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秸秆新型环保建材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7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目前秸秆建材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市政工程、景区设施、湿地公园、乡村振兴、矿山修复、物流仓储、建筑装修、车船内饰等领域,成为木材、金属、塑料、陶瓷、水泥、玻璃等传统材料的有力竞争者,在资源利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低值化材料向高值化应用领域的转移和推进。

蛟河市秸秆资源丰富,年可收集60万吨,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项目生产加工的秸秆复合材料各种性能都优于木塑复合材料,与原木相比,具有不生虫、不腐烂和耐候性好、强度高、吸水率低、不易变形、不易翘曲、握钉力高等优点,既像木材一样可锯、可钉、可铆,又能像塑料一样能挤出、注塑和回收,无“三废”产生,环保无甲醛、坚固耐久、防水防潮、美观大气。

1.1.2 市场前景

(1)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农业废物利用赛道里,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最火热的赛道。除了国家政策之外,还有就是拥有千亿级规模。

秸秆是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对保障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推进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2022年,建设300个秸秆利用重点县、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秸秆收储运体系不断健全,秸秆利用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秸秆产业化利用结构更加优化,秸秆饲用转化和清洁能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秸秆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途径不断拓宽。

随着,现代化农业强国战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迎来美好的时代。面对新需求、新市场,秸秆综合利用又该如何创新与裂变。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7亿吨秸秆,相当于300多万吨氮肥、700多万吨钾肥,70多万吨磷肥。如果都付之一炬,将是对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秸秆产业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加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链条,拓展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整个秸秆处理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3456亿元,属于未来的秸秆综合利用之路,可能性多样。

(2)秸秆材料前景

秸秆是草食动物的“五谷杂粮”,是“零碳排放”的生物质能源,也是“农尾工头”产业增值的重要来源。规模化、产业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就能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亮点。

近年来,绿色建筑材料与可循环经济受到广泛认可,秸秆建筑材料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当前我国的秸秆建筑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秸秆人造板材、墙体材料、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秸秆砖等。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秸秆材料在建筑、家具、家电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首先,秸秆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秸秆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潮等优点,因此可以用来制作建筑的外墙、楼板、屋面等,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秸秆材料还可以用来制作家具、橱柜等室内装饰材料,并且秸秆材料制作的家具、橱柜等具有质轻、耐久、环保等优点。

其次,秸秆材料在家电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秸秆具有隔热、隔音、耐腐等特点,因此可以用来制作电器的外壳、线路板等。使用秸秆材料制作的家电不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具有环保性。

最后,秸秆材料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使用秸秆材料制作纸张、人造板等,还可以用作饲料、肥料、燃料等。此外,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秸秆材料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模型、玩具等。

总之,秸秆材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秸秆材料在建筑、家具、家电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上,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根本出路。

1.1.3技术分析

主要技术工艺路线包括秸秆处理如粉碎、筛选、干燥、施胶、模压(热压)等工艺技术路线。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中的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提出: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秸秆作为农村重要的固废资源,行动中提到要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

《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提高大宗固废资源利用效率:农作物秸秆。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农用优先,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扩大秸秆清洁能源利用规模,鼓励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能供热供气供暖,优化农村用能结构,推进生物质天然气在工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宽秸秆原料化利用途径,鼓励利用秸秆生产环保板材、碳基产品、聚乳酸、纸浆等,推动秸秆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

本项目符合《蛟河市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扶持办法》(蛟政发〔2020〕5号)中新能源、新材料扶持方向,可享受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扶持政策,具体扶持比例依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2)园区优势

吉林蛟河经济开发区是吉林省级开发区,与市区一河之隔,土地实现“七通一平”,供热站、雨污分离、污水处理等设施已投入使用,具备吸纳各类项目的承载功能。根据我市确定的主导产业和城市总体规划,蛟河经济开发区以医药健康、农产品深加工两个产业为主导产业。相继引进了长白山制药、添正药业、得利斯食品等规模企业。

