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是一种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因其良好的降解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PBAT兼具延展性、断裂伸长率、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易于成膜,可用于生产一次性日用品、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等领域,有良好生物降解性能,被称为21世纪的生物素材。
项目依托吉林市石油化工产业基础生产PBAT,项目建成后年产5万吨PBAT,延伸吉林市化工产业链。
1.1.2市场前景
(1)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分析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种产品的生产均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石油开采与炼制行业,包括油气开采和运输、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游为基本有机与高分子行业,下游行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炼油和分解过程,会添加化工催化剂以提高加工效率。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经历了恢复与发展阶段、历史性的转变阶段、新的崛起阶段、新发展时期阶段等四个阶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制定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碳中和或带来石油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电力、石化、煤炭等行业正加速转型。不少上市公司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石化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较大压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同时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包括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机遇,推动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导,这一过程驱动行业重构产业链价值链,需要更加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在实现碳减排目标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形态。
当前,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迎来产业重构,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同时,推进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区域结构在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不断淘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省、陕西省和广东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四五”规划指南》中明确提出,“十四五”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中国石化产业的现代化。增加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丰富度和高端化水平,打通“补短板”和“补空白”;加大产品应用定制化服务力度。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5年中国石油化工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将促使石油化工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将孕育新的发展机会,企业需要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PBAT行业现状分析
2022年全球PBAT树脂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约43.86亿美元,2023年突破60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2年中国PBAT树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8.18亿元人民币,2023年我国PBAT树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69.41亿元人民币。
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禁塑令”等政策的推动,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持续增长,PBAT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物理性能而受到市场的青睐。 2024年全球PBAT树脂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具体来说,2022年至2024年PBAT的全球需求量将增加至50万吨,年增长率为22%。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可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增加的推动,尤其是在包装和购物袋等应用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预计从2025年开始PBAT的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与其他生物降解塑料一起,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
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从2021年的32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17万吨,快递包装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从2022年的25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26万吨。
PBAT的生产工艺不断成熟,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使得其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在PBAT的制备工艺、改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PBAT产品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PBAT材料在塑料包装薄膜、农用薄膜、一次性塑料袋及一次性餐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推动,这些领域对PBAT等生物降解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几年内,随着更多领域对环保材料的需求增加,PBAT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和政策措施,推广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PBAT等生物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增长,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投资空间。
PBAT的主要原料包括PTA(对苯二甲酸)、己二酸(AA)和BDO(1,4-丁二醇)等石化原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可能对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PBAT的生产加工过程包括直接酯化法或酯交换法制备PBAT。国内主要采用共酯化(直接酯化法)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原料利用率高、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不断进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PBAT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将不断提高。新型原料路线的开发和原料成本的降低也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机会。
PBAT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兴行业。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推动,PBAT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然而,投资者在投资时也需要关注原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在PBAT行业中获得稳定的回报。未来,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拓展,PBAT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1.3技术分析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克一批关键产品,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能效水平显著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培育5家以上创新引领和协同集成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20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下游企业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
《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提出,到 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实融合持续深化,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服务取得积极进展,面向细分行业的人工智能引擎初步成型,由“深化应用”迈向“变革引领”持续巩固流程工业领先地位。
《吉林市招商引资政策》中明确吉林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重点投向吉林市“6411”产业规划中旅游、医药健康、航空、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其它领域。引导基金除采取参股设立子基金的投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跟进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按照国家、省现行税收政策,享受税收减免。对吉林市贡献率较大的项目,依据《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文件精神,由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依法合规申请税收减免;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进“6411”产业体系中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支撑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鼓励引进医药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优先推荐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2)资源优势
吉林市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全市电源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新增装机327.9万千瓦,年均增长8.3%,其中:燃煤发电307万千瓦,占30.7%;燃气发电86万千瓦,占8.6%;风电154万千瓦,占15.4%;光伏发电70万千瓦,占7%;水电350万千瓦(常规水电320万千瓦,抽水蓄能30万千瓦),占35%;生物质发电27万千瓦,占2.7%;垃圾发电5.8万千瓦,占0.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60.7%。预计2025年发电量206.3亿千瓦时,城乡电网总变电容量达到4891.1兆伏安。
吉林市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为853公顷。其中商服用地74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00公顷,住宅用地179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其他用地100公顷(含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产业优势
吉林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被誉为全国化学工业的摇篮、第一个冶金工业基地、新中国水电之母,“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在吉林市的达到“7个半”(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吉林炭素厂、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热电厂、新中国制糖厂建设投产和丰满发电厂改扩建),为国家贡献了第一袋化肥、第一桶染料、第一炉电石。化工产业方面,拥有化工工业级规模以上装置近千套,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等11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前三位,总投资339亿元的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中石油集团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后中油吉化公司将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军。碳纤维产业方面,拥有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了从“丙烯腈—丙烯腈基原丝—碳丝—下游制品”的国内最完整碳纤维产业链条,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冶金产业方面,拥有全省最大的冶金基地,2个国家级冶金技术中心,建龙集团已成为全省第一的钢铁生产企业。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高校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这些专业技能人才还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吉林市具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5)区位优势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
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形式。 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吉林机场,以及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等交通干线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1.2.2建设内容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6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000万元,流动资金12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8360万元,利润12295万元,投资回收期7.1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PBAT的生产和应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即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通过推广PBAT等生物降解材料,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PBAT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吉林市乃至全国的化工产业升级,提高化工产业的环保水平和科技含量。PBAT的生产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项目的实施将促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我国在生物降解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地址:吉林市龙潭区汉阳南街6号
2.2概况
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中国化工产业诞生地和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区内现有各类化工企业200余家,主要化工产品包括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等,其中生产规模较大、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60余种,主要为丙烯腈、乙醇、ABS、苯乙烯、丁苯橡胶、环氧乙烷等。园区内拥有以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或集团40余家。中油吉林石化公司每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主要炼化产品115种,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装置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宝贵资源,也为园区的产业延伸和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
2.3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联 系 人:赵子锐
联系电话:+86-13244459008
邮 箱:1099074441@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