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猪屠宰车间、肉制品加工车间及配套的冷链、动力站等设施,用于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

项目建成后可提高吉林市生猪屠宰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通过深加工提高吉林省生猪养殖业附加值。

1.1.2市场前景

1猪肉行业的行业背景

猪肉作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类之一,其行业在中国农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消费占比超过60%。这一行业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猪肉行业可以分为多个细分领域,主要包括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兽药与疫苗、生猪屠宰、猪肉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其独特的产业特点和代表性企业。

其中,生猪屠宰和加工是猪肉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最终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屠宰行业的产能利用不稳定,盈利能力相对较低,但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盈利能力较高。代表企业包括双汇、雨润等。近年来,大型养殖企业也逐渐涉足屠宰业务,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

2猪肉行业现状分析

曾受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冲击,2019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跌27.5%至3.1亿头。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生猪产能迅速恢复。2022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回升至4.53亿头,同比增长0.7%。2023年全国生猪年末存栏量为43422万头; 同比去年同期45256万头减少1834万头,跌幅为4.05%。2023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2023年12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3978(万头),2024年全年生猪供应量达7.16亿头,略低于2023年的7.26亿头,但高于2022年的6.99亿头。这表明2024年生猪整体出栏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但猪肉产能的降幅较小,这意味着全国猪肉供应总量的缩减幅度不会很大。屠宰企业出于高库存及低预期,企业延续冻品库存的节奏,缓解了库存压力。数据显示,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呈震荡递减的变化趋势。

市场需求是猪肉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同比增长6.75%。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2023年人均猪肉消费量达到27.7公斤。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质量、高营养价值的猪肉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多元化饮食趋势的兴起也促使消费者增加对牛羊禽肉、水产品等替代品的消费,对猪肉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整体来看,猪肉仍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肉类消费来源之一,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猪肉消费市场仍以热鲜肉为主,占比约70%,其次是冷冻肉(20%)和冷鲜肉(10%)。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冷鲜肉和冷冻肉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市场规模庞大。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规模约为1777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89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0.8%。中国生猪养殖的市场规模达万亿以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猪肉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随着规模化和集团化的推进,大型养殖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中小散户逐渐退出市场。在屠宰和加工环节,大型企业也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

猪肉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机遇。挑战主要包括成本压力、食品安全问题、环保压力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然而,随着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推动,猪肉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高端、功能性猪肉产品以及植物基肉类替代品的兴起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国际市场的拓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猪肉深加工行业分析

猪肉深加工行业是食品加工业的关键分支,专注于将原生猪肉转化为多样化、高附加值的食品产品。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数据,2023年中国猪肉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3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约为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升级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推动。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行业正向着高品质、健康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低盐、低脂、高蛋白等健康型产品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加工产品成为市场的新宠。

猪肉深加工行业竞争激烈,既有双汇、金锣、雨润食品等大型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也有众多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大型企业凭借品牌、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则通过创新产品、提升品质、优化服务等方式,努力在市场中寻求一席之地。

近年来,猪肉深加工行业在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推动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市场的拓展。例如,生物技术和保鲜技术的应用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猪肉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火腿、香肠、腊肉、烤肉串、肉松等。这些产品通过精细加工,如切割、腌制、熏制、熟化等工艺制成,具有口感鲜美、营养丰富、保存时间长等特点。根据加工方式和产品形态的不同,猪肉深加工产品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即食食品、方便食品、调味品等多个类别。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化、多样化猪肉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1.1.3技术分析

目前,生猪屠宰加工在国内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生产工艺过程相对固定,主要包括生猪接收→静养→候宰→致晕→放血→吊挂提升→预清洗→烫毛→打毛→二次吊挂提升→冷却→预干燥→燎毛→人工燎毛→抛光清洗→开耻骨→开胸→雕肛→扒白脏→取检验肉→扒红脏→去头尾→猪头预切→自动劈半→同步检验→摘三腺、修槽头→去蹄→撕板油→修整→分级→头皮肉计量→去头→白条计量→冲洗→预冷排酸→分割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提出在猪价低迷、生猪养殖严重亏损时,引导养殖场(户)低生猪出栏体重、避免压栏增重,鼓励屠宰企业更多收购标准体重生猪。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要提高农产品供应链透明度,支持第三方企业汇聚利用农产品的产地、生产、加工、质检等数据,支撑农产品溯源管理、精准营销等,增强消费者信任。推进产业链数据融通创新,支持第三方平台企业面向农户提供智慧养殖、交易撮合、疫病防治、行情信息等服务,打通用料用药、生长、销售、加工等数据,提供一站式采购、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培育以需定产新模式,支持农业与商贸流通数据融合分析应用,鼓励电商平台、商超、物流等基于销售数据分析,向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反馈农产品信息,提升农产品供需匹配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支持在生猪、果蔬等领域,强化产能、运输、农批农贸市场价格数据融合、发布、应用,支持农业监测预警,减少周期波动造成的损害。

