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亮甲山水库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卡岔河上游亮甲山乡境内,总库容1.92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防涝为主,结合灌溉、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该水库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因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在此“亮甲”而得名。库区景观如诗如画,秀美多姿。是吉林省八大水库之一。本项目将对旅游线路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打造集生态旅游、佛教文化、温泉度假、水上娱乐、老年社区、特色商业街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
1.1.2 市场前景
(1)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根据2023年3月发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稿),旅游景区被定义为: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和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以提供游览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场所或区域。按照旅游资源的主体性质划分景区类型,可以分为四种:自然类旅游景区、人文类旅游景区、主题景区类旅游景区以及社会类的旅游景区。

图表1:旅游景区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景区大致经历了粗放式开发阶段、规划开发阶段和创新开发阶段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游客来华旅游,国内旅游随之逐步兴起。然而当时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和人造景观的粗放式开发,突破了重保护轻开发的传统观念。初期景区的粗放式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为避免景区的无序发展,旅游景区步入了规划开发阶段。随着现代旅游活动向多样性和参与性方向发展,旅游活动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扩大到休闲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等。

图表2:中国旅游景区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地大物博,从东往西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多种地形,从北往南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丰富的地形和气候类型孕育了我国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同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我国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景区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多。2022年底,我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为14332家,其中5A级景区数量为319家,均较2021年有所增长。丰富的景区资源刺激着我国旅游需求的持续释放,同时景区管理制度的完善也使得景区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旅游服务能力提升。

图3:2018-2022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单位:个)
根据文旅部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收入增长96%。未来随着旅游收入逐年恢复至2019年水平,旅游营收增速将逐渐减缓,步入稳健发展轨道。到2028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营收规模预计将超过7000亿元。


图4:2023-2028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营收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22年至2023年,我国多次发布政策鼓励消费,以消费拉动内需,加快国内经济的恢复与稳健发展,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大好,居民的收入情况也将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同时拉动国内旅游需求的持续释放。
(2)以吉林省旅游新格局为依托,亮甲山旅游景区项目市场前景乐观
目前,吉林省旅游市场热度节节攀升,7大类157款文旅产品、113条精品自驾游线路覆盖全省。从春花烂漫到粉雪飘扬,吉林的气候四季分明,各有美景,其中夏、冬两季拥有明显资源优势。经过多年悉心培育,“清爽吉林·22℃的夏天”和“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双品牌已拥有较高市场认可度,促动全省双季游高峰。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吉林省四季游品牌引领成效凸显,“长白春雪”“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吉林‘驾’期·畅游金秋”“长白天下雪”主题活动贯穿全年,产品供给愈加丰富。
放眼全省,优质旅游项目多点开花,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延吉恐龙文化旅游设施综合开发项目带动周边各类小微业态兴起;靖宇县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水上项目和当地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敦化渤海湖夜经济集聚区和中成朝鲜族生态村联袂启动,与六鼎山文化旅游区交相辉映……
亮甲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地域辽阔,景色多样,由亮甲山山脉及亮甲山水库组成。亮甲山风景区内共有大小山峰计10余座,其中主峰海拔385米,各山峰间错落有致,屡现高低。这里不仅风景绝佳,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群落繁茂。其山川秀丽,林峦隐蔚,呈现出一派秀美的森林风光。亮甲山水库水域宽阔,24万平方公里的水域烟波浩渺,湖水清澈,碧绿如茵。水中鲫鱼、鲶鱼、大草虾、河蚌等天然野生鱼类,还有草鱼、鲤鱼、鲢鱼等人工养殖鱼类数种。水库大坝宏伟壮观,水库三面群山环抱,峰峦蜿蜒起伏,碧水青山,波光峦影,构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画,徜徉其间,令人心醉神迷。
亮甲山综合优势明显,一是地理位置优越,系三省共同旅游宝地;二是地热资源丰富,符合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的消费理念;三是宗教信仰集中,佛教文化开发潜力巨大;四是生态环境优异,利于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五是人文民俗气息浓郁,可开展民俗风情文化游;六是四季特色鲜明,季节性旅游产品丰富。
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对文娱活动给予资金奖励,发放景区补贴,对“引客入吉”给予资金奖补等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亮甲山旅游景区建设以大项目为依托,结合吉林省全面畅通旅游通道和空间新格局,市场前景必然会十分乐观。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开发温泉、冰雪、滨海、海岛、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和国民度假地。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
《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推动市级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吉林、四平、辽源、延边等8个地区中心城市和长白山管委会,立足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和城市发展,整合服务业资源,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建设商贸物流、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生、金融商务、研发及广告创意等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大力推进集聚区、园区建设,优化同类型、关联度高的服务业企业和要素合理集聚,发挥好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区位交通优势
舒兰市地处两省三市交会处,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中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南接吉林市,北联哈尔滨市,西隔松花江与长春市相望,处于吉林、长春、哈尔滨三市一小时经济圈内。亮甲山位于舒兰市庆丰乡西部,舒九公路北侧,距离舒兰市22公里,距离吉林省省会长春市150公里,距离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70公里,是远郊;距离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160公里,是近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系二省共邻的旅游宝地。
(3)旅游资源优势
舒兰市已建有4个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舒兰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凤凰山旅游景区、大秃顶子旅游景区、二合雪乡景区。4家漂流旅游企业、2处滑雪场、10家旅行社营业部,初步形成了以生态风光、历史遗迹、风情民俗为特色,以春踏青拾翠、夏避暑漂流、秋红叶采摘、冬玩冰嬉雪为内涵的多元化旅游格局。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水面拟开发利用面积为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圣水禅寺、水上观音、广场商业房、温泉度假山庄、三圣塔等宗教区及水上乐园、休闲会馆、农业观光园、木屋风情园、综合旅游服务区及圣水别墅等休闲度假区。建设规模:年可接待游客350万人次。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2,500万元。
图表5: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4,112.6万元,利润17,857.1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1.4年),投资利润率17.7%。
图表6: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并直接向社会提供再就业岗位和大量的间接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促进城市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项目完成后,企业的住宿能力和条件、温泉养生、休闲娱乐、餐饮等多方面将得到提升,能够满足人们多元的旅游需求。同时可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示范意义。
1.5 合作方式
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技术、运营管理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吉林舒兰市亮甲山乡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舒兰市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地址:舒兰市滨河大街2006号
2.2 概况
舒兰市是吉林省辖县级市,全市幅员面积4560平方千米,总人口58.7万人,下辖10个镇、5个乡、5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舒兰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被授予“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美誉,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县、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省首批碳汇交易试点县,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平安县,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亮甲山乡,是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地处舒兰市西部,东邻亮甲山水库,南与吉舒街道接壤,西与白旗镇相连,北与莲花乡交界,距舒兰市30千米,区域面积134.17平方千米。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舒兰市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联 系 人:苗宇航
电话:0432-68200065
15143985789
传真:0432-68200065
邮箱:21684507@qq.com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艳超
电话:0432-62048941
传真:0432-62049608
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