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文旅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6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吉林市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省委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规划、项目、产品、业态、硬件、要素、政策、机制支撑,加快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

立足中新食品区优势特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业态,强化景区功能,提高服务品位,拓展消费场景,因地制宜发展文旅项目,通过建设中新食品区文旅项目,打造体验式、沉浸式、延伸式新消费,聚拢人气、创造需求、增加供给、拉动消费。

1.1.2 市场前景

(1)文旅融合市场现状及前景

文旅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文化行为、体验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领域。主要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景区开始为自己的旅游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元素,让产品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认真贯彻党中央重要部署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准确把握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和文旅融合的规律特点,建立健全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让融合发展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动能、新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应有之义。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地方要素禀赋、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实施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鼓励开发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提高旅游场所设施的创意设计水平,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充分发挥旅游的载体和渠道作用,更好传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行业突进之下,产品走向差异化、品牌化、创新化是必然趋势。国内文旅已然告别过去粗放型、同质化的开发阶段,逐步走向培育健康发展模式,应对未来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同时提供优质服务的新阶段。

图1:文旅融合的四个维度

——泛观光,为以门票收入为主的封闭管理运营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型的大众旅游项目。

——泛度假,以度假、康养为核心的综合性小众或分众旅游项目。

——泛休闲,为大众提供商业消费和公共休闲旅游娱乐服务的开放式综合运营项目。泛休闲产品一般在城市中心地段,以挖掘在地文化为出发点,建设集都市休闲娱乐、文化演艺、餐饮购物、湿地生态等为一体的文旅融合旅游产品。休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休闲在城市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同时也创造和传承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文化及景观意象与休闲产业的繁荣程度有极大关系。泛休闲产业对于陶冶城市气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泛娱乐,为游客提供刺激性、启发性活动和社交场景的娱乐及泛娱乐旅游产品。泛娱乐更需要文化和科技的支撑。就像是文旅产业的融合,离不开文化内容的填充,特别是主题公园类的建设以及运营,已经与主题内容深深结合在了一起。另外文旅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把现实产品的真实刺激逐渐向虚拟体验、虚拟娱乐转化,更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2)吉林省文旅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为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持续推动文旅行业新项目投资落地,促进文旅项目运营,助力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吉林省全面推进吉林省文旅项目建设情况。截至20239月底,吉林省已开复工项目187个,完成投资143.3亿元,占计划完成投资的98.6%,同比增长52.2%。如:长春新区北湖文旅产业融合提升(一期)项目完成投资5.43亿元,延吉观唐温泉酒店完成投资3.06亿元。

2:吉林省2023年复工187个项目分类

187个项目中有北大湖、万峰滑雪度假区扩建等引领冰雪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15个,有查干湖等生态避暑旅游的标志性景区项目35个,有“满乡风情·七彩伊通”等综合体项目36个,有长春国际影都等城市文旅综合体项目8个,有敦化六鼎山国际医疗康养产业园等林旅融合业态7个,有长春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融合新产品12个,有保利万怡等宾馆酒店类项目10个。

有长春市动物园搬迁等基础设施提升类项目41个,有老城·龙兴里文化旅游街区等街区类项目9个,有漫红岭红色旅游经济示范带等红色旅游项目3个,有辽源市北部生态新区文旅综合体(悦动欢乐荟)等夜间消费集聚、露营地新业态项目11个。

长春保利万怡酒店、四平仁兴里、辽源悦动欢乐荟、松原哈达山森林秘境露营基地、松原夫余“不夜城”、敦化六鼎山星空露营地、珲春哇斯托克欢乐岛、敦化中成朝鲜族生态村、长白山云顶集市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

2023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出台《吉林省“引客入吉”和文旅项目招商政策》,举办吉林省投融资大会,推动文旅行业新项目投资落地。吉林重点突出冰雪旅游、景区度假区、宾馆酒店、乡村旅游、松花江流域和沿边开放两个“大通道”等领域,持续谋划300个以上新项目。通过“赛马”机制,促进吉林省各地全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一批项目快速投入运营,实现产品转化。

同时,加快文化演艺类项目的培育,打造《粉雪传奇》等一批大型演艺类项目,切实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文旅产业大发展,为旅游万亿级产业奠定基础。

中新食品区文旅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文旅产业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商业互融互促,有利于充分兑现丰富文旅资源价值。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加快推进国民旅游休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培育现代休闲观念、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优化旅游休闲空间等具体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旅游休闲发展内生动力。

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产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

(2)区位交通优势

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南接沈阳,北通哈尔滨,西靠内蒙古,已开通的吉林内陆港与辽宁大连港实现“无缝对接”,辐射范围不仅包括东北,还可通达中国内陆。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和吉林机场,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连接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中新食品区位于长春市、吉林市两大中心城市中间位置,距长春市和吉林市均为40公里,距长春龙嘉机场28公里。

(3)生态环境优势

吉林市森林覆盖率达54.9%,在中国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中首屈一指,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的城市。城区人均绿地面积9.23平方米,高出中国国家标准3.23平方米。沿城区松花江两岸的百里“清水绿带”,几十处水岸精品浑然天成,风格迥异的长桥横卧江波,高楼鳞次栉比,雕塑精致典雅,绿树参差有致,花草争奇斗艳,形成了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和天然氧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约150公顷,建筑面积约为80公顷,建设关东屯、温泉康养度假小镇、星光不夜街、南崴子村研学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合作开发星星哨风景区等。

关东屯:是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涵盖赏雪玩雪、民俗商街、美食娱乐、温泉民宿、文创灯光、沉浸式演绎六大业态的综合型沉浸式文旅度假区,融入东北民风和传统的民俗文化。

温泉康养度假小镇:建设集旅游、度假、康养、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度假小镇,大力发展温泉医疗保健、温泉美容美体、温泉高端养老等为主体的“小温泉、大健康”产业群,打造温泉康养度假胜地。

星光不夜街:岔路河夜市升级改造,沿街建筑立面进行综合美化包装和全面整治,统一扮靓美食街,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有影响、有品位、有特色的商业“不夜街”。

南崴子村研学基地:选址南崴子村(七社和八社),利用稻田、村落、小溪、山道、果园、牧场、林业等自然与人文条件,将现代特色农业、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等特色资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并与景观相融合,开展现代农业种养、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爱国军事教育与军训、农林业研学、夏冬令营、亲子活动、企事业单位拓展培训、党建团建等相关素质教育,以及田园观光体验项目,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研学教育、农耕文化、冰雪产业,打造综合性研学基地。

星星哨风景区:依托星星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结合乡村振兴理念,盘活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态,重点开发水库、文化遗址、露营基地、上山游步道等项目,深入挖掘“冬捕冰钓文化”价值,开办冬捕节、冰钓节等主题活动,打造一个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0,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5,412.5万元。

图表3: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10,468.3万元,利润36,454.5万元,投资回收期7.2年(税后,含建设期1.6年),投资利润率18%。

图表4: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中新食品区文旅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食品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食品区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促进食品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1.5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永吉县(吉林市中新食品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市永吉县岔路河镇

2.2 概况

中新食品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继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又一重要合作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是长吉图战略的重要节点,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管理委员会是吉林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同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社会管理职能,对区域内党务、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联 系 人:杨晓斌

联系电话:13694325100

箱:21684507@qq.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0432-62048941

真:0432-62049608

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