。在光芯片制造中,刻蚀可以有选择地去除硅片表面不需要的材料,以形成特定的结构。
下游则是光芯片的应用领域,涵盖光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光模块厂商将光芯片嵌入到光器件中,与其他结构部件组合封装制成光模块,这些光模块进一步应用于通信设备市场、电信运营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光模块是数据中心内部互连和数据中心相互连接的核心部件,在移动通信方面,光模块也应用于5G网络的前传、中传、回传等场景。
整个光芯片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到中游的光芯片制造,再到下游的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相互依赖,共同推动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多光谱芯片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光谱波段的传感器芯片,能够同时获取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这些波段可能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广泛应用于地球观测、气象预测、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多光谱芯片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和成本。
多光谱芯片在地球观测、气象预测、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地球观测和气象预测是多光谱芯片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的Hyperspectral Imaging Inc、德国的Jenoptik AG、以色列的Spectral Imaging Ltd、英国的Cubert GmbH等公司。多光谱芯片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环境监测需求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的推动。多光谱芯片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据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
(2)多光谱芯片行业前景
光谱芯片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光谱芯片是一种用于光谱分析的微型化芯片,能够实现对物质成分的快速、准确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化工、食品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谱芯片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目前,光谱芯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应用等多个环节。其中,芯片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需要结合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微纳制造技术,如光刻、刻蚀等,以确保芯片的精度和稳定性。封装和测试环节则是对芯片的性能进行检测和验证,以确保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良好的性能。
目前,多光谱芯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多光谱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约1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20亿美元。
多光谱芯片作为新一代成像器件,增加了物质识别、暗光成像等新功能,可完美替代传统RGB传感器,未来相关市场容量均将转向光谱成像芯片领域,需求空间巨大。以手机为例:2024年,手机龙头企业预计需要2000万片;2025年预计需要2亿片;2025年-2027年,全部手机厂商的手机图像传感器实现单片光谱芯片替代,预计需要7-10亿片;2027年以后,全部手机厂商的手机图像传感器实现光谱芯片的全部替代(涵盖前摄,主摄,广角等),预计需要20-30亿片。彩色传感器向多光谱传感器转型是必然趋势,下游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
1.1.3技术分析
现有技术解决了传统光谱仪器因体积、重量和成本等因素无法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的问题,是国内外目前唯一一款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具备大批量产能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处于独家地位。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旨在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计划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吉林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数字政府为先导,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案提出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加强基础支撑能力等目标,旨在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春市成立数字长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数字长春“十四五”规划》《长春市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长春数字经济发展攻坚突破行动计划》《长春市支持数字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把发展数字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纳入“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突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2)产业优势
“长春净月一号”“长春净月二号”卫星成功发射,作为长春市低空经济产业核心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示范区的净月高新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打造准入、管控、研发、试验、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净月高新区“数字空天之城”,驱动新经济滚滚向前。
净月高新区围绕数字经济,以打造“五区”即“算力网络核心区、人工智能先导区、数据要素枢纽区、产业生态集聚区和应用场景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以数字“赋能、赋值、赋智”,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在数字时代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净月高新区数字产业正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净月高新区拥有数字经济关联企业约2500家,已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有6个,算力中心1个。净月高新区正凭借其独特的产业生态和创新能力,成为长春市发展数字经济的热土。
(3)区位优势
长春市的交通网络发达,拥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长春是哈大铁路、京哈铁路、吉珲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也是京哈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的起点或途经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国内外近百条航线。长春市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东北亚区域国际化大都会,长春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净月高新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净月高新区成为长春市的一个重要区域,连接着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
(4)人才优势
长春市是国内著名的高智力密集区,国内知名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光机学院等十几所重点学府都坐落在长春市。更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国家、省(部)属科研机构以及设计院、计算测试中心和国家设在长春市的多个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长春市人力资源充足、拥有价格优势,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高级管理人员和技工人员。可为项目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长春理工大学,可输送大量光谱芯片基础理论方向研究的技术人员,均有承担国家“863”“973”等重大项目的经历。
净月高新区汇聚了近10万名各类人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比例高达70%,显示出该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此外,46.76%的从业人员拥有本科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也达到15.54%,这种高学历结构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净月高新区通过推动“产、教、科、人”综合创新,形成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拟建设两条芯片生产线,预计产能达2千万片/年。即:8寸芯片生产线,主要应用于研发、军品、汽车电子等用途;12寸芯片生产线,主要应用于手机、家电等领域产品的批量生产。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8095万元,利润11428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8.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多光谱芯片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智能化产品通过集成多光谱芯片,能够实现更精准的环境感知和用户交互,提升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促进工业升级和转型:在制造业中,多光谱芯片的应用可以推动工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上,多光谱芯片可以帮助实现更精确的检测和控制,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缩小数字鸿沟:多光谱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使更多地区和群体能够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机遇。通过普及和应用多光谱芯片技术,可以提升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数字化水平,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多光谱芯片项目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此外,多光谱芯片的应用还可以推动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福祉大路1572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净月高新区)成立于1995年,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4月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区域面积47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2.5平方公里,下辖3个整建制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35个村、39个社区,人口数40.87万人。先后获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广告创意示范园区、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国家级称号”。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3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区级财政收入6.19亿元。
一、优势资源情况
一是生态环境优越。是长春市生态核心区,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是城区的400至500倍。林水面积243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51%,有“喧嚣都市中的净土”之美誉。二是科创资源富集。域内汇集高等院校11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9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43个、各级技术转移机构44个、一线科研人员近4万人。拥有孵化载体36家,总孵化面积31.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79家,是长春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实验研发、成果转化基地。三是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伪满皇宫博物院、长影世纪城三个5A级景区和瓦萨博物馆、农业博览园、省三馆等12座专业展馆,定期举办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净月潭森林马拉松赛、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等14项国际性赛事活动,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影视文旅、现代服务业是我区三大主导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我区是全省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规划了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分期建设推进的数字经济产业园,起步区已吸引京东科技、神州数码、东数科技等多家优质企业入驻,核心区在建的长发算力中心、净月未来城等项目加快夯实算力“底座”,引入网易、联通、祥云等头部企业,启明信息、慧程科技列入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名录,初步实现数字赋能一二三产和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民生。影视文旅产业,与万达联手打造国际影都项目,高标准建设影视拍摄、影视文旅、影视总部、数字影视、影视教育、影视孵化“六大基地”,落位万达影棚、金色大厅、万达茂等重点项目;与长影共谋长影总部及抗日题材影视拍摄外景地建设,重点打造“万达+长影”双IP。启动实施净月潭5A级景区提升工程,伪满皇宫博物馆数智创新实验室入选全国文物旅游景区创新发展力前十。现代服务业产业,吸引了东北证券、一汽金融、吉林农投等龙头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净月金融服务中心骨干支撑。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布瑞克“豆业云”供应链数智产业园、“吉肉云”互联网交易平台“互联网+农业+金融”新发展模式运行良好。全力打造建筑业大厦,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吸引建筑业企业入驻,目前意向入驻企业23家,已完成入区注册企业13家,预计使用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2.3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张帆
电 话:+86-431-80767926
电子邮箱:657554662@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86-431-8270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