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年产1万吨对氨基苯酚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2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对氨基苯酚亦称“对羟基苯胺”,是在我国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精细有机化工中间体,在染料工业上用于合成弱酸性黄6G、弱酸性嫩黄5G、硫化深蓝3R、硫化蓝CV、硫化艳绿GB、硫化红棕B3R、硫化还原黑CLG等。在医药工业上对氨基苯酚用于合成扑热息痛、安妥明等。也用于制备显影剂、抗氧剂和石油添加剂等产品。

对氨基苯酚主要用于制造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制造硫化染料硫化新蓝FBL、硫化蓝CV、硫化艳绿GB、硫化红棕B3R、硫化还原黑CLG、硫化深蓝3R,毛皮染料毛皮棕P等。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稳定剂4-羟基二苯胺,N′-二苯基-1,4-苯二胺、N-(4-羟基苯基)-2-萘胺等。还可制造照相显影剂N-甲基对氨基苯酚等。

项目围绕化学合成原料药,正是看中其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广阔。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吉林市医药化工水平。

1.1.2 市场前景

原料药又称活性药物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得,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一般再经过添加辅料、加工,制成可直接使用的药物。根据原料药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化学合成原料药、生化原料药和植物原料药。

原料药的上游产业是基础化工行业和农林牧渔业,原料药行业对上游原料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上游产品的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原料药行业的销售价格和利润。化学原料药的下游是化学制剂,由于社会的发展及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化学药物制剂的总体需求是持续增加的,这为化学原料药的消费也提供了间接的需求保证。一般而言,化学制药行业的毛利率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递增的趋势,原料药的毛利率低于化学抑制剂而高于中间体,越靠近下游原料药,中间体的毛利率越高。

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生产的基础原料,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产能。由于传统大宗原料药技术门槛低,国内传统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数量在前期呈现出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曾经历了长期快速发展阶段,产量规模一度上升至超过350万吨,导致国内现阶段传统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2018年开始,国内传统大宗原料药产量开始下降,2018年国内原料药总产量降至230.37万吨。2021-2022年,中国原料药供给产量有所回升,2022产量为362.6万吨。预计到2025年,中国原料药供给产量将达到400万吨。

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2022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营业收入为5319亿元。主要驱动因素是2022年部分大宗原料药价格好于2021年,解热镇痛、激素、抗感染类原料药出口旺盛原料药业务高速增长。

中国生产的原料药不但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上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中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除2015年、2016年出现过1%~2%的微小下滑外,多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已由2010年的159.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357亿美元,10年翻了一番多出。2022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金额为517.8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4%。

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依托监管和引导的方式逐渐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原料药市场规范力度,打击违法涨价和恶意控销行为。一方面,通过合理提高环保标准,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增强竞争力,促使高污染不合规的企业退出市场,减少原料药市场的低价竞争者;另一方面,发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对恶意操纵原料药价格的行为进行处罚。产能的整合、工艺的提升以及合理利润的保持,将为我国原料药行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预测到2028年,我国化学药品原料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市场规模将超过6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

1.1.3技术分析

以镍为阴极,铅为阳极,将硝基苯溶解在工业乙醇中,NH4Cl溶解在蒸馏水中按1:1体积比混合得阴极液,阳极液为10%的硫酸溶液。反应分两步,首先循环电解液,在阴极液的回路上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水浴升温到50~60℃,在一定电流或一定电压条件下电解,得羟基苯胺溶液;然后将电解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和未反应的硝基苯,用碱中和、蒸馏除去苯胺,余下的溶液再加酸酸化,60℃重排得PAP。当通电量为75%,电流密度4A电解槽电压2.5V电解液中酸:乙醇=1:1时,PAP的产率为75%。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3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提出: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

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明确要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发展生物医药,到2025年生物经济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提出依托生物制造技术,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推动化工、医药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2)区位优势

吉林市区位优势突出,物流配送发达。吉林市地处东北地理中心,自古就是三省通衢,明清时期是东北的军事、经济重镇,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水平曾一度居于全国前列。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城市,借助东北振兴的战略机遇,吉林市将更好地融入东北产业分工和区域协作体系,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吉林市不仅在东北居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交通运输便利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经过多年不懈的建设发展,境内公路、铁路、民航四通八达,可直达多个中心城市,其中公路、铁路密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吉林市已经成为东北运输方式齐全的五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同时拥有完备的海关,商检和陆路口岸,进出口业务运行方便快捷。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地缘政治逐步让位于地缘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东北正成为东北亚地缘经济活动的枢纽。吉林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心,借助长吉图开放先导区开发的东风,将逐步形成东北亚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资集散地,也必将由此得到越来越多投资商的更大关注。

(3)产业优势

吉林市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摇篮,素有“化工城”之称。化工产业作为吉林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对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吉林市石化产业发展路径主要依托吉林石化公司,现已形成了石油、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等门类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

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百万吨,各类石油化工产品达1000余种,产品商品总量达1000万吨以上。产业总体规模按通用的炼量指标和辽阳、抚顺地区大体相当,在东北地区仅次于大连市和大庆市位居第三位。

目前,吉林市化工行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初步统计为860余户,其中,生产企业总数约为5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近千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完成产值646.5亿元。全市原油加工量完成857.3万吨,均同比实现小幅增长。

吉林石化按照“千万吨炼油能力、百万吨乙烯规模、国家碳纤维研发生产中心、中国石油东北地区碳四碳五资源集聚加工基地和建设燃料乙醇新业务板块”的发展定位,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吉林石化和吉林化工园区建立了高层会晤机制,与相关企业共同研讨、处理丙烯产业链项目建设的重大事项。

丙烯产业链核心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150亿元至200亿元,拉动下游产业链新增50亿元至60亿元的产值,为吉林石化和吉林化工园区携手发展、加速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市场、资金、技术等困难,企业靠自身力量难以走出困境,必须要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2022年,吉林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化工科技成果交流转化推介大会,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等研究机构推介了各自的工业科技研发成果,涉及精细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等多个领域。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2.5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生产车间、库房、污水处理站等建筑物以及购置生产装置及其配套设施。

项目生产能力为年产1万吨对氨基苯酚。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7000万元,其中建设136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9703.20万元,利润2910.96万元,投资回收期6.84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7.12%。

1.4.2社会评价

本投资项目属医药、材料关键原料。为了满足当下安全、环保的要求,同时突出投入产出比、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以及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项目方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提升,达到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实现本质安全、本质环保、绿色生产。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地方和相关企业的长远利益、市场潜力巨大。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并对吉林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能带动就业500余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都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作、合资。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正在谋划中。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址:吉林市昌邑区建新路499号吉林碳纤维应用研发中心

2.2单位概况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建区,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93.06平方公里,国批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吉林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最具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是吉林省内少数几个具有承接化工项目资质和能力的区域之一。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经开区投资促进二局

联 系 人:杨丰翰

联系电话:0432-63501333,17644290027

传真:0432-63501333

邮箱:1664708687@qq.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0432-62048941

传真:0432-62049608

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