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钼作为一种稀有金属,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材料。伴随高端制造、汽车轻量化、核电、武器装备、高性能钢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钼矿尾矿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用于生产各种建筑用砖、陶瓷、微晶玻璃、保温材料、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等。既充分利用了尾矿资源,也有助于保护环境。
舒兰市已探明矿石储量为8.29亿吨,钼金属矿量71.9万吨,原材料供应充足,大大降低了原材料运输成本。项目预计年加工钼尾矿15万吨,主要生产建筑用砖、陶瓷、微晶玻璃、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
1.1.2 市场前景
(1)钼尾矿回收未来趋势
尾矿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尾矿综合利用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无法利用或者随意丢弃,不仅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平衡,还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尾矿库、尾砂库也正逐步成为宝贵的人工矿床,因为绝大多数尾矿都含有可以回收的有用组分。只是囿于选矿技术和设备落后、工艺流程不够合理,导致选矿回收率低,大量有用组分滞留在尾矿中。
在钼、金、铜等尾矿中,石英、长石通常占到尾矿的80%~90%,若把石英、长石分离出来,剩下的尾矿自然成了富矿。另外,尾矿中还有大量可利用的伴生组分,以往忽视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或伴生组分含量低,让许多伴生组分没能得到有效利用。
目前尾矿吃干并非榨净,当利用尾矿制造建筑材料、进行矿山的回采充填以及用作矿物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的时候,经常被称为“吃干榨净”。尾矿中的有用组分随着建筑材料、井下回填几乎不可能再次利用,反倒成了资源的浪费。从尾矿中把石英、长石分离出来后,剩下的尾矿就是富矿,再分选出其中的有色金属,对每个有价组分充分回收,充分利用,使之价值最大化,经济价值巨大,其附加值甚至会超过主业,这才实现了尾矿综合利用真正意义上的吃干榨净。
(2)钼尾矿建筑材料市场前景
伴随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人们加大了对其的开发力度,导致尾矿排放逐渐增多。过去选择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堆积法,这种方式会占用许多土地资源,而且对空气、土地等产生了污染。为了处理尾矿产生的各类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地探索高效的处理措施。在建筑材料行业中使用尾矿是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研究表明,尾矿可作为建筑材料原料的替代品,应用领域涉及混凝土、水泥、建筑用砖、陶瓷和微晶玻璃等。相较于尾矿的再选与回填,将尾矿作为建筑原材料,一方面降低了建筑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工业垃圾,具有良好的前景。
尾矿粒度与建筑领域中使用的建筑原材料基本一致,尾矿加入一些添加剂后,就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材料,然后选用一些工艺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所需材料。所以,尾矿的再生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在建筑领域中,混凝土的使用非常普遍。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使用的混凝土量已经超过7000亿t,而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来自采石场的沙砾,但毫无节制地进行开采,会造成生态系统紊乱。尾矿含有许多的硅酸盐物质,因此选用尾矿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是可行的,在其中加入添加剂,可以达到天然砂石的要求,这样可以对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同时节省了堆积尾矿产生的各类成本。
伴随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泥需求量逐渐提升,而尾矿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等化合物,与水泥中的黏土质原料相似,因此可作为相关原料的替代品。
建筑用砖是我国建筑业用量最大的建材产品之一。由于工业尾矿成分和制砖的原料类似,因此尾矿可以取代黏土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满足建筑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环保化。
陶瓷是天然黏土、矿物等,经过粉碎混合、成型、煅烧等环节制作出的工艺品或者是生活用品。尾矿陶瓷与普通陶瓷相比,成分相似,烧结温度更低,而且尾矿可以取代其部分的原材料,减少天然矿物的使用,降低矿产资源使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护了环境,另外陶瓷性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尾矿的综合利用有助于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一方面可以消耗大量尾矿,减轻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可以高值化利用尾矿,节省相关维护费用,带来相应经济效益。尾矿的建材化利用是未来建筑原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节约型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当下,在国际上,许多学者对于尾矿的研究有了很深的认知,但大多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推广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首先,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的尾矿的性质存在巨大的不同,这就造成原材料使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其次,尾矿制作的建筑材料因为本身的复杂性,在制造生产中不能大范围地推广,导致生产规模不能扩大。最后,一些矿区远离城市,这就导致不能集中生产,使得成本增加。因此,为了保证尾矿可以大规模地被使用,要对其成分、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处理量,降低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为大规模地生产奠定基础,提高其利用效率。总而言之,尾矿在建筑行业的使用有着广阔的前景,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也是国内外尾矿资源化利用朝节能环保领域发展的方向。
1.1.3技术分析
引进国内成熟技术。矿山尾矿加工流程如下:
1.给料:
主要是给料机。尾矿由给料机均匀地输送到破碎机,减少了石块的堆积,不会破碎。它是尾矿砂生产线的主要环节。
2.破碎:
使用的两种破碎机是颚式破碎机进行初级破碎,冲击式破碎机或圆锥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粗碎是指将大尾矿的固体废物破碎成小石块。然后根据尾矿废料的硬度,硬料需要进行圆锥式破碎,软料需要反击式破碎,保证出料粒度在40mm以下。
