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本产品主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专注于筛查和检测抑郁症。其核心在于积累大量数据并不断优化算法。产品技术通过处理脑电、眼动、语音、步态、生物电等多种生物信息,利用多模态大数据模型进行筛查和风险预测。与传统的心理与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方法不同,本产品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信息反馈治疗系统,完全避免了依赖性和副作用的问题。
1.1.2 市场前景
(1)脑机接口行业现状
近年来,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脑机接口指的是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这一概念其实早已有之,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有阶段性成果出现。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其作用机制是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通信与控制通道。它通过捕捉大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控制。
脑机接口产业可以细分为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游戏娱乐、军事国防等商业应用领域。其中,医疗健康是脑机接口最大的市场应用领域,也是最主要且最接近商业化的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脑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教育、娱乐和军事等领域,脑机接口的应用也在快速发展。
医疗健康领域是脑机接口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目前,脑机接口按照信号采集方式可以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大类别。其中侵入式及半侵入式均可归类为植入式,非侵入式又被称为非植入式。
侵入式脑机接口需将电极植入颅骨,直接接触脑组织,这种方式虽然可获取质量最佳的神经信号,但手术风险极高。随着神经科学、生物材料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迅速升温,正向着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将电极植入颅腔而非脑内部位,主要借助皮层脑电图进行脑信号记录,这种方式相比侵入式手术风险较低、创伤较小,但仍需一定程度的开颅手术;与非侵入式相比,其获取的神经信号更为清晰精准,空间分辨率和识别准确性也更高。总体而言,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较为成熟,具备一定临床应用优势。
非侵入式是指无需植入任何设备,只需将传感器放置于头皮表面即可测量大脑活动状况。这是目前最为主流的脑机接口形式,安全性能最高,对人体基本无创伤。由于人体颅骨的遮蔽效应,非侵入式技术所获取的神经信号精度往往较低。尽管如此,其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康复训练、教育娱乐、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诸多民用和产业领域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在非医疗领域,脑机接口应用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教育、娱乐游戏等行业。
(2)脑机接口行业前景
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而2022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7.4亿美元。预测显示,到2027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33亿美元,2023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4.95%。在中国市场,2021年脑机接口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40年,中国脑机接口行业的综合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26%。
脑机接口技术的下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医疗、娱乐和养老三个领域。目前,医疗仍是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方向,下游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中,医疗方向的占比超过一半。脑机接口产业下游相关企业近350家,明确的应用方向不少于30种,主要分为医疗和非医疗两大类,其中医疗企业占比56%,消费、工业、教育等非医疗企业占比44%。目前,脑机接口领域的植入式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同时也有部分非植入式技术用于医疗。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工具,旨在了解、保护、修复和调控大脑,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脑机接口技术也可应用于游戏辅助功能,例如实现游戏中的交互和控制,提升游戏的友好性和易用性。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通常需要依赖外部设备进行日常护理和生活,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肢体功能,如控制假肢和电动轮椅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截至2023年,中国残疾人数量高达859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68亿,同比增长0.6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3亿,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鉴于潜在用户群体庞大,脑机接口市场前景广阔。
脑机接口是人类与机器、与人工智能技术交互的终极方式,同时它也需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支持。随着这些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极大地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
1.1.3技术分析
云科硕脑公司已具备较成熟产品,且为多模态融合(包括语音),准确率更高,针对中国人群;更关注专业精神健康领域;基于胡斌教授多年来在该方向的研究和为部队医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精神健康领域的数据和临床案例,在算法和智能分析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此公司也是脑机行业抑郁症方向最早可拿到医疗器械二类资质的企业。
产品原理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将“脑科学”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并加大了对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
工信部将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赛道。重点围绕原子级制造、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壮大独角兽企业。
(2)产业优势
长春市搭乘“数字”东风建成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初步形成数字经济企业集群,长春大数据深加工基地、长春算力中心、长春数据交易中心相继运行,包含光电信息、人工智能、电子元件、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多业态在内的多元化数字产业格局已形成。
2023年,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攻坚行动正式启动,制定《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兑现《长春市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若干政策》,556家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升级。2023年至2025年,将实现对全市1286户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
现有31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长落户,初步形成以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浪潮、360集团、安恒、长光卫星等为骨干的数字经济企业集群,国内龙头企业、本地企业、高校院所抱团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企业集聚态势初显。
