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依托吉林市的农业优势,利用先进的烘干及生产技术,在中新吉林食品区建设集高端食用菌立体种植、农业旅游、产品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菌菇产业园。
项目菌菇由于采用天然有机方法生产,相对于普通菌菇养分含量更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1.1.2市场前景
(1)食用菌的市场现状
食用菌通俗来讲就是指蘑菇,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目前全球可供食用的食用菌有2000余种,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包括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蘑菇行业作为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蘑菇产量和产值均居世界前列。据统计,2023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约为4325.66万吨,总产值增长至4102.7亿元,其中蘑菇类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40~50种食用菌能够大面积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也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食用菌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随着科技进步,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使得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此外,食用菌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除了传统的烹饪用途外,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等领域。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市场前景不断被看好。虽然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我国食用菌产业仍保持稳步发展。到目前我国食用菌市场已初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精深化的发展格局。且由于具有“五不争”优势(即“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蔬、果后的第5大农业种植业。
为推动食用菌行业发展,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2年第8号标准公告,批准发布31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5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涉及食用菌的标准为《食用菌罐头质量通则》(GB/T14151-2022),实施日期为2023年8月1日。2023年,“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可见,食用菌产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2)食用菌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量远高于进口量,进出口贸易金额常年呈顺差态势;2019年至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从20.42亿美元波动增长至29.48亿美元,增长了9.06亿美元、增幅约为44.39%,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62%。

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单价在大多数年份均高于进口单价,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单价较进口单价高出0.64美元/公斤。与2019年相比中国食用菌产品进口单价增长了0.43美元/公斤,增幅约为14.13%;出口单价增长了0.53美元/公斤,增幅约为15.08%。

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品进口量为1293.91吨、进口金额为446.3万美元;其中:食用菌进口量及进口金额在全国食用菌产品进口量及进口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0.79%、3.62%;菌丝进口量及进口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1.61%、65.28%;食用菌罐头进口量及进口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6%、31.1%。
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量为721542.78吨(约合72.15万吨)、出口金额为295247.18万美元(约合29.52亿美元);其中:食用菌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在全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量及出口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7.94%、45.71%;菌丝出口量及出口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68%、2.91%;食用菌罐头出口量及出口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0.38%、51.38%。
食用菌进口单价最高,食用菌罐头进口单价略低于食用菌进口单价,菌丝进口单价明显低于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食用菌罐头出口单价最高,食用菌出口单价略低于食用菌罐头,菌丝出口价格远低于食用菌罐头和食用菌。2023年,中国食用菌、菌丝、食用菌罐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明显大于0。这三类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均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且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3)食用菌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于食用菌健康保健功能理解和对于食用菌中有效成分研究的深入,食用菌还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药品和保健品生产。食用菌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延伸了食用菌的产业链,增加了食用菌生产的附加值,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及潜在市场规模,同时也通过产品多样性的增加优化了食用菌消费需求。
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多样,食用菌品种极其丰富,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农户型、企业+农户型和工厂化生产三种主要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存在着品种较少、技术水平较落后、产业人才短缺、区域消费不均衡、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决定我国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趋势,例如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食用菌工厂化配套行业将逐步兴起等。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正逐步兴起。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的农业领域产品主要分为农用物资、农产品两大类。在农产品电商平台上,除鲜品外,食用菌产品还有干品、罐头、腌制品等多种产品形式,多样化的食用菌产品非常适宜通过电商来拓展销售渠道。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其重点任务之一是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在健康饮食观念的引领下,食用菌已不再是山林间遥不可及的珍馐,其以独特的营养价值与风味,不仅提升了餐桌食品的“含菌量”,丰富了人们的味蕾体验,更是成为大食物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成为现代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随着健康饮食趋势的深入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食用菌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1.3技术分析
不局限于当前技术,如入驻企业有创新技术,则采用入驻企业技术,该技术分析仅作为参考。
菌菇种植技术:菌菇的整个生产过程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产品,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
菌菇烘干创新技术主要包括空气能热泵烘干技术和低温烘干技术。
空气能热泵烘干技术:空气能热泵烘干机是一种利用空气作为热源,通过压缩机做功,将低温空气中的热量转移到烘干房内,实现物料烘干的高效设备。
低温烘干技术:低温烘干技术是一种在更低的温度下完成烘干过程的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菌菇的天然色泽、营养成分以及口感。