3.制砂:
这个环节是尾矿砂生产线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尾矿制砂机将碎石磨成规格为1—5mm的机制砂,然后进行筛分,得到合格的机制砂产品,可使尾矿得到循环利用。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钼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规范钼行业的发展,例如《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发布将为钼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舒兰市通过设立产业扶持资金的方式,鼓励和扶持域外企业来舒投资兴业。制定出台《舒兰市招商引资政策(试行)》,招商企业享有“长吉图开放先导区政策”“长吉一体化优惠政策”“哈长一体化政策”“舒兰市招商引资政策”。
(2)资源优势
钼矿为舒兰市资源储量最多金属矿,是中国乃至世界质量最好的钼精矿之一,舒兰市已探明矿石储量为8.29亿吨,钼金属矿量71.9万吨,预计远景钼金属量可达130万吨以上,尾矿数量巨大,分布于小城镇、开原镇、七里乡范围内,原材料供应充足,大大降低了原材料运输成本。
(3)区位优势
舒兰市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地处哈长城市群中间节点,公铁运输网络四通八达,有国、省、市级8条高等级干线公路,拉滨、龙舒、舒榆三条铁路贯穿境内,东与黑龙江省五常市交界,西与长春市九台区、德惠市隔江相望,南同吉林市龙潭区、蛟河市毗连,北与榆树市为邻。境内交通便利,公铁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4)人才优势
舒兰市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本科、大专学历人数众多,各类技能人才近万人,普通工人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内拥有7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一次性可培训200余人。可根据企业需求,采取订单式、定岗式为企业培训各类技能型人员。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建设生产、仓储等配套辅助设施等。
年加工钼尾矿15万吨,主要生产建筑用砖、陶瓷、微晶玻璃、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5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7000万元,利润20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0%。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钼尾矿应用于新型建筑材料既有利于废弃物的资源回收,又有利于区域环境的保护,还可替代部分天然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今后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综合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钼尾矿在未来必定有更广泛的应用。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舒兰市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舒兰市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地址:舒兰市滨河大街2006号
2.2单位概况
舒兰市是吉林省辖县级市,全市辖区面积4560平方千米,总人口58.7万人,下辖10个镇、5个乡、5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位于北纬43°51′至44°38′,东经126°24′至127°45′,南接风景秀丽的吉林市,北联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西隔松花江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相望,周边分别与吉林省蛟河市、九台市、榆树市以及黑龙江省五常市接壤。
舒兰市地处两省三市交会处,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中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南接吉林市,北联哈尔滨市,西隔松花江与长春市相望,处于吉林、长春、哈尔滨三市一小时经济圈内。
自然环境优越,地貌类型复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是吉林省重要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工矿区,是大有前途的能源、特产、渔业、旅游综合性开发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生态经济区,一般海拔170~220米。年均气温4.3摄氏度,年均降雨 683毫米,相对湿度69%,年无霜期140天,年有霜期225天,主导风向南风频率19%,南西南风频率13%。耕地集中,土地肥沃,适宜水稻、旱粮农事耕作,是全市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土壤有明显的带状和垂直分布特征。植物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植被区划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的长白山红松、杉、冷杉针阔混交林区。
舒兰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被授予“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美誉,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县、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省首批碳汇交易试点县,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平安县,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吉林舒兰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5年9月,为省级开发区。处于吉林市、长春、哈尔滨2小时大经济圈内,交通便利,公铁运输网络四通八达。有国、省、市级8条干线公路,拉滨、龙舒、舒榆三条铁路贯穿境内。开发区核准面积为16平方公里,以吉舒工业园区为核心区,辐射舒兰城北园区。“十四五”时期,经济开发区立足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吉林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食品精加工、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农业循环经济、轻工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舒兰全面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舒兰市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联 系 人:苗宇航
联系电话:0432-68200065
15143985789
传 真:0432-68200065
邮 箱:slsjhzx@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0432-62048941
传 真:0432-62049608
邮 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