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长春市 > 招商项目
长春市年产10万吨碳纤维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时间:2025-03-20 21:28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是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碳纤维是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是制造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良材料,主要产品是各种等级的高性能碳纤维产品。

碳纤维制品的等级主要依据其力学性能进行划分,常见的等级包括T300、T700和T800等。这些等级的命名中,末尾的三位或四位数字代表其拉伸强度的具体数值,通常以MPa或GPa为单位。例如,T700的抗拉强度为4900MPa,而T800的抗拉强度则高达5490MPa。‌

1.1.2 市场前景

(1)全球碳纤维市场

2023年全球碳纤维需求为115,000吨,比2022年的135,000吨降低14.8%,打破了近年来10%以上的增长规律。这是继1995年以来,全球首次出现需求负增长,对于中国企业,这是前所未有的经历与挑战。

2023年的应用市场格局有较大变化,对比前几年,风电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疲软;2021年之后,航空航天军工市场迅速回暖,再次回到龙头应用的位置。

体育休闲市场近几年呈现了过山车一样的变化:历史上,该市场一直保持平稳增长,2022年同比增长29.7%。受市场刺激大众消费因素,西方分销商积压库存。2023年初,前期大量积压库存使得销售量大幅降低,2023年的体育休闲应用量同比下降21.7%。

2023年压力容器市场有所增长,但由于2022年碳纤维销售紧俏,各大厂家当时都累积了一定库存,使得2023年碳纤维供应充足,库存消耗满足了部分新增需求。2023年全球碳纤维的销售金额为38.1亿美元,比2022年的43.85亿美元降低13%,除需求数量降低外,价格也比前两年大幅下降。

(2)国内碳纤维市场

2023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69,075吨,对比2022年的74,429吨,同比降低了7.2%,其中,进口量为16,075吨(占总需求的23.3%,比2022减少了45.4%),国产纤维供应量为53,000吨,(占总需求的76.7%,比2022年增长了17.8%,对比2022年高达53.8%的增速,2023年严重放缓)。

中国市场需求历年增长率:2015(13.4%),2016(16.5%),2017(20%),2018(32%),2019(22%),2020(29%),2021(27.7%),2022(19.3%),2023(-7.2%)。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

在目前的碳纤维应用领域内,中国优势应用行业是体育休闲、碳碳复材(包含耐火保温毡)、建筑、电子电气;航空航天军工及压力容器迅猛发展,大幅度缩小了与国际的差距,但主力需求的商用航空应用刚起步;风电(中国总需求17,000吨中,扣除了国外用户,只是统计国内风电厂家的用量)与国际依然有巨大差距;汽车及混配模型会因为中国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而应用潜力巨大。‌

(3)吉林省碳纤维市场

截止2023年底,全省拥有碳纤维原丝年产能16万吨,碳丝年产能4.9万吨,复材产能2.2万吨,原丝、碳纤维产能均位居国内首位。产品规格涵盖1K、3K、6K、12K、24K、48K等大小丝束多个品种,部分产品性能已达到T700级水平。2023年吉林省碳纤维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39%;碳纤维全产业链完成工业总产值101.8亿元,同比增长29.8%。以吉林化纤为龙头的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已成为国内三大碳纤维产业集聚地之一,现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和重要的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基地,产业集群优势初步显现。

目前,吉林省已形成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及下游制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原丝、碳丝产品规格涵盖1K到50K等大小丝束11种,其中12K、25K、35K碳纤维实现高端预浸料、预制体领域的全覆盖,省内重点下游应用企业吉林国兴复材公司、吉林华阳、长春致远新能源装备、一汽集团、中车长客、长光宇航、林依华渔具等,涉及风电叶片、压力容器、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碳碳复材、体育休闲等多领域终端产品。

总的来说,吉林省的碳纤维产业在产业布局、发展趋势和重点企业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4)碳纤维产品市场政策导向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碳纤维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补齐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短板。

《中国制造2025》提出,新材料行业作为制造业转型的核心领域及重要支撑受到相应重视。明确了将新材料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并将新材料产业划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重点方向,并在这三个方向中细化了需要具体发展的材料及发展该材料在2025年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乐观。

1.1.3技术分析

T800碳纤维的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腈(PAN)或沥青等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形成高强度的碳纤维前驱体。项目T800碳纤维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纺丝、预氧化、碳化、表面处理和最终加工等步骤。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材料,高端碳纤维自力更生是唯一途径。因此高性能碳纤维的国产自主化生产是唯一途径。近年来,我国推出了诸多新政策以促进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并且开始为碳纤维产业配套专项扶持基金。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中提出要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加强碳纤维等材料的研发应用,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

2021年9月,科技部拟推动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政府引导下,联合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突破全产业链共性技术,突破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实现技术、技术装备和产品创新。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500亿级产业,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5年末达到18.7%,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支撑,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2)人才优势

长春是一座坐落在大学里的城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个,中科院光机物理所、中科院应化所、中科院地理所等83家在长独立科研机构,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49所高等院校。宽城区作为长春市的主城区,有吉林工师、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城市学院、百年老校天津路小学等大中小学校51所,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高级管理人员和技工人员,同时为员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3)区位优势

宽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春市北部新城的核心腹地,位于哈大一级轴线和长吉图先导区主轴线的交叉点。京哈铁路把宽城分为铁南和铁北两部分,铁南地区集聚了一批大型商贸、批发企业,是长春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铁北区域是长春的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此外,宽城区东邻长春新区、西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央企,在全市的规划布局中处于西部产业走廊的核心地带,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本项目规模确定为年产10万吨T800碳纤维。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厂房、办公楼及配套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8940万元,利润6250万元,投资回收期6.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7%。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碳纤维项目的投产将改善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提升碳纤维的产能和质量,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提升。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凯旋路7666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简称长江路开发区)于1998年4月经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1年9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6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通过审核公告。宽城经济开发区位于长春市城区北部,长春市宽城区境内,面积77.2平方公里,是长春市打造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核心成员之一。开发区从长春市百年商埠长江路起步,并以该路为名,现辖有商贸服务、工业物流两个园区。商贸服务园区面积9.2平方公里,环长春火车站、长春客运中心站,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春市的主要商品集散中心。区内基础设施完备,市场要素高度集中,交通四通八达,具有极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工业物流园区面积68平方公里,距长春市区7公里,是吉林省人民政府2006年4月批准开发的区域,处于长春市总体规划中工业发展的主轴线上,也是《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哈大一级轴线优先发展的核心节点。园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齐全,长春市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302国道和长白铁路纵贯南北,北亚泰大街和北凯旋路与市区相连,生态环境优良,地理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

2.3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谢继丰

电    话:+86-431-89991965

传    真:+86-431-89991965

邮政编码:130000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    真:+86-431-82700590

电子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