《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禽屠宰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集聚,与养殖产能匹配度明显提高落后产能有序压减,牛羊高集中屠宰扎实推进,畜禽屠宰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畜禽屠宰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颁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指出聚焦大豆和油料生产、生猪和菜篮子工程、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创新提速,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畜牧业全产业链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畜禽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实现一次加工增值向多层次加工增值转变拓展全产业链增值新空间。坚持全链条、全利用,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突出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加工层次,不断向食品业、医药业、服装业延伸拓展,实现动物皮毛、骨血、内脏全加工、全利用,构建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

吉林市招商引资政策》中明确吉林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重点投向吉林市“6411”产业规划中旅游、医药健康、航空、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其它领域。引导基金除采取参股设立子基金的投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跟进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按照国家、省现行税收政策,享受税收减免。对吉林市贡献率较大的项目,依据《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文件精神,由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依法合规申请税收减免;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进“6411”产业体系中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支撑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鼓励引进医药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优先推荐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省级开发区,但已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享受着吉林省8+2准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2)资源优势

吉林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全市稻米产量占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林下参种植面积全国最大,每三棵高品质林下参就有一棵产自吉林市,灵芝产量全省第一,黑木耳产量全省第二。可以形象地说,吉林市就是全国珍、野、稀、名、优农产品的宝库。

吉林市享有“中国粳稻贡米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诸多美誉,清朝时期曾是名优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吉字号”农产品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吉林市围绕放大“绿色粮”“放心肉”“有机菌”“松花鱼”品质优势,培育“吉品贡”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打响 “老爷岭”“福源馆”等企业品牌,搭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吉林、走出国门。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位于吉林市永吉县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用地36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产业优势

吉林市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猪养殖资源。例如,中新正大公司在吉林建有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肥猪50万头,可保证项目的原料供应。此外,吉林省的生猪养殖业发达,猪肉品质优良,口感好、瘦肉多,且体内含毒素少,肉中没有药残,这些特点使得吉林市的生猪成为理想的原材料来源。

吉林市及其食品加工园区拥有完备的电力设施、供水条件以及电信网络覆盖,可以满足项目的各项需求。同时,园区内还建设有污水处理厂,可满足生猪屠宰废水处理的要求。

中新食品区所在地岔路河镇位于吉长公路南线中段,交通便利,可以便捷地分享长春市和吉林市两大城市的科技教育资源、经济资源等,降低分享成本和物流成本。为了保证肉制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冷链物流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吉林市拥有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可以确保产品及时、安全地送达市场。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院校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同时吉林市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吉林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5)区位交通优势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地处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位置。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千米。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吉林市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吉林市的交通网络非常发达,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铁路方面,长图铁路贯穿吉林市,设有九站和新九站两个铁路中间站,长吉城际客运专线也在区内设有停靠站。公路方面,长珲高速公路在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出口。航空方面,吉林市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仅60公里。此外,吉林市还拥有松花江水运,成为内陆地区的重要运输中心。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进行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猪屠宰标准化厂房8栋,肉制品加工厂房5栋,冷链厂房3栋,燃气锅炉房1栋,宿舍2栋,污水处理站1栋,洗消房1栋,消防水池1座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6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820万元,流动资金1518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32000万元,利润1650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将依托现有的吉林市内及周边的养殖企业进行产品原料供应,一方面可以解决生猪养殖的去向问题和养殖产能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生猪附加值低的问题。

该项目通采用现代化的屠宰和深加工技术,可以提高生猪的屠宰效率和肉品质量,从而满足市场对优质猪肉产品的需求。同时,该项目还有助于优化生猪产业结构,促进生猪养殖、加工业实现要素集聚、产业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其建设和运营将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等方式,该项目将为吉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永吉县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中新吉林食品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市永吉县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

2.2概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地理位置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行政区划 57 平方公里。2019年12月19日,中新食品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食品区规划为核心区和控制区,向外形成辐射区。 核心区:位于永吉县岔路河镇,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共规划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现代商住、行政办公、休闲度假和景观绿地六大功能区,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控制区:规划面积1450平方公里,东至张花岭,南至马鞍,西至饮马河,北至太平湿地,以区域内河流、湿地为自然隔离屏障,形成封闭体系,按照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标准,通过严格控制和管理,重点建设无疫病种、养殖园区,开展现代农业的试验示范工作。辐射区:以控制区为中心向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进行辐射,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优选确定食品区原料生产基地,满足食品区的原料供应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联 系 人:李奇贵 

电   话:+86-13804441992

电子邮箱:lqg5818@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