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工业数字中心,简而言之,是一个集成了先进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它通过对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等全方位服务。工业数字中心的特点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应用水平,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作为这一趋势下的重要产物,工业云数字中心项目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1.1.2 市场前景
(1)市场现状
作为工业企业生产的关键核心要素,工业设备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深入推进,工业设备上云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先导性应用,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具象化表现。工业设备上云通过加快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将其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工业设备数据的全面采集、汇聚、分析,实现设备间互通、状态监测、预测预警、性能优化和能力交易。通过推动设备上云,可以实现资源汇聚集成和优化配置,有效带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化应用。
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拓展了工业设备上云的需求空间,对设备上云的效率和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推动各类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了根本指引。据测算,我国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为28万亿元,占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的70%以上,其中,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正成为本轮设备更新的重点。当前,31个省(区、市)印发了本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多个省(区、市)已明确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要求、任务与举措。相比于高昂的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设备上云具有轻量化、灵活高效、安全稳定等天然优势,是助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和数字技术推广应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市场前景
工业云市场的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的推动。首先,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企业对于数据驱动的决策和自动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其次,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成本效益的提升,使得更多企业愿意将关键业务迁移到云端。此外,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对灵活、可扩展IT资源的需求,也促进了工业云服务的采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工业云市场的蓬勃发展。
根据2024年工业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3年全球工业云市场规模达到4375.3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9年将达到11741.5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8%。这表明工业云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工业云数字中心的前景非常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全球工业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到2029年全球工业云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1741.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8%。这表明工业云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快速增长,为工业云数字中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工业云数字中心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例如,华为云通过“AI for Industries”的理念,致力于深入产业核心应用,推动工业数智化转型。此外,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工业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工业云服务智能制造能力。
应用场景多样化:工业云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石油和天然气、纸浆和纸、食品和饮料、化学品、采矿和金属、水和废水管理、制药、电力发电等。这种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为工业云数字中心提供了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
企业转型需求:许多企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工业云数字中心能够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这种需求推动了工业云数字中心的发展和应用。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确定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并明确提出2025年,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要达到30%的目标。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是企业工业设备连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情况,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重要指标。
吉林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数字政府为先导,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案提出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加强基础支撑能力等目标,旨在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春市成立数字长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数字长春“十四五”规划》《长春市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长春数字经济发展攻坚突破行动计划》《长春市支持数字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把发展数字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纳入“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突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2)产业优势
长春市搭乘“数字”东风建成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初步形成数字经济企业集群,长春大数据深加工基地、长春算力中心、长春数据交易中心相继运行,包含光电信息、人工智能、电子元件、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多业态在内的多元化数字产业格局已形成。
2023年,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攻坚行动正式启动,制定《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兑现《长春市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若干政策》,556家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升级。2023年至2025年,将实现对全市1286户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
现有31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长落户,初步形成以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浪潮、360集团、安恒、长光卫星等为骨干的数字经济企业集群,国内龙头企业、本地企业、高校院所抱团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企业集聚态势初显。
(3)区位优势
长春市经开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是哈大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这一地理位置使得经开区成为连接东北亚各国的重要枢纽,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区域合作。
经开区的交通网络极为便利。区内集航空、铁路、高速、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拥有龙嘉国际机场,1.5小时可到达全国2/3城市,5小时可飞抵全球各大城市。此外,区内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便于物流和人员流动。
(4)人才优势
长春市经开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科技力量雄厚。辖区内有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28所,拥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如长春光学精密机构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独立科研机构97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1个,两院院士25人,在校大学生超过3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0多万人,可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撑。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为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供应链中心等。
服务内容:
1. 智能制造:工业数字中心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使得生产线能够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供应链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工业数字中心能够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3. 产品质量管理:通过对产品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业数字中心能够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4. 节能减排: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工业数字中心能够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4367万元,利润431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7.2%。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工业云数字中心通过云计算技术,帮助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工业云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化,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工业云数字中心项目在特定地区投资建设,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工业云平台,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外方可以采用资金、技术、设备入股形式,投资比例双方协商确定,比例符合相关产业规定。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示范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办公室
地址:长春市经开区自由大路7691号光电信息产业园7号楼
2.2单位概况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行政管辖面积112平方公里,辖四街一镇,常住人口40万,是长春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外资企业的聚集地。
1.发展定位。我们是长春市明确的建设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正在以培育新质生产
力为引领,紧扣全市“一中心、五高地”和“双城”建设,绑定长春光机所这个光电领域“最大创新龙头”,聚焦率先突破成势、率先做大做强、率先做精做优,领航带动一批领军企业成龙配套簇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区光电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30亿元以上,占长春市产值三分之一以上,努力打造光电产业引领示范区和新质生产力标杆区。
2.生态构建。主要从三个维度构建产业生态体系:①一谷七园聚光成势。投资300亿元,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的“芯光智谷”,是东北最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包含以龙头企业为特质命名的七大园中园,即一期“珩光园”、二期“蕴光园”、三期“智光园”、四期“吉光园”、五期“芯光园”、六期“华光园”、七期“辉光园”。目前一至四园投入使用或基本建成,可全面承接项目落位,五至七园起步实施,力争5年内入驻企业200户以上、产值突破200亿元、10年内产值突破500亿元。②一所两院集光赋能。与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强强联合,采取“政府+院所高校+合资公司”模式,以共同出资或以土地厂房入股等方式,围绕光学领域最前沿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打造交流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让“创新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③一街两中心六大平台汇光为炬。结合美化、绿化、亮化、彩化,融入光电元素的光电信息产业示范街加快建设,将成为引领科技潮流、传承文化血脉的网红新地标。综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小试中试、知识产权、期刊会展、咨询培训、创业辅导、沙龙论坛、产业拓展、投融资等十项服务的长春光机所青年创新中心,已成为引才留智的“区域高地”。集技术创新、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良性运营,可突破我国高端激光芯片技术瓶颈,年产芯片1000万只、产值100亿元以上。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创新平台云集我区,合力破解国家“卡脖子”技术。
3.产业群落。聚焦光电核心元器件、激光技术与应用、光电新材料、成像与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强力推动一批光电领域头部企业迅速崛起,实现了央企、500强、独角兽、准上市公司等100余户重点企业集群集聚。目前主要有以长光辰芯、长光正圆、长光圆芯、长光园辰为代表的CMOS核心元器件生产研发企业,以吉光半导体为代表的大口径激光技术应用企业,以长光精瓷、长光启辰为代表的新型光电复合材料企业,以长光新视、长光奥闰、吉天星舟为代表的系统成像与显示企业,以长光华大、长光大器、奥普光电为代表的光学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光辰芯已突破10亿量级,在相关细分领域占据“半壁江山”。上市公司奥普光电多项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天宫”等国家重大工程。
4.政策服务。我们以“定制代建”的落地服务助推产销协同,可实现“当年拿地、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产出”。我们以“基金注入”的前瞻服务培育产融结合,全力打造政府引导基金“领头”,社会资本“竞跑”的百亿级基金矩阵,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我们以“政策引领”的定制服务促进产服提升,出台系列支持光电信息产业政策,形成了多维度、多链条发力的政策体系。
2.3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联系人:王雪
联系电话:+86-431-84997116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86-431-8270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