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为深入实施国家关于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光电产业的创新与有序发展,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计划在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数字产业基地。该基地将专注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建设与研发,积极探寻数字经济的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壮大。
该项目将依托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理工大学等机构在光电科研方面的优势资源,同时利用净月区在光电产业方面的坚实基础。此项目不仅与净月区乃至长春市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理念相契合,而且有助于拓展和延伸净月区光电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1.1.2 市场前景
(1)数字产业现状
数字产业化涉及利用数字技术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互联网业等。这些产业是在数字技术出现后才兴起的,它们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核心,并为产业数字化提供必要的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此外,它们还支持那些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经济活动。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壮大,各行各业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政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对数字产业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预计将不断攀升。同时,消费者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促使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45%。

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加入。截至2023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已超过19万家,其中《数据产业图谱》收录了2197家典型数据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数据产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数据资源企业、数据技术企业、数据应用企业、数据服务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和数据安全企业六大类。这些企业在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应用、服务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了数据产业的生态系统。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4)》综合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数十万数字经济企业的数据,从区域、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出发,结合数据要素、规模效益、资本活力等创新指标,通过量化评估方式展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特点。报告指出,数字产业正在加速培育和发展,中央企业成立了近500家数字科技类公司。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已覆盖49个国民经济大类,5G行业应用已融入76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4万个。数字经济在区域发展上呈现出明显的特色,东部地区的指数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要素和数字应用的优势尤为突出。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数据产业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拥有较多的数据企业,处于第一梯队;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处于第三梯队。这种不均衡性反映了我国各地区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差异。
(2)数字产业前景
在数字产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无疑是关键的推动力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拓展着数字产业的边界。例如,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得以实时交换数据,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还显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数字产业化正在重塑传统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例,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正在被智能制造所取代。智能制造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同时,数字产业化也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如虚拟现实、区块链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被明确提出,数据产业成为数字经济中的关键一环。2024年7月27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这一产业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社会各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展望未来,数字产业化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产业将进一步深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同时,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国际合作将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数字产业发展中的挑战,推动全球数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1.3技术分析
结合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阵列计算视觉技术和装备通过将多个高清镜头组合成为亿级像素阵列相机,并通过计算视觉技术进行拼接融合,能够实现全景、全视角、高清覆盖,支持任一区域高清细节播放,进而实现多源数据叠加、全局态势感知和智能分析预警。公司自主研发了九个系列阵列计算相机、阵列计算一体机、高性能视频融合算法集以及超过十类全景视觉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高铁、机场、港口、景区、城市治理、学校、大中型场馆、森林防火、流域治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场景。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吉林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数字政府为先导,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案提出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加强基础支撑能力等目标,旨在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春市成立数字长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数字长春“十四五”规划》《长春市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长春数字经济发展攻坚突破行动计划》《长春市支持数字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把发展数字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纳入“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突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2)产业优势
“长春净月一号”“长春净月二号”卫星成功发射,作为长春市低空经济产业核心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示范区的净月高新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打造准入、管控、研发、试验、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净月高新区“数字空天之城”,驱动新经济滚滚向前。
净月高新区围绕数字经济,以打造“五区”即“算力网络核心区、人工智能先导区、数据要素枢纽区、产业生态集聚区和应用场景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以数字“赋能、赋值、赋智”,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在数字时代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净月高新区数字产业正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净月高新区拥有数字经济关联企业约2500家,已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有6个,算力中心1个。净月高新区正凭借其独特的产业生态和创新能力,成为长春市发展数字经济的热土。
(3)区位优势
长春市的交通网络发达,拥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长春是哈大铁路、京哈铁路、吉珲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也是京哈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的起点或途经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国内外近百条航线。长春市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东北亚区域国际化大都会,长春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净月高新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净月高新区成为长春市的一个重要区域,连接着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
(4)人才优势
长春市是国内著名的高智力密集区,国内知名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光机学院等十几所重点学府都坐落在长春市。更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国家、省(部)属科研机构以及设计院、计算测试中心和国家设在长春市的多个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长春市人力资源充足、拥有价格优势,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高级管理人员和技工人员。可为项目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长春理工大学,可输送大量光谱芯片基础理论方向研究的技术人员,均有承担国家“863”“973”等重大项目的经历。
净月高新区汇聚了近10万名各类人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比例高达70%,显示出该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此外,46.76%的从业人员拥有本科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也达到15.54%,这种高学历结构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净月高新区通过推动“产、教、科、人”综合创新,形成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占地面积20000㎡,建筑面积50000㎡。主要建设落地阵列计算视觉装备的组装生产线,以及机器视觉装备研发中心、产品测试和交付中心。内容有阵列计算视觉、3D结构光测量、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等智能装备、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装配生产和技术服务。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4492万元,利润4347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1.7%。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促进经济增长:数字产业基地通过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这些企业不仅在基地内进行生产、研发和销售,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提升创新能力:数字产业基地通常配备了先进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室,吸引了大量科研机构和高校入驻,促进了产学研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推动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推动产业升级:数字产业基地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设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就业和人才培养:数字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才。同时,基地内的企业和机构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推动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福祉大路1572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净月高新区)成立于1995年,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4月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区域面积47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2.5平方公里,下辖3个整建制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35个村、39个社区,人口数40.87万人。先后获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广告创意示范园区、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国家级称号”。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3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区级财政收入6.19亿元。
一、优势资源情况
一是生态环境优越。是长春市生态核心区,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是城区的400至500倍。林水面积243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51%,有“喧嚣都市中的净土”之美誉。二是科创资源富集。域内汇集高等院校11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9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43个、各级技术转移机构44个、一线科研人员近4万人。拥有孵化载体36家,总孵化面积31.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79家,是长春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实验研发、成果转化基地。三是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伪满皇宫博物院、长影世纪城三个5A级景区和瓦萨博物馆、农业博览园、省三馆等12座专业展馆,定期举办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净月潭森林马拉松赛、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等14项国际性赛事活动,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影视文旅、现代服务业是我区三大主导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我区是全省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规划了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分期建设推进的数字经济产业园,起步区已吸引京东科技、神州数码、东数科技等多家优质企业入驻,核心区在建的长发算力中心、净月未来城等项目加快夯实算力“底座”,引入网易、联通、祥云等头部企业,启明信息、慧程科技列入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名录,初步实现数字赋能一二三产和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民生。影视文旅产业,与万达联手打造国际影都项目,高标准建设影视拍摄、影视文旅、影视总部、数字影视、影视教育、影视孵化“六大基地”,落位万达影棚、金色大厅、万达茂等重点项目;与长影共谋长影总部及抗日题材影视拍摄外景地建设,重点打造“万达+长影”双IP。启动实施净月潭5A级景区提升工程,伪满皇宫博物馆数智创新实验室入选全国文物旅游景区创新发展力前十。现代服务业产业,吸引了东北证券、一汽金融、吉林农投等龙头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净月金融服务中心骨干支撑。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布瑞克“豆业云”供应链数智产业园、“吉肉云”互联网交易平台“互联网+农业+金融”新发展模式运行良好。全力打造建筑业大厦,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吸引建筑业企业入驻,目前意向入驻企业23家,已完成入区注册企业13家,预计使用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2.3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晨
电 话:0+86-431—84532421
传 真:0+86-431—84532421
电子邮箱:360252184@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0+86-431-8270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