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冰雪休闲旅游已经是现代都市人们放松、健身及消费的热门产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了左家镇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受北京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培训项目越来越专业。在国家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之下,被视为“小众”的运动项目的滑雪,俨然成为冬季流行新趋势、短视频的新宠儿,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
冰雪产业属于一种新兴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其中,我国冰雪旅游为冰雪产业中的核心领域,冰雪旅游将带动冰雪特色小镇、冰雪文创、冰雪运动、冰雪制造、冰雪度假地产、冰雪会展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目前冰雪旅游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旅游观光,为强化经济带动作用,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冰雪+”战略正在成为各地冰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正在进入重创意、重内容、重体验的阶段,冰雪+度假、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发展模式受到广泛重视,冰雪旅游产业链条逐步延伸。
1.1.2 市场前景
(1)国际市场分析
目前,全球共有4000多家滑雪场,分布在67个国家,冰雪产业相对成熟的地区分布在阿尔卑斯及美洲地区,这些地区参与率高但增长空间较小。新兴市场如亚太及东欧地区参与度低,增长空间较大。全球共有2000多家滑雪场,分布在67个国家,主要集中地则在冰雪产业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北美、日本等地)。从滑雪人次的区域分布来看,阿尔卑斯山是滑雪人次最高的地区,占全球滑雪人次的43%。其次是美洲地区,占比为21%,亚太地区占比仅为15%。从滑雪者来源地来看,西欧和美洲滑雪者最多,分别占全球滑雪者比重的24%。其次为亚太地区,滑雪者占比为22%,阿尔卑斯地区,滑雪者占15%。东欧、中亚、亚太地区在全球提供35%的滑雪者,但在滑雪人次上仅占24%。这些地区未来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图1 全球滑雪人次分布
(2)国内市场分析
冰雪产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其中,我国冰雪旅游为冰雪产业中的核心领域,冰雪旅游将带动冰雪特色小镇、冰雪文创、冰雪运动、冰雪制造、冰雪度假地产、冰雪会展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目前冰雪旅游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旅游观光,为强化经济带动作用,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冰雪+”战略正在成为各地冰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正在进入重创意、重内容、重体验的阶段,冰雪+度假、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发展模式受到广泛重视,冰雪旅游产业链条逐步延伸。
随着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滑雪门票订购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11月以来,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788%,其中,新疆、东北三省、河北等热门滑雪目的地关注度较高。以河北崇礼为例,2023年11月以来,崇礼“滑雪”相关商品的搜索量环比增长242%。
与此同时,与滑雪相关的各类装备消费亦呈上升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日—20日,站内“滑雪”关键词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3.22%,滑雪夹克、滑雪裤、滑雪镜、滑雪鞋等装备成为卖点。
冰雪运动热还带“旺”了周边民宿、温泉酒店的“人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9日,元旦前,温泉酒店的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0%。相较周中,周末、圣诞、元旦等节假日的客房热度更高,不少客房已被抢先预订。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消费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由此带动了“冰雪消费”的繁荣。随着气温降低,人们在冰雪运动相关装备、火锅、热饮、保暖类衣物用品等消费领域的需求增加,此时商家适时地针对这些消费领域推出优质商品和服务,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带动业绩增长,同时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据报道,为持续扩大冰雪旅游品牌影响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不断培育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完善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了2000多家酒店、特色民宿,不断织密加油站、充电桩、停车场等服务型站点网络,进一步提升冬季旅游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旅游服务。
高质量、多样化的冰雪消费需求成长空间非常大。尤其是不少地区推动相关产业与冰雪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如冰雪结合体育赛事、旅游、文化民俗、科技制造、健康养老等,释放出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发展冰雪运动有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社会参与动力,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打造冰雪旅游品牌,推动重点旅游城镇建设,推进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做强冰雪、雾凇、温泉、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进和支持旅游产业集聚区、生态休闲型旅游城镇建设。冰雪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是当地政策支持的重点项目。
(2)区位交通优势
左家镇位于昌邑区西北部,地处长吉一体化及长吉产业创新示范区中心节点、吉林市西北部与长春地区接壤处,西距长春市 68 公里、东距吉林市 43 公里、距长春龙嘉机场55公里,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位置,处于长吉两市半小时经济圈,承接长吉两市辐射带动。长吉北线快速路、长图铁路、长吉城际铁路贯穿全境,距长吉高速桦皮厂出口10公里,交通便利。左家镇位于北纬42°,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带,位于全世界仅有的三条冻土带之一的区域当中。
(3)旅游资源优势
左家镇自然资源丰富,域内大、小马虎头山、傲龙背山、朱家大山为长吉两地登山爱好者理想游玩地点,每年接待登山爱好者5000余人,全镇小一型水库4个,小二型水库9个,各类塘坝70余个,是夏日垂钓采风、冬日赏雪滑冰的理想景点。镇内有农大红酒庄、左家宾馆、朱记山庄等特色旅游企业10余家,年接待能力可达5万人。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00公顷(其中前鸭河山80公顷,黄花村20公顷)。项目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前鸭河山12万平方米,黄花村9万平方米)。
项目按功能布局分为Ⅰ、Ⅱ、Ⅲ、Ⅳ区。
Ⅰ区:初级体验式滑雪道,根据项目地实际地形地质状况,拟分东西两个区规划四组滑道,中级滑雪道1条,初级滑雪场3条,雪道总长超过7000米。Ⅱ区:朝鲜族特色民宿区、可视农业观光区、稻田认养基地、绿色采摘、朝鲜族民俗文化体验馆等。Ⅲ区:蟹田木栈道、玻璃观光栈道及景观亭、稻田小火车、冬季滑冰场、稻田画等。Ⅳ区:水库生态旅游。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1,250万元。
图表2: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8,587.8万元,利润9,434万元,投资回收期6.3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8.9%。
图表3: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丰富了当地冰雪旅游的产品市场,能有效提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为昌邑区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游客的游览过程增添色彩,从而宣传了城市的良好形象。另外,打造北方冰雪旅游品牌以及知名度,凭借冰雪旅游形式的多样性,延长了冰雪运动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其他相关产业的规模,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应。
1.5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他方式可面谈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谈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政府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站前路12号
2.2 概况
昌邑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部,城区三面环江,一面靠山,总面积770平方公里(城区34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85个村),12个街道(68个社区),总人口约6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8万。
昌邑区具有较好的农业产业化基础,是全省唯一的以大宗作物为产业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0381公顷,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6.5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26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4.5%。左家特色种(养)殖资源、科研等优势明显,大荒地绿色优质水稻等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
昌邑区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特征。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项目在昌邑就有4个(铁合金、碳素、造纸、新中国制糖厂)。目前,全区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域内铁合金、碳素、造纸以及水泥四户骨干企业陆续迁出,腾迁后的哈达湾区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该区域未来将通过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都市工业,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体系重塑。
昌邑区是吉林市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区。吉林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和城际铁路换乘中心坐落域内。国贸、大商、欧亚、财富和大润发等构成了全市第一商圈。现代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主导产业。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全市总量三分之一。
结合全市“四五四六”产业体系,昌邑区把握在全市的功能定位,“十四五”将大力实施“一一六七”战略,以特色为引领、平台为载体,加快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六大功能(园)区,力争实现将我区建设成为长吉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吉林市全面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3 联系方式
2.3.1 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政府
邮政编码:132002
联 系 人:孙景华
电话:13944617863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艳超
电话:0432-62048941
传真:0432-62049608
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