工艺流程:清理杂质—分类—切片—摆片—烘干—装袋贮藏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强化食用菌功能育种和定向育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菌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改造提升食用菌生产设施,引导经营主体运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推广高层、工厂化等生产模式。引导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即食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开展菌渣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加快饲料替代、有机肥等产业化应用。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在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中增设吉林省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支出方向,统筹现有可用于食药用菌发展的相关资金,按照“政府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全省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菌业科技创新、优良菌种研发保育、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实施食药用菌品质提升行动,创建优质绿色安全示范基地和质量标准示范基地。支持食药用菌优势产区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注册(登记)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和认证有机、绿色食品,对通过认证的产品予以认证费用补助。探索运用专项鉴定、新产品试点、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等综合手段,将菌种蒸汽灭菌机(锅)、食药用菌基料装瓶(袋)机、食药用菌采收机、菌袋分离机、孢子破壁机等纳入特色农机补贴范围,提升食药用菌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通过省、市、县联创联建,在黑木耳、灵芝、桑黄、香菇优势特色产区,扶持创建一批食药用菌专业乡镇、专业村屯。引导菌业龙头企业落户专业乡镇、村屯,优先支持建设菌袋代料加工车间、产品分拣包装工厂,推行“统建棚室、统供菌种、统制菌袋、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模式,带动农民参与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吉林市招商引资政策》中明确吉林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重点投向吉林市“6411”产业规划中旅游、医药健康、航空、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其它领域。引导基金除采取参股设立子基金的投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跟进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按照国家、省现行税收政策,享受税收减免。对吉林市贡献率较大的项目,依据《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文件精神,由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依法合规申请税收减免;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进“6411”产业体系中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支撑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鼓励引进医药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优先推荐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为省级开发区,但已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享受着吉林省“8+2”准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2)资源优势
吉林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全市稻米产量占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林下参种植面积全国最大,每三棵高品质林下参就有一棵产自吉林市,灵芝产量全省第一,黑木耳产量全省第二。可以形象地说,吉林市就是全国珍、野、稀、名、优农产品的宝库。
吉林市享有“中国粳稻贡米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诸多美誉,清朝时期曾是名优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吉字号”农产品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吉林市围绕放大“绿色粮”“放心肉”“有机菌”“松花鱼”品质优势,培育“吉品贡”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打响 “老爷岭”“福源馆”等企业品牌,搭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吉林、走出国门。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位于吉林市永吉县,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用地36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产业优势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是继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之后中新两国间又一个重要合作项目。项目建设将突出“食品质量和安全”这个主题,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安全健康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共规划食品加工园区、仓储物流区、现代商住区、行政办公和科教文卫区、休闲度假区、景观绿地区六大功能区;在合作区域开展现代农业的试验示范,与食品加工园区产业对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院校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同时吉林市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吉林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5)区位交通优势
中新食品园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岔路河镇,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距离哈尔滨市240公里,距沈阳市、珲春口岸均为350公里,距大连港78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园区周边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公路、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能够快速连接周边城市和地区。具体来说,园区内有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能够为物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园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能够快速连接国内外市场,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食用菌立体种植大棚6栋、农业旅游综合服务中心1栋、农业体验中心1栋、产品深加工厂房5栋、可视化厂房1栋、冷链仓储2栋、物流配送中心1栋。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4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400万元,流动资金96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6667万元,利润8333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菌菇产业园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吉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菌菇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吉林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吉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菌菇产业园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通过发展菌菇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产业园还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永吉县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中新吉林食品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市永吉县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
2.2概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地理位置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行政区划 57 平方公里。2019年12月19日,中新食品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食品区规划为核心区和控制区,向外形成辐射区。
核心区:位于永吉县岔路河镇,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共规划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现代商住、行政办公、休闲度假和景观绿地六大功能区,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控制区:规划面积1450平方公里,东至张花岭,南至马鞍,西至饮马河,北至太平湿地,以区域内河流、湿地为自然隔离屏障,形成封闭体系,按照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标准,通过严格控制和管理,重点建设无疫病种、养殖园区,开展现代农业的试验示范工作。
辐射区:以控制区为中心向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进行辐射,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优选确定食品区原料生产基地,满足食品区的原料供应。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联 系 人:聂文辉
电 话: +86-13944263311
电子邮箱:1519626567@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