(3)区位交通优势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东与敦化市相邻,南与桦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湖与吉林市、永吉县相望,北与舒兰市、黑龙江省五常市毗连。地处国家确定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直接腹地和中心节点,东三省轴心位置。

公路:经长珲高速、302国道、榆江公路均可直达蛟河,蛟河至各景区均是高标准旅游公路。

铁路:北京至图们、大连至图们、长春至图们火车均可直达蛟河。

航空:长春市龙嘉国际机场距蛟河仅1.5小时车程。

航运:庆岭码头、苏尔哈湖湾码头与丰满码头均可通航。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长白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还是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蛟河都处于交通中转站地位,无论是长春市、吉林市、哈尔滨市、沈阳市,蛟河都处于短线休闲游最佳旅游半径之内。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新建生产线及厂房、库房、办公楼等配套设施,主要利用我市秸秆资源生产加工以农作物秸秆纤维和高分子材料混合制备的纤维状高填充复合材料。年可处理玉米秸秆12万吨。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270万元,利润2180万元,投资回收期6.5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8%。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投资建设对蛟河市未来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增加我市企业产业类别,以及本地交通升级、产业升级、经济升级等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蛟河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蛟河市商务局

地址:蛟河市民主路11号

2.2单位概况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间节点,辖区面积6429平方公里,辖8镇2乡7街1个省级开发区(蛟河经济开发区(天岗石材产业园区)),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27万,耕地面积11.3万公顷,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十强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中医药先进县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蛟河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素有“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境内已探明花岗岩、煤炭、油母页岩、陶粒页岩、硅石等矿产43种,其中花岗岩储量1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七大花岗石主产区之一。辖区水网交织,松花江、牡丹江水系贯穿其中,松花湖三分之二水域位于境内,地表水总量为17.52亿立方米,水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山高林茂,森林覆盖率达68%,活立木蓄积量近2781万立方米,是全国重点木材产地之一。食用菌、山野菜、人参、蓝莓、松花湖冷水鱼、林蛙、畜产品等都以其纯天然、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特别是蛟河黑木耳获评“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产地黄松甸镇享有“中国黑木耳之乡”的美誉。

蛟河山川秀美,旅游兴旺,拉法山、红叶岭、白石山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坐落境内。“关东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场”庆岭、“秋天童话”红叶谷、“关东九寨”冰湖沟、“小长白山”老爷岭、“山水画廊”松花湖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插树岭农家乐、窝集口采摘、乌林朝鲜族风情、富江最美村落等民俗景观独具魅力;老子学院、圣佛寺、金斗宫等文化景观韵味悠长;庆岭活鱼、关东第一漂、亚洲第一酒窖等特色旅游家喻户晓。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最具影响力国家森林公园称号”;连续举办21年的蛟河红叶旅游节,被评为中国节庆30年著名品牌。

蛟河地处要枢,交通发达,位于东三省轴心位置,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东接图们江经济圈,西接中—蒙大通道连外蒙通欧洲,南接沈阳、大连面向环渤海,北接哈大齐经济走廊。长珲高速公路、长珲高速铁路、302国道、省道榆江公路和图们至北京、图们至哈尔滨两条铁路贯穿全境,蛟河已全面融入吉林“半小时经济圈”,长春“1小时经济圈”。随着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深入实施,蛟河已成为建设连通大东北,辐射东北亚五国的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地的理想城市。

蛟河,这座关东大地上的新兴之城,正以建设长吉图轴线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名城、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全面加快新一轮振兴发展,加速向法治蛟河、生态蛟河、开放蛟河、幸福蛟河迈进。

红叶之城、魅力蛟河欢迎您!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蛟河市商务局

联 系 人:吕军锋

联系电话:0432-67250237 

          13196013206

传    真:0432-67250830

邮    箱:jljhjhj@.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0432-62048941

传    真:0432-62049608

邮    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