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2019年,“桦甸黄牛”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桦甸市被认定为“桦甸黄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桦甸黄牛在草饲期10-18个月,谷饲期500天脂肪沉积到肌肉的纤维组织之间,会形成红白相间,类似大理石条纹的肉。这样的牛肉一份200克,市场售价70-80元。好品质让“桦牛”具备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养殖项目,将开展定制化养殖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认养等定制服务,同时和吉林市内的农家乐及景区进行合作,提供观赏及特色牛肉等。
1.1.2市场前景
(1)肉牛产业的市场现状
肉牛行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专注于肉牛的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随着全球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牛肉作为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食品,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需求量逐年增加,推动了肉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全球来看,肉牛主要分布在亚洲(占比39%)、印度(占比30.3%)、南美洲(占比30.1%)以及巴西(占比26.1%)。全球肉牛出栏前十国家为中国、印度、巴西、美国、欧盟、阿根廷、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全球牛肉产量排名前十国家有美国、巴西、欧盟、中国、印度、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俄罗斯。在牛肉消费方面,全球人均消费量为4.4千克/年,其中阿根廷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64千克/年,而中国人均消费量尚不足10千克/年。
从全国来看,我国肉牛养殖已经形成中原、东北、西南、西北四大优势肉牛产区。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以云贵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以新疆、甘肃、青海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和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为代表的东北地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政策力度加大,肉牛养殖产业分布发生了变化。总体来看,我国肉牛养殖产业呈现由原来的中原优势区逐步向东北、西北和西南优势区转移的趋势。
中国是全球肉牛养殖大国,牛肉生产大国。近年来,中国肉牛出栏量持续增加,为肉牛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研究简报》显示,2023年全国肉牛出栏5023万头,比上年增加183万头,增长3.8%,为自2017年以来最高出栏量,且逐年增长,首次突破5000万头。

随着肉牛养殖技术的提高和生产管理的改善,中国牛肉产量不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研究简报》显示,2023年全国牛肉产量753万吨,较上年增长4.8%。

(2)肉牛产业的市场现状
自2024年6月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批发均价已降至每公斤61元左右,较往年大幅下跌。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也暴露了肉牛产业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尽管当前市场低迷,但我国肉牛产业仍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提供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等,为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些地区如山东省阳信县等,已经形成了肉牛产业集聚区。这些地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丰富的产业资源,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肉牛养殖品种逐渐丰富,包括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引进品种,以及南阳牛、鲁西牛等地方品种。这些品种各具特点,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牛肉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肉牛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例如,饲料配方优化、疾病防控能力提升、养殖环境改善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肉牛的成活率和产肉性能。
从牛肉消费来看,随着人们肉类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升级,对牛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受国内肉牛饲养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发展方式落后等因素影响,长期依靠进口来填补国内巨大的需求缺口,进口牛肉约占总消费量的30%。在内需市场潜力逐步释放及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带动下,牛肉作为优质蛋白重要来源,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从消费前景来看,在内需市场潜力逐步释放及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带动下,牛羊肉作为优质蛋白重要来源,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持续提升。预计到203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048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13%。

(3)吉林省肉牛产业现状
2024年上半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604.4万头,同比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位居东北三省第1位;屠宰量达到22.1万头,同比增长123%;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5.7亿元,同比增长9.1%。目前,“吉牛中国牛”不仅构建了一个涵盖良种繁育、养殖、交易到屠宰精深加工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更在总量规模、质量标准、种源建设等方面领跑全国。
多年来,吉林虽是我国重要“肉库”,但肉牛产业链短,肉牛多以活体外运销售,不仅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也弱。吉林省正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强科技支撑,助力产业链升级。
握紧种源优势。作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吉林省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应用胚胎移植等新技术,每年为市场供应近千枚种牛胚胎和上百万计优质冻精。吉林省依托科研院校组建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在延边黄牛、草原红牛、沃金黑牛等特色种群培育和提质上开展技术攻关。
吉林通过屠宰增量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屠宰加工,推动冷链仓储设施建设等16项政策资金直达企业、科研单位等,引导企业研发、拓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以三产融合为引擎,吉林肉牛产业从“卖活牛”向全产业链升级。
1.1.3技术分析
吉林省肉牛养殖企业集聚,项目设计和建设技术先进、成熟、稳定,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通过“先增后补、见犊补母”方式,对饲养肉牛基础母牛、选用优秀种公牛冻精配种的养殖场户给予积极支持,在稳住基础母牛群体数量的基础上,提升母牛种用性能和繁殖效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建设的以肉牛、奶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进一步强化对饲草料种收储、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的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对饲草料种收储和养殖环节给予更加精准有效支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和农牧民增收。
2021年9月,吉林省政府《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头,其中存栏600万头、出栏40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00亿元。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挖掘“延边黄牛”“草原红牛”等品牌优势,巩固发展屠宰加工、熟食加工,加快推进皮革制品、生物制药等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
《桦甸市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级肉牛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快肉牛大县向肉牛强县转变,实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到 2025 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37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45 亿元。
《桦甸市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实施方案》提出,成立矿产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医药健康、生态旅游及冰雪5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政务、市场、要素、法治、开放、信用“六个环境”优化提质工程,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可办,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率达99.24%。
《桦甸市项目建设“四位一体、五项联保”工作方案》提出,明确以市级领导为“秘书长”的专项服务团队工作任务,选派懂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项目秘书领办、代办项目前期手续,从项目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高标准、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包保服务。
(2)资源优势
桦甸2023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豆、甜糯玉米、肉牛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增势强劲。大豆种植面积增长40.6%,甜糯玉米加工能力达到1.1亿穗,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增长14.06%。2024年上半年,桦甸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94万亩。
2024年度桦甸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计划控制在224.56公顷。在计划供应总量中,商服用地10.57公顷,工矿仓储用地76.42公顷,住宅用地19.48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3.59公顷。桦甸耕地稀缺,林地资源却非常丰富,百年前就有放牧的习俗。
桦甸市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院校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这些专业技能人才还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吉林市具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4)区位交通优势
桦甸市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距磐石市67千米,北距吉林市110千米,距省会长春市240千米。建成公路663条,通车里程3188.58千米(高等级路面274条、1198.91千米)。其中省级干线3条,264.44千米(高等级路面3条、174.26千米);市(县)级公路4条,202.57千米(高等级路面4条、188.13千米);专用公路64条,795.46千米(高等级路面2条、18千米);乡级公路91条,763.61千米(高等级路面70条、543.4千米);村级公路501条,1162.5千米(高等级路面195条、275.12千米)。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达产后,年出栏 1 万头肉牛。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牛舍10万平方米、员工宿舍及办公用房1万平方米,购置自动化上料、上水、清粪设施等。购置体重、疫病、发情等智能化监测设备。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900万元,流动资金81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2632万元,利润6579万元,投资回收期7.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1.9%。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提高规模养殖的标准,做到保质量、创品牌,结束养殖散户养殖标准不一致等情况,使千家万户小生产进入有序的发展轨道,增加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对吉林省的农业畜牧业有带动和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桦甸市永吉街道孙家屯村。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桦甸市人民政府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
2.2概况
桦甸市共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街道、9个乡镇、总人口约34.13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2001年3月被吉林市政府确定为建设中等城市试点,赋予部分地级管理权限。
桦甸市城区位于桦甸市中部偏西南的辉发河畔,市区地势平坦,周围群山环绕,交通方便,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西北部,规划面积6.2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
2023年,桦甸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5:24.2:44.3。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联 系 人:张皓
电 话:+86-432-66221983
+86-13331700111
电子邮箱:swjxmk66221983@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