(3)区位优势
新区整体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理中心和长吉图先导区核心腹地,是哈大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新区集航空、铁路、高速、轻轨等多重立体交通于一体,拥有被誉为“东北亚航空交通枢纽”的龙嘉国际机场,1.5小时可到达全国2/3城市,5小时可飞抵全球各大城市。京哈、珲乌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京哈、哈大高速等铁路干道贯通全域。
(4)人才优势
全区集聚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全省9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0家(全省1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7个;院士工作站5家,占全省的35.7%;博士后工作站26家,占全省45.6%;科学家工作室等2家工作室,占全省的1/5;省级转移示范机构28家,占全省的54%。可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撑。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办公楼、车间、仓库等。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目前业务增长来源大概有 6 大方向:医疗、教育、军事、政法、康养、培训。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751万元,利润2325万元,投资回收期5.5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3%。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脑机接口项目的社会评价
脑机接口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领域的革新:脑机接口技术为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实时监测大脑活动,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神经状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康复医学的进步: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医学中有着显著的应用。对于因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机接口技术具有显著的恢复效果。通过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加速康复进程。
促进个性化医疗:随着脑科学、人工智能和材料学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化和精准化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脑机接口项目在医疗、康复医学、睡眠质量改善、个性化医疗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青岛云科硕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峨眉山路396号43号楼4层
2.2单位概况
企业概况:青岛云科硕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以精神健康领域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新型医疗大数据企业,注册资金 1000 万元。公司坐落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现有员工 10 余人,拥有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创新开拓,锐意进取的优秀管理团队。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求卓越、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把“致力于脑功能方面的功能研究整合和创新,不断提升脑功能应用”作为使命;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优秀企业文化为根本力量,以科学规范、完善高效的运作系统为基础,不断将企业做大做强;向着脑功能领域大步迈进,打造产品经销渠道完善、供应商合作长期稳定、客户服务最优秀的企业;向着成为行业效率最佳及引领创新领导者的宏伟目标迈进。
长春新区概况:
长春新区是2016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是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享有副省级行政管理和审批权限,批复面积499平方公里,由长春高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北湖科技开发区一个省级开发区组成,下辖1个乡、7个街道,常住人口约58万人。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长春新区视察,对新区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殷切期望。
精准把握“1310”发展布局,着力构建“311X”现代产业体系,集中精力加快药谷、光谷、新材料、产教融合、金融科创、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临空经济、智慧文旅十大园区建设,不断做强“两谷一基地”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业、做活现代服务业,聚焦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瞄准链主,做强链群,掀起“十园”联动发展热潮,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壮大经济实力。
新区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已成为全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主引擎和投资首选地,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拥有光电子产业园区和平台载体8个,自主知识产权专利300多项,汇聚28个高精尖科技成果,构筑了“屏、端、网、云、星”全领域、高端化的光电信息产业格局。长光卫星成为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吉林一号”实现108颗卫星组网,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光华微电子、禹衡光学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希达电子推出全球首款120英寸超大电视。
营商举措不断创新。瞄准“东北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新型产业用地(M0)”“跨省通办”等一批务实管用、能复制可推广的首创性独创性改革,实现环节再精简、审批再提速,新区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在首次国评中,位列国家级新区第11位、东北首位。
长春新区始终围绕企业发展所想、所需,不断完善出台各类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引进、金融聚集和科技成果转化等12项惠企政策,从创业创新和引才补助到“创新券”应用,并获批公安部关于外籍人才出入境的专项政策,逐步构建起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扶持体系。
面向未来,提振大干之志、狠下实干之功,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实现GDP1420亿、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的奋斗目标,加快构建“311”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十园联动”“1310”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管委会+园区+公司”的管理体制,做优做精高新区、做大做强北湖区、做快做实临空区,全面建设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现代化产业科技新城,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2.3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联系人:韩志鹏
联系电话:+86-431-81337331
+86-18004317678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86-431-82700590
电子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